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程
音程(interval),指的是一個特定樂音體系中,兩樂音之間的距離。西方音樂體系中,音程由度數和音數決定。其中較低的音稱為根音(下方音),較高的音稱為冠音(上方音)。[1]:87、88 音程有旋律音程、和聲音程、單音程、複音程、協和音程、不協和音程等多種分類方法。
音程結構[編輯]
音程的概念是從樂譜中的記譜方式所得出,而並非靠聽覺來分辨,特別是鋼琴一類的鍵盤樂器,因為十二平均律的原故,異名同音的處理方法都是按同一個鍵,因此樂譜上不論是標示是F、E♯或是G,鋼琴上都是按著同一個琴鍵,但在音程的計算上,F、E♯和G
的計算方法和歸類便完全不同,因此,如果將兩個音單獨拿出來,純以聽覺並不是解釋音程的最好方法,因為在沒有音樂上下文環境的情況下單獨拿出兩個音,聽覺上是無法分辨等音程的。
計算音程,必須以下列兩個元素作為指標:
音級[編輯]
音級是指兩音之間包括幾個基本音。在樂理上,習慣以「度」來表示兩音之間的距離。在五線譜中,每個「線」、每個「間」都代表一個音級,當兩個音在同一個「線」或「間」時,稱為一度。若兩個音是在相鄰的「間」與「線」上,就稱為二度。其它度數以此類推。
- A-F:六度(A、B、C、D、E、F)
- A-E♯:五度(A、B、C、D、E)
- A-G
:七度(A、B、C、D、E、F、G)
根音\冠音 | C | D | E | F | G | A | B |
---|---|---|---|---|---|---|---|
C | 1度 | 2度 | 3度 | 4度 | 5度 | 6度 | 7度 |
D | 7度 | 1度 | 2度 | 3度 | 4度 | 5度 | 6度 |
E | 6度 | 7度 | 1度 | 2度 | 3度 | 4度 | 5度 |
F | 5度 | 6度 | 7度 | 1度 | 2度 | 3度 | 4度 |
G | 4度 | 5度 | 6度 | 7度 | 1度 | 2度 | 3度 |
A | 3度 | 4度 | 5度 | 6度 | 7度 | 1度 | 2度 |
B | 2度 | 3度 | 4度 | 5度 | 6度 | 7度 | 1度 |
音數[編輯]
半音數目是指音程內所含半音的個數。西方樂理中雖然有全音和半音的概念,但計算音程時,一直來都只採用單一的量度單位-半音。華人地方[哪裡?]則採用混合模式[來源請求],即計算全音和半音的數量,以「1」代表全音,以「½」代表半音,因而得出稱為音數(又稱全音數)的數額,不同的音程有各自的音數。優點是簡單易明,但缺點是不同的音程,由於在排列時的全音、半音個數不同,因此儘管度數相同,但聲響效果也不一定相同。
音程分類[編輯]
音級與音數,就是構成音程的兩個要素。在這麼多音級、音數的排列組合中,每種組合都有它們自己的特性(音數不同,度數相同,聲響效果不同)。
在樂理上,主要有七種基本型態:大音程、小音程、純音程(又稱完全音程)、增音程、減音程、倍增音程、倍減音程。而從這些基本型當中,又可依據音程內含的「音級」、「音數」再往下細分,列舉如下[a]:
半音數 | 音數 | 一度 | 舉例 | 二度 | 舉例 | 三度 | 舉例 | 四度 | 舉例 | 五度 | 舉例 | 六度 | 舉例 | 七度 | 舉例 | 八度 | 舉例 |
---|---|---|---|---|---|---|---|---|---|---|---|---|---|---|---|---|---|
0 | 0 | 純 | C-C | 減 | E-F♭ | ||||||||||||
1 | ½ | 增 | C-C♯ | 小 | E-F | 倍減 | D![]() |
||||||||||
2 | 1 | 倍增 | D♭-D♯ | 大 | C-D | 減 | D♯-F | ||||||||||
3 | 1½ | 增 | C-D♯ | 小 | D-F | 倍減 | D♯-G♭ | ||||||||||
4 | 2 | 倍增 | G♭-A♯ | 大 | C-E | 減 | D♯-G | ||||||||||
5 | 2½ | 增 | F-A♯ | 純 | C-F | 倍減 | C♯-G♭ | ||||||||||
6 | 3 | 倍增 | F-A![]() |
增 | F-B | 減 | B-F | 倍減 | C♯-A![]() |
||||||||
7 | 3½ | 倍增 | F-B♯ | 純 | C-G | 減 | C♯-A♭ | ||||||||||
8 | 4 | 增 | C-G♯ | 小 | E-C | 倍減 | D![]() |
||||||||||
9 | 4½ | 倍增 | D♭-A♯ | 大 | C-A | 減 | D♯-C | ||||||||||
10 | 5 | 增 | C-A♯ | 小 | D-C | 倍減 | G♯-G'♭ | ||||||||||
11 | 5½ | 倍增 | C-A![]() |
大 | C-B | 減 | G-G'♭ | ||||||||||
12 | 6 | 增 | C-B♯ | 純 | C-C' | ||||||||||||
13 | 6½ | 倍增 | C-B![]() |
增 | C-C'♯ | ||||||||||||
14 | 7 | 倍增 | C-C'![]() |
上表中提及了兩個現時極罕用的音程名稱:「倍增」(英語:doubly augmented)及「倍減」(英語:doubly diminished)音程。從理論層面,倍增及倍減音程是存在的,但作曲家實際記譜時,通常都會考慮音高的標示會否令演奏者出現混淆不清的情況,亦會顧及在調性,和聲,模進等其他因素是否相配合。「倍增」和「倍減」音程與雙升號()或雙降號(
)亦有著密切的關係,撇除刻意的寫法,一般來說,同時間或鄰近同時出現雙升號或雙降號的情況是極罕見的。
事實上,倍倍增/減、倍倍倍增/減以及倍倍倍倍增/減也是理論上存在的,例如B-F'
就是一個倍倍倍倍減五度音程,但是出於同樣的原因,這些音程在實際作品中出現的機率更加的罕見,可以說是幾乎沒有。
即使是現代音樂,同樣作曲家亦會以演奏者的角度去考慮記譜。如十二音技法中雖然容許異名同音的記譜方式,但作曲家決定採用升音或降音,最終還是要從樂句,甚至是觀感去考慮。出現太多不切實際的記音,往往令人覺得作曲家專業度不足的印象。這也說明了倍增音程及倍減音程一直以來都不被重視的原因。
在一般的[哪個/哪些?]公開音樂考試中,考生在聽力測試部份只需要使用大音程、小音程、純音程及三全音的名稱作答便可以,而書寫部份亦只會涉及使用增音程和減音程,倍增音程及倍減音程早已摒除在考核內容之外。
旋律與和聲[編輯]
兩個音先後發聲的音程稱為「旋律音程」,同時發聲的為「和聲音程」。
單與複[編輯]
八度以內的音程稱為「單音程」,超過八度則為「複音程」,但增八度和倍增八度仍是單音程。[1]:96
每個複音程都有對應的單音程,將複音程的度數減去七,如果得數小於等於八,則該音程為原複音程所對應的單音程,如果大於八,則將其得數繼續減七,直到小於等於八為止。
複音程的性質與其對應的單音程的性質相同。例如:如右圖所示,大十度對應的單音程是大三度,這兩個音程都是大音程。
協和與不協和[編輯]
聽起來和諧的音程即「協和音程」,反之則為「不協和音程」。最和諧的是純一度和純八度,它們屬於完全協和音程,其次是純四度和純五度,它們也屬於完全協和音程;大小三度和大小六度為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和所有增/減音程、倍增/倍減音程都是不協和音程。[1]:97
但實際上還存在其他的定義,文藝復興音樂時代,純五度、八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被視為協和音程,所有其他音程都是不協和音程,就連純四度都曾在1473年被約翰內斯·廷克托里斯描述為不協和音程。[2]
事實上,在古典和聲學與對位法中,純四度若出現在低聲部與上方任意聲部間,則被視為不協和音程;而如果是出現在兩個上方聲部間,且此時有一個比這兩聲部更低的聲部同時演奏,則這個由上方兩聲部組成的純四度被視為協和音程。所以六和弦是協和和弦,而四六和弦則被視為需要解決的不協和和弦,不能夠單獨使用,所以四六和弦只有三種用法——經過的四六和弦、輔助的四六和弦、和終止四六和弦(其實就是把低音上方的四度音和六度音當做倚音——即和弦外音來處理)。
等音程[編輯]
兩個音程孤立聽時,音響效果完全一樣,只是寫法和意義不同,這種音程,就叫「等音程」[1]:99
半音數 | 倍增音程 | 增音程 | 自然音程 | 減音程 | 倍減音程 |
---|---|---|---|---|---|
0 | 純一度 | 減二度 | |||
1 | 增一度 | 小二度 | 倍減三度 | ||
2 | 倍增一度 | 大二度 | 減三度 | ||
3 | 增二度 | 小三度 | 倍減四度 | ||
4 | 倍增二度 | 大三度 | 減四度 | ||
5 | 增三度 | 純四度 | 倍減五度 | ||
6 | 倍增三度 | 增四度 | 減五度 | 倍減六度 | |
7 | 倍增四度 | 純五度 | 減六度 | ||
8 | 增五度 | 小六度 | 倍減七度 | ||
9 | 倍增五度 | 大六度 | 減七度 | ||
10 | 增六度 | 小七度 | 倍減八度 | ||
11 | 倍增六度 | 大七度 | 減八度 | ||
12 | 增七度 | 純八度 | 減九度 |
上表中同一橫行的音程互為等音程,它們的半音數相同,但音程度數和音程性質不同。
音程的轉位[編輯]
轉位是指音在音程中的互換,音程中的兩個音如果低音向上提高八度,或高音向下移動八度,並使得原音程中的冠音變成了新音程中的根音、原音程中的根音變成了新音程中的冠音,這樣構成的音程稱為轉位音程。
音程轉位後性質大多會變化,大音程轉位後會變成小音程,小音程轉為大音程,增音程轉為減音程,減音程轉位增音程,唯獨純音程(港台稱完全音程)轉位後不變化。每個音程有一個轉位,如下表所示:
原來的音程度數 | 轉位後的音程度數 |
---|---|
1 | 8 |
2 | 7 |
3 | 6 |
4 | 5 |
5 | 4 |
6 | 3 |
7 | 2 |
8 | 1 |
原來的音程性質 | 轉位後的音程性質 |
---|---|
倍增 | 倍減 |
增 | 減 |
大 | 小 |
純(港台稱完全) | 純(港台稱完全) |
小 | 大 |
減 | 增 |
倍減 | 倍增 |
注釋[編輯]
- ^ 所謂的倍減二度、減一度、倍減一度在樂理上並沒有定義。
參考文獻[編輯]
參見[編輯]
音程列表 | |||||||||||||||
---|---|---|---|---|---|---|---|---|---|---|---|---|---|---|---|
度\音數 | 0 | 1/2 | 1 | 3/2 | 2 | 5/2 | 3 | 7/2 | 4 | 9/2 | 5 | 11/2 | 6 | 13/2 | 7 |
一度 | 純 | 增 | 倍增 | ||||||||||||
二度 | 減 | 小 | 大 | 增 | 倍增 | ||||||||||
三度 | 倍減 | 減 | 小 | 大 | 增 | 倍增 | |||||||||
四度 | 倍減 | 減 | 純 | 增 | 倍增 | ||||||||||
五度 | 倍減 | 減 | 純 | 增 | 倍增 | ||||||||||
六度 | 倍減 | 減 | 小 | 大 | 增 | 倍增 | |||||||||
七度 | 倍減 | 減 | 小 | 大 | 增 | 倍增 | |||||||||
八度 | 倍減 | 減 | 純 | 增 | 倍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