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機槍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M2重機槍

重機槍是較大型號種類機槍的統稱(相對於輕機槍)。這個詞原本是指那些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射槍彈(0.30英寸或7.62公釐),擁有緊密的支架結構以及擁有水冷設備的重型支撐型防禦武器。但是此類武器由於過於笨重,難以移動而最終被棄。那段時間,「重」在「重機槍」中的意思並不是槍管口徑,而是其連續發射槍彈的能力,通常定義為三腳架、水冷式、彈鏈供彈。這類武器中最好的例子是由美國人馬克沁發明的馬克沁機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三個獨立國家所使用的機槍都是馬克沁機槍的變種(德國的MG08重機槍,英國的維克斯機槍和俄國的M1910重機槍)。

現代定義的重機槍(.50英寸或12.7公釐)的始祖是由約翰·摩西·白朗寧製造的M2白朗寧機槍,這類機槍在破壞力和移動能力上相對於老式重機槍有了提高,並且被裝備在車輛載具,飛機,建築物和輕型工事內。在這裡,「重機槍」中的「重」字是來體現重機槍的威力和控制範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在車輛載具,飛機和防禦工事中廣泛使用M2機槍。同樣的,蘇聯也在廣泛使用DShK重機槍。德軍的MG34MG42兩款機槍大規模的出現在歐洲戰場,雖然它們對步兵的攻擊十分有效,但其缺乏像M2那樣的反工事和反車輛的能力,這個弱點也在D-Day攻擊以後的戰役中體現了出來。現在,M2重型機槍是美軍現役中服役時間最長的武器,並且該型機槍還在世界各國的軍隊中使用。目前,口徑小於10公釐一般被認為是中型機槍,而那些等於或大於20公釐一般被稱為機炮,而不是重機槍。

歷史[編輯]

在十九世紀末期,格林機槍等一些類似於努登費爾特槍之類的多管槍械的槍管口徑一般在0.5英寸到1英寸左右。但是這類武器的槍管易於發熱且過於笨重。馬克沁在製造設計他的單管反衝動力槍械時,其第一個設計只有26磅(11.8公斤),可以發射0.45英寸槍彈(槍管口徑24英寸)。一張著名照片可以證明最初設計的機槍重量的確很輕:馬克沁本人只用一隻膀子就將他的重機槍連同著15磅(6.8公斤)的三腳架一同拿起。這種武器類似於現代的中型機槍,但是它不能進行長時間射擊而被拋棄。所以隨後,馬克沁發明了水冷套冷卻系統,使之能夠長時間射擊而不至槍管損壞,他也為其增加了更大的彈匣。這些改動也使得他的機槍增加了一定的重量。

XM312 .50機槍

在那個時代,有兩種重型連發武器,一種是手動轉輪式機槍,另一種是馬克沁水冷式機槍。很快,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發明被使用在重機槍上,其中包括氣流裝置反衝系統聯動裝置柯特1895型Hotchkiss等)。與此同時,設計者們拋開了笨重的水冷套,而是用其他的冷卻方式來代替它們,這些設計使用了諸如散熱片,散熱器等方法來改善槍管的散熱問題。重型的水冷機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到1960年代還在使用,但逐漸的,這類設計被更先進的風冷設計給淘汰了。因為靜置的機槍在戰場上不能充分的發揚它的火力,所以在使用重機槍的同時,人們還使用可摺疊的三腳架和二腳架來代替笨重的支架來支撐它,而且輕巧的風冷設計也使得重機槍在戰場上靈活的運動成為了可能。與此同時,在二戰期間,一些國家例如蘇聯,設計了口徑更大的重機槍(例如有大口徑的維克斯重機槍)。

最新發展[編輯]

到了二十世紀中,由於連射武器逐步成為單兵武器的主流,因此機槍也開始適應時代走向單兵運作的方向,老式的水冷設計因為重量不適合單兵攜帶已近不再那麼受到關注,像老式的白朗寧M1917重機槍在20世紀60年代的越南戰爭中結束了自己的使命。與此同時,格林型武器因為動力來源改良而捲土重來。發射7.62公釐槍彈的Minigun被普遍的裝載到快艇和直升飛機上並且得到普遍的青睞。蘇聯也設計了類似於格林型的武器。雖然需要保證持續火力的支援,但是這類機槍還是完全採用風冷的冷卻方法而不是水冷的方法。當今,重機槍在軍事術語上是指那些大口徑機槍。到了21世紀,重機槍會變得越來越輕。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