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蝦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化石時期: 110–0 Ma | ||||||||||||||||
---|---|---|---|---|---|---|---|---|---|---|---|---|---|---|---|---|
![]() | ||||||||||||||||
科學分類 | ||||||||||||||||
| ||||||||||||||||
屬 | ||||||||||||||||
龍蝦科(學名:Palinuridae)是甲殼亞門十足目抱卵亞目無螯下目中的一個科,它有約45個種。
與龍蝦科最接近的是蟬蝦科,兩者同屬無螯下目。屬於龍蝦科的屬包括真龍蝦屬、岩龍蝦屬、脊龍蝦屬和龍蝦屬。
龍蝦肉質鮮美口感絕佳,是十分貴重的海產。龍蝦是巴哈馬最重要的出口食品。[1]
特徵[編輯]
雖然從外形上龍蝦與海螯蝦非常類似,這兩個科均有堅硬的盔甲和但前者屬於無螯下目,後者屬於螯蝦下目。兩者的最大的區別在於,龍蝦的觸角很長、比較粗並且多刺,而且龍蝦沒有螯。海螯蝦的觸角要小得多,在其前三對足上形成螯,尤其第一對特別大。
分布[編輯]
龍蝦生活在溫暖海域之中,比如加勒比海、地中海、南非,尤其在澳大利亞和亞洲附近的海域。它們喜歡生活在岩石和珊瑚礁的縫隙之中。
習性[編輯]
龍蝦只在夜間活動,食物包括海螺、貝殼、螃蟹、海膽、殘屍等。有時它們會成群結隊在海底遷徙。它們可以通過觸角與外骨骼之間的摩擦發出一種尖銳的摩擦音,以驚嚇天敵。[2]
一般龍蝦喜歡藏身在岩石和珊瑚叢里,有群聚的習性,有時在一個石洞裡能發現十幾隻大龍蝦。最近研究發現健康的龍蝦會避開被寄生蟲侵擾的龍蝦。[3]
海鮮食物[編輯]
就食用價值而言,最有意義的龍蝦是龍蝦屬中的大龍蝦比如中國南海龍蝦。這些龍蝦的最長可達30至45厘米,最重可達5千克。 活龍蝦的尾部必須稍微捲起,假如其尾部是直的的話燒熟後肉不好吃。一般龍蝦的肉比海螯蝦的乾,而且營養價值更高,除了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維生素B12和鋅。燒熟後龍蝦會變紅。 龍蝦刺身是日本料理中常見的做法。粵菜里有「龍蝦三吃」一說,即肉生吃,蝦頭放椒鹽炸,蝦尾熬粥。大龍蝦的價格相當高昂,售價可達到數百美元。
品種[編輯]
- 錦繡龍蝦
- 中國龍蝦 Panulirus stimpsoni Holthuis
- 波紋龍蝦 Panulirus homarus (Linnaeus)
- 雜色龍蝦 Panulirus versicolor (Latreille)
- 日本龍蝦
- 日本脊龍蝦
- 棘刺龍蝦
- 眼斑龍蝦
- 藍紋龍蝦(Calico lobster)
- 白化龍蝦
圖集[編輯]
相關[編輯]
參考[編輯]
- ^ The 『spiny』 focus of fisheries. InternationalReports.net. 2003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21).
- ^ John Roach. Decoding Spiny Lobsters' Violin-Like Screech.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2004年7月28日.
- ^ Lobsters have innate way to stay healthy, ODU researchers say in Nature article. 歐德·多明尼亞大學新聞. 2006年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