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植棋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3月22日) |
陳植棋 | |
---|---|
出生 | 1906年1月16日 日治臺灣臺北廳水返腳支廳姜子寮莊 |
逝世 | 1931年4月13日 日治臺灣台北州七星郡汐止街自宅 | (25歲)
死因 | 胸膜炎併發腦膜炎 |
國籍 | 大日本帝國 |
民族 | 臺灣人 |
語言 | 臺語、日語 |
職業 | 繪畫 |
配偶 | 潘鶼鶼 |
學歷
| |
陳植棋 | |
漢字 | 陳植棋 |
---|---|
白話字 | Tân Si̍t-kî |
台語羅馬字 | Tân Si̍t-kî |
俗音 | |
漢字 | 植棋 |
白話字 | Ti̍t-kî |
台語羅馬字 | Ti̍t-kî |
陳植棋(臺灣話:Tân Si̍t-kî,1906年1月16日—1931年4月13日),臺北廳水返腳(今新北市汐止區)人,為台灣第一代西畫畫家,其作品以油畫為主,題材包括風景和風景、靜物和人物等。受到後印象派和野獸派的影響,通過狂野、剛勁的筆觸和大膽的色彩展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致力於描繪台灣鄉野風景的特色,堪稱台灣最早的「野獸派」畫家。
生平
[編輯]陳植棋出生於臺北廳水返腳(今新北市汐止區),1921年畢業於南港公學校後,進入台北師範學校(現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受教於石川欽一郎。
1924年11月初,師範學校發生修學旅行路線之爭,因校方偏袒日本內地籍學生,引起本島籍台灣學生不滿,發起罷課行動抗議。數日後,他因參與此次學潮活動,遭學校退學處分。其後受到石川老師及鹽月桃甫老師鼓勵,前往東京美術學校就讀,1928年陳植棋以《台灣風景》入選第9回帝展。1930年自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同年以《淡水風景》入選第11回帝展。被《台灣日日新報》譽為天才青年畫家,期間一直關注台灣藝術界的發展,經常往返於台灣和日本之間。曾經加入「七星畫壇」與「赤島社」。
1931年4月13日上午11時15分,陳植棋因過度操勞,胸膜炎併發腦膜炎,英年早逝,同月19日在台北西本願寺舉行追悼會。名言為:「人生是短促的,藝術才是永遠。」「如果生命是細而長的話,我寧願短而亮,我嚮往迸發的生命力!」。同年9月於總督府舊廳舍舉辦遺作展,展出八十餘件作品。[1]
個人生活
[編輯]陳植棋與妻子潘鶼鶼(士林士紳潘光楷之女,台北第三高女畢業,曾擔任小學教員)於1927年結婚。其部分作品則包含妻子的一系列肖像畫,包括:《夫人畫像》(1927)、《我的妻子》(1927)、《婦人像》(1930~1931)等,展現了台灣女性勇敢、堅定的形象。
軼事
[編輯]重要獎項
[編輯]- 昭和2年(1927年)─第一回台展,《海邊》:特選。
- 昭和3年(1928年)─第二回台展,《三人》、《二人》、《桌上靜物》:無鑑查。第九回帝展,《台灣風景》:入選。
- 昭和4年(1929年)─第三回台展,《芭蕉の畑》特選。
- 昭和5年(1930年)─第四回台展,《真人廟》:特選・無鑑査、《赤き壁》、《觀音山の見える風景》:無鑑査。第十一回帝展,《淡水風景》:入選。
- 昭和6年(1931年)─第五回台展,《婦人像》:無鑑査。
流行文化
[編輯]影視作品
[編輯]參考
[編輯]- ^ Starting Out from 23.5°N : Chen Cheng-po. Academia Sinica Digital Center. 2014 [May 19,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英語及中文).
- 李欽賢,《俠氣・叛逆・陳植棋》,2009,台北市:雄獅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