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拉雅族
西拉雅族 Siraya |
---|
![]() |
西拉雅族蕭壠社、麻豆社的人物畫像。 |
總人口 |
約12,478人(2009年臺南縣補登記註記熟者)[1] |
原鄉分布 |
臺南市、高雄市、屏東縣、花蓮縣、臺東縣 |
族群與民族 |
語言 |
西拉雅語、閩南語、現代標準漢語 |
信仰 |
基督宗教、道教、佛教、阿立祖 |
相關族群 |

西拉雅族(西拉雅語:Siraya),又譯作希萊耶族,為臺灣原住民族,主要分布在嘉南平原。臺灣文字歷史上被外來者以「福爾摩沙人」(Formosan) 稱呼,部分係專指其所接觸之西拉雅族人等。[2][3]
19世紀因漢人爭地壓力,部份西拉雅人逐漸東遷,移住臺東、花蓮一帶,幾乎漢化,失去傳統風俗及語言,因此以平埔族群分類之。如今尚未受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承認,近年發起正名運動,要求官方承認其原住民身分,臺南縣政府在2005年率先認定西拉雅族為「縣定原住民族」,2010年縣市合併後,臺南市政府繼承其為「臺南市定原住民族」)。2013年,花蓮縣富里鄉公所亦跟進承認。
西拉雅族由於自身的阿立祖信仰,又有「拜壺民族」的稱呼[4]:15,但有一說指出西拉雅族並非祀奉壺,而是崇拜壺中象徵祖靈神力的水[5]:145。
目錄
族名由來[編輯]
「西拉雅」這個中文寫法最早可追溯至張耀錡於1951年所著之《平埔族社名對照表》,是「Siraya」這個發音的音譯[5]:15。西拉雅的原意,語言學家費禮羅(Raleigh Ferrel)認為是「東邊的人」、「內山的人」、「裡面的人」,南島語學者卡爾·A·阿德拉爾(Karl A. Adelaar)則認為「raya」是往裡面的意思,所以西拉雅可解釋為「往裡面的人」,學者石萬壽則認為Siraya是臺語「四大社」的轉音,學者段洪坤則根據日治時期學者的調查記錄,認為西拉雅就是「人」的意思[註 1][5]:17,如達悟族的「達悟」(Tao、Tau)。
族群分類[編輯]
西拉雅族主要有四大社,其分布區域由北而南依次為:
其他社及支社[編輯]
除了四大社之外,還有一些較小的社如大目降社、直加弄社、卓港社(卓猴社)、大傑顛社、噍吧哖社、芋匏社等,其中有一些社被視為四大社中某一社的屬社或分支。
過去部分學者將西拉雅族分成西拉雅本族、大滿族及馬卡道族等亞族[6]:12,但隨著新港文書等語料有更多的研究結果,以及部落田調更加完整,近年來學者及媒體普遍視三族為獨立族群,如學者李國銘即認為馬卡道族的文化信仰、聚落與語言跟臺南的西拉雅族有很大的不同[5]:15,而日本人類學家馬淵東一及近代國內外學者如土田茲、李壬癸、劉益昌、簡文敏、胡家瑜及林清財等人也分別從語言、文化等各面向的差異,及族人早期自稱乃至近代族人自我認同,都將大滿族視為獨立的一支原住民族[7][8][9][10][11][12][13]:
臺灣東部的西拉雅族[編輯]
1829年開始,部份西拉雅族逐漸東遷,移住花蓮的玉里、富里,臺東的池上、關山、長濱、成功一帶,並建立大莊、觀音山、萬人埔、蟳廣澳、彭子存等聚落,其中以大莊最具規模,但從信仰差異、自我認同及來源地分析,東遷人數最多者為來自高雄、屏東的大武壠族(大滿族)與馬卡道族,西拉雅族僅佔少數,例如早期當地族人多自稱為「大滿人」(Taivoan)[14][10],信仰呈現上也以大武壠族的信仰為主。
其中分布於花東縱谷者稱為「璞石閣平埔八社」、分布於海岸地帶者稱為「成廣澳沿海八社」。西南平原原住民族的東遷也促使海岸山脈開發出「安通越嶺道」、「落合越嶺道」、「大庄越嶺道」等古道。19世紀末期,受到清朝政府的橫徵暴斂,因而爆發了「大庄事件」、「觀音山事件」等抗清事件。
文化[編輯]

西拉雅族之族群文化特色為「阿立祖」的信仰,以及傳統祭典如西拉雅族夜祭、嚎海祭、公廨等。
阿立祖祭[編輯]
一般對西拉雅族的阿立祖祭認為他們是祭拜祀壺,其實他們不是祭壺,是拜祀壺裡面的水,他們認為水是祖靈依附的地方。 容器只是外在的形式,可以是瓶、碗、甕、缸。 不變的是水,不換水和道教不過火一樣的道理,靈與力會消失。 水會腐敗和消失 所以每年的初一、十五,他們會換祀壺裡的水,就如同人不希望住在髒亂、狹窄的地方,他們也希望祖靈住的地方能舒適。 阿立祖就是祖靈的意思 。
官方認定[編輯]
西拉雅族發起正名運動多年,但未獲政府的認可,族人提起集體行政訴訟。2011年7月21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宣判,將訴訟駁回,等同於敗訴。因血統及文化早已漢化的原因,目前官方層級認定的原住民族身分,僅臺南市政府認定其為「市定原住民族」。
主要研究文獻[編輯]
由於西拉雅族多數已經和漢人同化,文化也多數失傳,因此研究西拉雅族就要依靠過去建立的一些文獻,主要有明朝陳第的《東番記》、臺灣荷西殖民時期的官方檔案與傳教士記錄、以及地方志書,特別是黃叔璥的《番俗六考》與六十七的《番社采風圖》,記載了許多當時西拉雅族的生活情形,為後人的研究留下珍貴的史料。
德國人司馬爾卡頓(Caspar Schmalkalden) 1642-1652年的遊記《東西印度驚奇旅行記》(Die Wundersamen Reisen des Caspar Schmalkalden nach West- und Ostindien 1642-1652),日記中清楚描述了臺灣及島上的住民,也留下多張珍貴的手繪畫,包括福爾摩沙人圖。他在遊記中提到狩獵之外,也提及「福爾摩沙人最大的樂趣在於賽跑,那是在村落中固定的地方舉行,為此他們的年輕人和同儕在他們的慶典中相互鬥走。還說他們在奔跑時藉由手上的鐵環來製造清脆的聲響,使他們在跑步時能聽著協調步伐、輕快小跑」[15]。
紀念與文化保存[編輯]
對西拉雅文化保存最力的或可說是蘇煥智主政的臺南縣政府,蘇在其任內成立了臺灣第一個縣級的原住民族委員會「臺南縣西拉雅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此外,位於雲嘉南靠山地區的臺灣第13個國家風景區「西拉雅國家風景區」在命名上首度兼具人文意涵,也是由臺南縣政府爭取成立的國家風景區,該風景區也曾與縣府合作辦理文化體驗營及走鏢等傳統西拉雅活動。在一些地區也有設立相關的文化園區與展覽館,如佳里區的北頭洋平埔文化村、蕭壠文化園區常設展,以及麻豆區的蔴荳古港文化園區等等。
另外,在臺南縣政府所主導開發的南科特定區中,縣府將其中三條最主要幹道分別命名為「西拉雅大道」、「目加溜灣大道」及「直加弄大道」,也被認為是縣府在紀念發揚西拉雅文化的展現。
文學[編輯]
以西拉雅族為背景之作品有:
- 葉石濤《西拉雅族的末裔》(臺北:前衛出版社,1990年)/《西拉雅族末裔潘銀花》(臺北:草根出版社,2000年)
- 王家祥《倒風內海》(中和:玉山社,1997年)
- 方耀乾《臺窩灣擺擺 Tayouan Paipai》(臺北:晨星出版社,2012年)
- 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12年)
- 林建隆《刺桐花之戰:西拉雅臺灣女英雄金娘的故事》(臺北:圓神出版社,2013年)
- 褚士瑩《在西拉雅呼喊全世界:褚士瑩發現臺灣之旅》(臺北:大田出版社,2017年)
著名族人[編輯]
參見「臺灣原住民人物列表」。
另見[編輯]
注釋[編輯]
註釋[編輯]
- ^ 西拉雅人口最新登記數據, 臺南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2014年5月
- ^ 福爾摩沙的樂音, 大紀元, 2007/11/14
- ^ 祀壺村之春[失效連結], 蕭壟社北頭洋發展協會, 1999/05/19
- ^ 凃順從. 《南瀛公廨誌》. 臺南縣文化局. 2002年1月. ISBN 957-01-0250-0.
- ^ 5.0 5.1 5.2 5.3 5.4 段洪坤. 《阿立祖信仰研究》.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年12月. ISBN 978-986-03-9416-0.
- ^ 劉還月. 《南瀛平埔誌》 初版二刷. 臺南縣文化局. 2001 (初:1994). ISBN 957-00-3358-4.
- ^ 李, 壬癸. 珍惜台灣南島語言. 臺灣本鋪:前衛出版. 2010: 159–182. ISBN 978-957-801-635-4.
- ^ 李, 壬癸. 新港文書研究. 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 2010: 1–10. ISBN 978-986-02-3342-1.
- ^ 胡, 家瑜. 大武壠平埔的衣飾收藏與刺繡工藝.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2014: 2–10. ISBN 978-986-04-1415-8.
- ^ 10.0 10.1 Tsuchida Shigeru, Yamada Yukihiro, Moriguchi Tsunekazu. Linguistic Materials of the Formosan Sinicized Populations I: Siraya and Basai.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The University of Tokyo: University of Tokyo. 1991: 8, 29.
- ^ 劉益昌、顏廷伃. 臺灣史前史專論. 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公司. 2015: 258. ISBN 978-986-04-6324-8.
- ^ 日光小林. 陳菊,我們也是原住民!小林村大武壠歌舞文化節籲早日正名. Mata Taiwan. 2016-04-12 [2016-06-16].
- ^ 牛奶魚小姐. 老師告訴孩子「你不是原住民」,但我們會繼續正名,找回我們在世界的位置!. Mata Taiwan. 2016-04-17 [2016-06-16].
- ^ 張, 振岳. 大莊平埔西拉雅族文物圖說與民俗植物圖誌. 花蓮縣文化局. 2010: 10. ISBN 978-986-02-5684-0.
-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平埔西拉雅原住民奔跑逐鹿圖.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 《臺灣巨砲陳金鋒》第一章[失效連結]
- ^ 《臺灣巨砲陳金鋒》第一章[失效連結]
參考文獻[編輯]
- 劉還月、李易蓉(2001年)。《認識平埔族的第N種方法》。
外部連結[編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