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INTJ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1910年的卡爾·榮格。

INTJ(內向/直覺/思考/判斷)是邁爾斯·布里格斯性格分類法中十六種人格類型之一,在柯爾塞氣質類型測試中被稱為原創者,屬於理性者的四種類型之一[1]

INTJ是十六種人格類型中稀有的類型之一,約占女性人口比例0.8%,男性人口比例1.2%[2][3]。著名的INTJ有Facebook創辦人馬克·祖克柏

MBTI偏好[編輯]

MBTI通過以下偏好將人們歸類:[4]

因為運用他們在這些領域的偏好,人們發展出了榮格和邁爾斯所說的人格類型。這根本的人格是來自四種偏好的動態交互作用,同時也有外在環境的影響以及個人的傾向。人們比較可能在他們的人格類型基礎上發展習慣、舉止和態度。每種人格類型都有它自己的潛在優勢,和提供機遇能讓這優勢成長的領域。[5]

  • I——內傾相對於外傾。INTJ傾向於寧靜和有所保留。他們通常更願意和少數親密朋友而非泛泛之交交往。社交對他們來說是消耗能量(而對外傾者來說是獲得能量)。[6]
  • N——直覺相對於感覺。INTJ更擅長於抽象事物而不是具體事物。他們更關注整體全局而不是細節,更關注未來的可能性而非當下的現實。[7]
  • T——思考相對於情感。INTJ通常更看重客觀標準而不是個人偏好或情緒。在做決定的時候,他們通常更多地基於邏輯,而不是對人情世故的考慮。[8]
  • J——判斷相對於感知。INTJ傾向於以結構化的、體系化的方法認識和處理世界,井然有序和有組織地生活,而不是始終開放機會,隨情境改變。[9]

特徵[編輯]

INTJ們是善於分析的。和INTP們一樣,他們單獨工作的時候最輕鬆,而且傾向於比其它類型更不那麼社交性。然而,在檯面上沒有任何人適合人選或當他們查覺目前的領袖存在致命弱點時,INTJ隨時準備好成為領袖。INTJ傾向於實證主義邏輯性創造性。他們很難容忍激烈或戲劇性的感情主義。他們一般不受世俗言論的影響,也不欣然認可來自傳統、階級或頭銜賦與的威權。

INTJ的特點包括思考上的獨立和對效率的渴求。當他們有自主權和創造的自由時他們做得最好。他們心懷一種天生的欲望:通過概念化自己的智力成果來表達自己。他們具備分析和簡潔表達複雜概念的才華。INTJ一般適合在學術、研究、諮商、管理、科學和法律方面的工作。他們通常能敏銳地了解自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包括自身的局限以及意識到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這種特質將他們和INTP區分開來)。因此INTJ發展出一種對自己能力和才華強烈的自信,使他們成為天生的領導者。

在愛情方面,INTJ傾向尋找擁有相同性格特徵和觀念的人。理論概念上的共識是他們關係中的重要一環。INTJ天生會依照他們期望要求地,用理性的態度接近愛情。因此,INTJ們可能不會對不由自主的迷戀作出回應,但會等待一個最符合他們標準的伴侶。他們通常是穩定、可靠、奉獻的。關係和家庭生活中的和諧對他們極為重要。他們通常會抑制強烈的感情,也不喜歡在他們認為不合常理的人情世故上浪費時間。這可能會令非INTJ們認為他們疏遠而有所保留。即便如此,INTJ是非常忠誠的伴侶,他們會有所準備並持續投注精力和時間讓一段感情維持下去。

作為伴侶,INTJ們在關係和家庭生活中想要和諧和秩序。INTJ們是所有類型中最獨立的[12],在尋找夥伴和伴侶時他們相信自己的直覺——甚至在他人相反意見的證據或壓力面前也是這樣。INTJ的感情很難讀懂,無論是男性或女性的INTJ都不擅於表達情緒反應。某些時候,INTJ看起來冷漠、有所保留以及毫無反應,但其實事實上,他們幾乎對那些他們在乎的人所釋放的拒絕訊息極度敏感。在社交場合中,INTJ也可能毫無反應,甚至忽略那些能讓其他人感到自在的小世故。比如說,INTJ可能會認為像閒聊之類沒有意義的對話是浪費時間。這可能會造成他人認為INTJ很匆忙的印象——這並不是故意的。他們的人際關係,通常在工作中比在休閒中表現得更好。

有名的INTJ[編輯]

根據柯爾塞,基於對行為舉止的觀察,有名的INTJ可能包括牛頓尼采貝多芬布拉姆斯馬丁·路德尼古拉·特斯拉史蒂芬·霍金阿佛烈·諾貝爾格奧爾格·黑格爾奈許尚-保羅·沙特艾茵·蘭德茱蒂·佛斯特馬克·祖克柏[13]

曾測試為INTJ的藝人包括:頌樂權志龍BoAHoshiWOOZI徐明浩金裕貞李洙赫田小娟銀赫段宜恩

認知功能[編輯]

主導功能:內傾直覺(Ni)[編輯]

Ni將看起來矛盾的事物合成出先前無法想像的成果,同時它也被象徵性的東西吸引。這些成果的實現通常伴隨著需要行動來完成的確定性,同時其解決辦法中可能包括複雜的系統或一般性的真理。[14]

輔助功能:外傾思考(Te)[編輯]

Te組織、安排環境和想法,好成功達成目標。Te尋求行動、事件和結論的合理解釋,並試圖找到邏輯的錯誤和序列中的間隔。[15]

第三功能:內傾情感(Fi)[編輯]

Fi過濾信息,這種過濾的基礎是緣於標準(經常是無形的)形成的判斷。Fi時常協調價值觀。在各種情形下,它天生地和微妙的差別相合,並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16]

第四功能:外傾感覺(Se)[編輯]

Se集中於當下的、物質的世界所帶來的體驗和感覺。以對當下周遭事情的敏銳察覺,它帶來關於前方的相對事實和細節,而且可能導致自發的行動。[17]

隱藏功能[編輯]

後來的人格類型研究者(特別是琳達·V·貝倫斯)[18]在這個降序排列中添加了四個附加功能。這些功能被稱為隱藏功能,因為一個人並不自然地傾向於它們,但在壓力之下它們也會浮現。對INTJ來說,這些隱藏功能是(按次序):

外傾直覺(Ne)[編輯]

Ne尋找並解釋隱含意義,用「如果」開頭的問題來探索選擇,允許多種可能性共存。這種想像中的遊戲把直覺和來自多種不同來源的經驗結合在一起成為新的,這可能成為行動的催化劑。[19]

內傾思考(Ti)[編輯]

Ti尋求精確,比如表達一個概念最合適的詞。它注意到事物本質之間微不足道的差別,然後將它們分析並歸類。Ti細查一個問題的每一面,尋找解決問題最不費力、風險最小的方法。它用模型甄別出邏輯上的不一致。[20]

外傾情感(Fe)[編輯]

Fe尋找社會上的聯繫,並用禮貌、體貼、得體的舉止營造和諧的溝通。Fe對他人明確(或暗示)的需求作出回應,甚至可能會製造內在自我需求和欲望的衝突來滿足別人。[21]

內傾感覺(Si)[編輯]

Si收集關於當下的數據,然後把它們和過去的經驗比較,這過程有時候隨著記憶喚起與之關聯的感覺,就好像再體驗一遍過去。為尋求保護那些熟悉的東西,Si回溯歷史,用以形成對未來的期望和目標。[22]

相關條目[編輯]

參考注釋[編輯]

  1. ^ Myers-Briggs Foundation: The 16 MBTI Types.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5-13). 
  2. ^ Portrait of the Mastermind.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0-30). 
  3. ^ CAPT.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1). 
  4. ^ Myers, Isabel Briggs. Introduction to Type: A Guide to Understanding your Results on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ountain View, CA: CPP, Inc. 1998. 
  5. ^ Myers, Isabel Briggs; Mary H. McCaulley. Manual: A Guide to the 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2nd edition. Palo Alto, C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 Press. 1985: 52. ISBN 0-89106-027-8 (英語). 
  6. ^ Changing Minds: Extraversion vs. Introversion.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8). 
  7. ^ Changing Minds: Sensing vs. Intuit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23). 
  8. ^ Changing Minds: Thinking vs. Feel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6). 
  9. ^ Changing Minds: Judging vs. Perceiv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2). 
  10. ^ Heiss, Marina Margaret. Introverted iNtuitive Thinking Judging. 2005-02-27. 
  11. ^ Hirsch, Sandra Krebs; Jean Kummerow. Introduction to type in organizations: individual interpretive guide. Palo Alto, Calif. :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1998. 
  12. ^ Home Life.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06). 
  13. ^ Famous INTJs. [2020-05-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6). 
  14. ^ Cognitive Processes: Introverted intuition.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7). 
  15. ^ Cognitive Processes: Extraverted think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7). 
  16. ^ Cognitive Processes: Introverted feel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4). 
  17. ^ Cognitive Processes: Extraverted Sens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7). 
  18. ^ CognitiveProcesses.com.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08). 
  19. ^ Cognitive Processes: Extraverted intuition.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8). 
  20. ^ Cognitive Processes: Introverted think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20). 
  21. ^ Cognitive Processes: Extraverted Feel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11). 
  22. ^ Cognitive Processes: Introverted sensing. [2011-0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1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