
苧麻屬
苧麻屬 |
||||||||||||||
---|---|---|---|---|---|---|---|---|---|---|---|---|---|---|
![]() Boehmeria grandis
|
||||||||||||||
科學分類 | ||||||||||||||
|
||||||||||||||
物種 | ||||||||||||||
50-100種,包含: |
苧麻屬(拼音:zhù,注音:ㄓㄨˋ,學名:Boehmeria)屬蕁麻科植物。其中苧麻(學名:Boehmeria nivea)分成白葉種及綠葉種。
形態[編輯]
苧麻屬為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地下部分由根和地下莖形成麻兜,可活數十年,莖叢生,背有茸毛,葉廣卵形或近圓形葉,背面密生白茸毛為白葉種,而無白茸毛稱綠葉種,單性花,雌雄同株,複穗狀花序,雌花在花序的上部,黃綠色瘦果,極小。並且單纖維長度是麻類中最長的(60-250毫米)。《本草綱目》云:「苧,家苧也;又有山苧,野苧也;有紫苧,葉面紫;白苧,葉面青;其背皆白。」
習性[編輯]
喜光和溫暖濕潤氣候,耐旱性弱,常用種子或分地下莖(吸枝法)、分株、扦插、壓條等法繁殖,一年可收三次。收穫苧麻多由中老年婦女帶頭,下田割苧麻。苧麻割下後,先摘葉,再去骨(葉可用來濕肥,骨可曬乾當柴燒),剩下的苧麻皮便帶回家中,準備取纖維了。提取苧麻纖維的工具很特別,它由一把呈長弧形的鐵刀片(刀片的兩邊開鈍口)。織麻布首先要「績麻」,將一段一段的麻絲捻成紗線。至今仍說的成績、功績之績即從此出。績麻是個非常精細煩難的工作。
用途[編輯]
莖部韌皮纖維有光澤,耐霉、易染色,為重要的紡織作物,優質紙原料。且與華夏文化傳統連接深厚。[1]古代的五種麻之一。[2]苧麻所織的布稱為夏布。[3][4]夏布也就是夏天所用的布。[5][6][7]從種麻開始,每年春、秋季各摘採一次,經過打麻、挽麻團、挽麻芋子、牽線、穿扣、刷漿、織布、漂洗、整形、印染等工序純手工紡織成布。新夏布如很硬,必須放在水鍋里適量放入鹼水,進行煮練,取出用衣槌搗練,使它柔軟。幅寬二尺二寸。每匹大約45-60公分寬。苧麻成布之後,需加灰鍛濯漂白,[8]製成白紵、白紵細布。[9][10]《禮記》中的深衣即由苧麻所制。[11]《樂府白紵歌》曰:「質如輕雲色如銀,制以為袍余作巾。」中唐時「漚紵為縕袍」、「春衫裁白紵,朝帽掛烏紗。」乃是一種時尚,[12][13]以至於唐人到了「裁衫催白紵」的痴狂程度。[14]。白紵細布染色後被稱為紵絲,多用於製造官袍。[15]
苧麻根可作為澱粉釀酒原料,更可以提鍊出凝酸銨。其葉可供食用、飲料,可從葉分離出氯原酸,加熱後可產生咖啡酸及奎寧酸。
中國為苧麻主要出產國。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被稱作中國苧麻之鄉。苧麻量產為中國第一。優質苧麻紡織原料種植基地分布在湖南、江西、四川。[16]蜀布為上古四川特產的苧麻布,蜀推行到巴,由巴推行到湘、糠、皖、浙。[17]到東漢初,江浙的苧麻布才開始行銷到中原,稱為越布。
苧麻布也用於製做漆器。在中國古代漆器中,其胎(即質)大多為木胎或夾苧胎(即麻布胎,古今多以夏布為之。亦稱做脫胎) 。夾苧胎就是採用苧麻紡成的織物為主要原料之一製成的一種漆器胎體。木胎、竹胎都比較厚重,只有夾苧胎既輕巧又結實。夾苧胎又稱脫胎,方法是在一個器形模具上一層層地纏繞麻布或絲綢,纏一層塗一層漆,層層粘合,干後去掉模子。古代叫"脫空"或者"脫沙"。夾苧胎漆器以精美的妝奩用器和小件酒器為多。
目前苧麻紡織手工技藝快瀕臨滅絕,現已列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苧麻也是日本的古傳紡織作物。[18]琉球王國宮古島的供品宮古上布、八重山上布以及新潟縣越後上布用苧麻紡織,[19]又稱紺上布。1921年,宮古上布獲得平和世界博覧會金獎。1978年成為日本文化財產。[20]越後上布中的小千谷縮也就是川端康成在《雪國》里,提到的一種在銀裝素裹的雪天裡紡織的苧麻縐紗——白縮,專門用於製作夏季和服禮服。[21]在韓國,忠清南道舒川郡韓山面生產的苧麻叫做韓山紵(한산저),一向享有盛名。韓山苧麻編織也是韓國無形文化遺產。每年舉辦韓山苧麻文化節。
參考文獻[編輯]
- ^ 苧麻產業
- ^ 據史料記載:「古者先布以苧始,棉花至元始入中國,古者無是也。所為布,皆是苧,上自端冠,下訖草服。」《文獻通考》「麻之品五:曰青麻、白麻、黃麻、冬、苧麻。」
- ^ 《閩書·南產志》: "閩中名苧麻織之曰繚,以成夏布,其用行天下。"
- ^ 嘉慶《南平縣誌》卷一: " (苧布)各鄉多有,唯細密精緻,幾類紗羅,曰鉲板,出峽陽者佳,遠市四方。"
- ^ 《周書》:「葛,小人得其葉,以為羹;君子得其材,以為絺綌,以為君子朝廷夏服」。
- ^ 《宋史》「且先王之服,冬裘夏葛以適寒暑,未有能易之者也。」
- ^ 文震亨《長物志》「衣冠制度,必與時宜。吾儕既不能披鶉帶索,又不當欲綴垂珠,要須夏葛冬裘,被服嫻雅,居城市有儒者之風,入山林有隱逸之象。」
- ^ 鄭玄注《禮記·深衣》:"深衣者,用十五升布,鍛濯灰治,繩之以采。"
- ^ 鄭玄注「白而細疏曰紵。」
- ^ 《本草綱目》十五「時珍曰︰苧麻作紵,可以績紵,故謂之紵。凡麻絲之細者,為絟;粗者為紵。 陶弘景雲︰苧即今績苧麻是也。麻字從廣,從林(音派),象屋下林麻之形。」
- ^ 詩經曰「麻衣如雪」,麻衣即深衣.
- ^ 常建,《漁浦》
- ^ 《酬樂天得稹所寄紵絲布白輕庸製成衣服以詩報之》
- ^ 劉復,唐,《春遊曲》
- ^ 。《明史》「其制,盤領右衽袍,用紵絲或紗羅絹」。
- ^ 麻原料
- ^ 《本草綱目注》「苧麻舊不著所出州土,今閩、蜀、江、浙多有之。」
- ^ 《三國志·魏書·倭人》:「婦人披髮屈紒,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衣之.種禾稻,紵麻,蠶桑,緝績,出細紵,縑綿。」
- ^ 八重山上布
- ^ 宮古上布
- ^ 苧麻和蘭草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9-24.
外部連結[編輯]
- 苧麻, Zhuma 藥用植物圖像資料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繁體中文)(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