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偶聯蛋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粒線體解偶聯蛋白-2

解偶聯蛋白(英語:uncoupling protein縮寫UCP)是一種粒線體內膜蛋白。這種蛋白質能消除粒線體內膜兩側的跨膜質子濃度差,令利用質子濃度差驅動的氧化磷酸化過程減慢,阻礙了三磷酸腺苷(ATP)的正常產生。解偶聯蛋白發揮作用的本質是通過解除了部分正常呼吸鏈中應有的電子傳遞與磷酸化兩者之間偶聯關係,使氧化磷酸化過程進入空轉狀態。[1]

哺乳動物中有五種已知的解偶聯蛋白:

解偶聯蛋白在生理學上有其特定的作用,冬眠動物以及新生動物利用解偶聯蛋白,可以將部分本用於製造ATP的能量轉化為熱量。然而,其他物質如2,4-二硝基苯酚(DNP)和羰基氰化物間氯苯腙(CCCP)等物質也有同樣的解偶聯功能,它們因此被稱為解偶聯劑,並被認為具有一定的毒性。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曾使用2,4-二硝基苯酚當作減肥藥,但非常容易導致服藥者體溫過高,出現抽搐、昏迷等現象,甚至導致死亡酒精水楊酸在一定程度也是解偶聯劑,所以過度使用這些物質也會導致ATP過度消耗和體溫升高。

甲狀腺素可以促進解偶聯蛋白基因表達,這使得更多的解偶聯蛋白加入解除偶聯的過程之中,從而增加了產熱與耗氧量。另一方面,甲狀腺素可以增加細胞膜鈉鉀泵的數量,使得ATP被消耗地更多,促進氧化磷酸化過程的進行。

參考資料[編輯]

  1. ^ Nedergaard J, Ricquier D, Kozak LP. Uncoupling proteins: current status and therapeutic prospects. EMBO Rep. 2005, 6 (10): 917–21. PMC 1369193可免費查閱. PMID 16179945. doi:10.1038/sj.embor.7400532.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