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光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范光啟寄給兒子范天平收存的相片

范光啟(1882年6月20日—1914年3月20日),字鴻仙,筆名孤鴻安徽合肥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軍事人物。

生平[編輯]

清朝光緒八年五月初五(1882年6月20日),范光啟生於合肥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09年春,他離家到上海,和章太炎宋教仁于右任陳其美等人多有來往,並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5月,于右任在上海創辦《民呼日報》,他從事校對,旋任主編及撰稿人。此後他以「孤鴻」為筆名發表文章。8月14日,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拘捕于右任,查封《民呼日報》。經范光啟營救,並親赴會審公廨承擔文責,使于右任獲釋。

1909年10月3日,于右任、范光啟等創辦《民吁日報》。因于右任無法公開出面,便由范光啟任《民吁日報》社社長,景耀月任總編輯。因刊登反日文章,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松岡洋右以該報「任意臆測,煽惑破壞,幸災樂禍,有礙中日邦交」為由,對蘇松太道蔡乃煌提出「強烈抗議」。11月19日蔡乃煌會同租界當局查封《民吁日報》,拘捕范光啟。經過審訊,租界當局判令「該報永遠停止出版。所有主筆人等,均免於深究完案。機器不准作印刷報紙之用,由該被告切實具結領取可也。」

獲釋後,范光啟和于右任於1910年10月11日在上海創辦《民立報》,于右任任社長,范光啟任總理。1911年7月31日中國同盟會中部總會在上海成立,范光啟參與中部總會的創建,並且被推舉為該會候補文事部長和安徽分部主持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此後范光啟在《民立報》發表短評,同時他還參與了安徽、上海、江蘇的獨立光復。為光復南京,范光啟策動駐南京秣陵關陸軍第九鎮統制徐紹楨起義,使徐紹楨進攻張勳屬下的雨花台江防營營地,後敗退鎮江。此後范光啟促成江浙聯軍,並說服聯軍將領推舉徐紹楨任聯軍總司令。後江浙聯軍擊敗張勳江防營,南京光復。南京光復後,鎮軍司令林述慶首先入城,駐軍兩江總督衙門,自封蘇軍都督。其他各軍對此不滿,推舉徐紹楨為蘇軍都督。范光啟、宋教仁等聞訊到南京協調,最後大家公推程德全任江蘇都督,徐紹楨任南京衛戍司令,林述慶任北伐軍總司令。

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范光啟呈請孫中山批准,親自到皖北招募民軍,編成鐵血軍,范光啟任鐵血軍總司令。南北和談成功,袁世凱繼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范光啟遂辭去鐵血軍總司令職,將部隊改編為民軍第三十五步兵旅,龔振鵬任旅長。回到上海後,范光啟重任《民立報》主筆兼總理[1]。此後他多次拒絕了袁世凱發出的到北京任職的邀請。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范光啟回安徽策動反袁,並以駐蕪湖的旅長龔振鵬的名義宣布討袁。各界公推范光啟擔任安徽都督,他辭未就職。他發出通電,請被袁世凱免職的原安徽都督柏文蔚回到安徽任安徽都督。他還勸說袁世凱新任的安徽都督孫多森和被袁世凱收買的師長胡萬泰在柏文蔚領導下一起討袁。1913年7月下旬,柏文蔚回安徽安慶就任都督,范光啟自蕪湖回到安慶協助柏文蔚。安徽受倪嗣沖部進攻,胡萬泰叛投袁世凱,圍攻安慶,逼柏文蔚交出范光啟等人。范光啟稱:「吾黨知殺身以成仁,不求生以害義,使吾得遂橫草之烈,幸也。」準備騎馬赴義,被別人阻攔。他潛回上海,此時二次革命已失敗,他被袁世凱通緝,遂到日本追隨孫中山,參與籌組中華革命黨

1914年2月,范光啟被孫中山派回上海,聯絡各方力量繼續反袁。上海鎮守使鄭汝成四處捕殺革命黨。范光啟則在嵩山路設機關部,準備進攻設在上海製造局的鎮守使署。范光啟在策反北洋軍時,消息被鄭汝成知悉。鄭汝成收買了4名刺客行刺范光啟。1914年3月20日凌晨4時許,范光啟在嵩山路機關部寓所內被4名刺客刺死。在日本的孫中山聞訊後派員到上海致祭。1933年,范光啟被追贈為陸軍上將,1936年移葬南京中山陵東側馬群,為中山陵「附葬」。

家庭[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范鴻仙啟事. 時事新報 (上海). 1912-05-07. 自和議告成,南北統一,鄙人遂自請取銷鐵血軍司令一職,重來滬瀆,侍奉慈親,適值民立報社長于右任先生有歐西之行,謬承委託,主持社中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