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相送
《順風相送》是明代的一部海道針經。現存鈔本被收藏在英國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Bodleian Library)[1],著者姓名不詳,封面有「順風相送」四字,因此得名。
1935年北京圖書館研究員向達至牛津大學圖書館整理、抄錄中國古籍。1961年出版《兩種海道針經》,將《順風相送》收錄其中。
年代考證[編輯]
《順風相送》的著者及成書年代不詳,現留最古抄本保留在牛津大學博德利圖書館《順風相送》,其副頁有一行拉丁文,說明此抄本是1639年(明崇禎12年)牛津大學校長贈送。因此其成書下限為明朝崇禎年間。
因為其序文中,記載1403年(永樂元年)鄭和下西洋時,曾校對針經的記錄。荷蘭漢學家戴聞達(J. J. Duyvendak)認為《順風相送》在1430年(明宣宗宣德5年),鄭和第七次下西洋時完成。其校正者可能就是鄭和寶船上的舟師。英國漢學家李約瑟贊同戴文達對《順風相送》成稿年代的論斷。
但因其卷下記載,在呂宋港有銃城,呂宋港即今馬尼拉,馬尼拉於1571年開埠通商,1573年建立炮寨,即此書所說的銃城。同卷中又記載「收入長岐港,即籠仔沙磯,有佛郎番在此。」,長岐港在1570年至1571年間,因葡萄牙商人到此貿易而建港開市,在此之前只是小漁村。根據這兩個記載,日本學者一般將此書的成書上限定為1570年代(明隆慶年間)[2][3]。台灣學者陳宗仁也支持這個觀點[4]。台灣學者陳佳榮認為約成書於1593年[5]。
- 《順風相送》有序文一篇,內有字句:
- 《順風相送》可能是根據元代的一種海道針經校正而來。元朝擁有發達的海軍,曾派出海軍攻打日本和爪哇,元朝海軍必定有海道針經一類的航海指南。《順風相送》中祈拜護國庇民妙靈昭應明著天妃,「明著天妃」是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賜天妃的封號,一直沿用到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明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賜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順風相送》中護國庇民妙靈昭應明著天妃既有元朝封號「明著天妃」又有明朝封號「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可見《順風相送》是明代舟師校正元代航海指南而來。
內容[編輯]
《順風相送》內容豐富,可分為幾個部分:
氣象觀察、天氣預報[編輯]
- 「春夏二季必有大風,若天色溫熱,其午後或雲起,或雷聲,必有暴風,風急,宜避之」。
- 「雲腳日色已赤,太白晝見,三星動搖,主有大風」
危險警告[編輯]
- 「船若回唐,貪東,海水白色赤見百樣禽鳥,乃是萬里長沙,可防可防」
- 大佛堂 「對開有老古石,淺不可近,流急」
- 淡馬錫門 「夜不可行船」
指南針導航紀錄[編輯]
- 「大武放洋,用甲寅針七更船,取烏丘,用甲寅並甲卯針」。
- 「北風東涌開洋,用甲卯取彭家山。用甲寅及單卯取釣魚嶼[6]。正南風,梅花開洋,用乙辰,取小琉球;用單乙,取釣魚嶼南邊;用卯針,取赤坎嶼」[7]。
- 廣東往磨六甲:南亭門放洋,用坤未針 (217.5°)五更船取烏頭山。用單坤針(西南 225°)十三更取七洲洋。坤未 (217.5°)針 七更船平獨豬山。……乾亥(322.5°)針五更船平昆宋嶼,單亥針(330°)五更船取前嶼,乾(315°)針五更取五嶼;沿山使取磨六甲。[8]
天文導航紀錄[編輯]
水文觀測[編輯]
- 定潮水消長時候:「初一、初二、十六、十七日子午時長。初三、初四、十八、十九日丑未時長。初五、初六、二十、二十一日寅申時長……。」
地文觀測紀錄[編輯]
拜神[編輯]
明代舟師使用,用水浮羅盤,有一定的規矩:「取水下針,務要陽水,不取陰水」,「安羅經,下指南(針),須從乾宮下」。下針之前,舟師必須誦讀《地羅經下針神文》,拜周公聖人,李淳風仙師,定針童子、轉針神郎、換水神君、下針力士、走針神兵、羅經坐向守護尊神、護國庇民妙靈昭應明著天妃等神靈,祈求「今日良辰下針,青龍下海永無災」。[9]
湄洲娘媽的請神咒語,看得出來是現今台灣天上聖母小法咒的先河:「五更起來雞報曉,請卜娘媽來梳妝。梳了真妝縛了髻,梳了倒鬢成琉璃。身穿羅裙十八幅,幅幅衤冏々香麝香,攑起涼傘蓋娘螞,娘媽騎馬出遊香。東去行香香人請,北去行香人來迎。去時金釒義插鬢邊,到來銀花插殿前。願降臨來真顯赫,弟子一心專拜請,湄州娘媽降臨來。急急如律令。」[10]
參考文獻[編輯]
引用[編輯]
- ^ 順風相送 : 不分卷 / (明)佚名撰
- ^ 內田晶子. 向達校注兩種海道針經中の順風相送について--16世紀における中國商船の針路. 《南島史學》. 1985年, (25、26期)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22) (日語).
- ^ いしゐのぞむ. 日教授:馬投書外媒談釣魚台歷史,錯了!. 2015-08-27 [2015-08-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29).
- ^ 陳宗仁. 北港與Pacan地名考釋:兼論十六、七世紀之際臺灣西南海域貿易情勢的變遷 (PDF). 漢學研究. 2003, (21-2期): 249–278 [2013-08-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10-04).
- ^ 見陳佳榮著「順風相送作者及完成年代新考」,收入《跨越海洋:海上絲綢之路與世界文明進程國際學術論壇文選》ISBN 9787308108225,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年,
- ^ 向達注:釣魚嶼在台灣基隆東北海中,為我國台灣省附屬島嶼,今名魚釣島,亦名釣魚島. 兩種海道針經 253頁
- ^ 兩種海道針經 中華書局 第96頁 ISBN 710102025-9
- ^ 向達校註:《順風相送》,55頁,中華書局,ISBN 7-101-02025-9
- ^ 向達校註:《順風相送》,25頁,ISBN 7-101-02025-9
- ^ 兩種海道針經 - 維基文庫:順風相送 - △謹請
MS.Laud Or.145 http://iiif.bodleian.ox.ac.uk/iiif/viewer/40aeb385-ef63-4f69-b11f-cccc2dc4f723[1]
來源[編輯]
![]() |
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順風相送 |
- 書籍
參見[編輯]
- ^ (明)佚名撰. 順風相送. http://iiif.bodleian.ox.ac.uk/iiif/viewer/40aeb385-ef63-4f69-b11f-cccc2dc4f723. 外部連結存在於
|website=
(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