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何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昭獻何皇后
孫吳追尊皇后
姓名何氏
位號庶妃→皇后→皇太后
尊號昭獻皇后
宮號昇平宮
出生生年不詳
丹陽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
婚姻名份側室
逝世卒年不詳
卒地不詳
親屬
父親何遂
孫和
夫之父孫權
夫之母琅琊王夫人
夫之正室張妃
兄弟何洪
何蔣
何植
孫皓
養子孫德
孫謙
孫俊
其他親屬侄:何都
侄:何邈

何姬(?—?),丹陽句容(今江蘇省句容市)人,為廢太子南陽王孫和姬妾,吳末帝孫皓之母。孫皓即位後,被尊為昭獻皇后,不久又進為皇太后。

生平

[編輯]

何姬的父親何遂是吳營中的一名騎兵。何姬曾於吳主孫權巡視各軍營時在道旁圍觀,被孫權看中,將她賜給三子孫和為姬妾。赤烏五年(242年),何姬為孫和生下庶長子,即後來的孫皓,孫權非常喜愛這個孩子,為他起名叫「彭祖」。同年孫和被立為太子,至赤烏十三年(250年)遭廢黜,徙故鄣(治今浙江省安吉縣),太元二年(252年)又封為南陽王,再遷至長沙(治今湖南省長沙縣)。何姬也跟隨丈夫到長沙居住。[1]

建興二年(253年),宗室孫峻殺死孫和妻舅諸葛恪,將孫和遷往新都 (治今浙江省淳安縣),隨後賜死。何姬為了將年僅十二歲的孫皓撫養長大,並未隨同自殺,一同被撫養大的還有孫皓的三個異母弟。[2]永安元年(258年)十月,孫休即位,封孫晧為烏程侯,何姬隨子到封地烏程(治今浙江省湖州市)。

元興元年(264年)七月,孫皓即位為帝,追尊孫和為「昭獻皇帝」,何姬被尊為「昭獻皇后」,不久又將何姬進為皇太后,居昇平宮,並將何姬的三個弟弟何洪、何蔣、何植都封為侯。[3]建衡三年(271年)春正月,孫皓信巫覡之言,率軍西上,想要「青蓋入洛陽,以順天命」,何太后也有隨行,後因途中受阻而還師。[4]此後事蹟不詳。

人物

[編輯]

逸聞

[編輯]
  • 當初,孫和被賜死時,嫡妃張氏以「吉凶當相隨,終不獨生活也」自殺殉情,[5]何姬則以「若皆從死,誰當養孤」而茍活,將孫皓與並非己出的孫德、孫謙、孫俊一同撫養大,其中孫俊即死去的嫡妃張氏之子。[6][7]
  • 孫皓皇后滕氏後來失寵,孫皓有意廢掉她的皇后身份,被何太后所勸阻,後來滕皇后常去昇平宮奉養何太后。[8]
  • 何氏一族因何太后的關係,在孫皓一朝頗有權勢,族中子弟橫行,被百姓所憎惡。何太后的侄子何都長相與孫皓相似,當時民間有傳言稱:「皓久死,立者何氏子」。[9][10]

親族

[編輯]
    • 何遂,吳營騎兵。
    • 何洪,封永平侯。
    • 何蔣,封溧陽侯。
    • 何植 [11],封宣城侯,歷任備海都、牛渚都督,官至司徒,為孫皓所寵信。
    • 何邈,何洪子,嗣封永平侯,官至武陵監軍,被晉軍所殺。
    • 何都,容貌與孫皓相似,曾有傳言認為孫皓已死,由何都代立。僅知何植為其叔父,未知其父是何洪還是何蔣。

注釋

[編輯]
  1. ^ 《三國志•吳書•孫和何姬傳》:孫權嘗遊幸諸營,而姬觀於道中,權望見異之,命宦者召入,以賜子和。生男,權喜,名之曰彭祖,即晧也。太子和既廢,後為南陽王,居長沙。
  2. ^ 《三國志•吳書•孫和何姬傳》:峻素媚事全主,全主與和母有隙,遂勸峻徙和居新都,遣使賜死,嫡妃張氏亦自殺。何姬曰:「若皆從死,誰當養孤?」遂拊育晧,及其三弟。
  3. ^ 《三國志•吳書•孫和何姬傳》:晧即位,尊和為昭獻皇帝,何姬為昭獻皇后,稱昇平宮,月餘,進為皇太后。封弟洪永平侯,蔣溧陽侯,植宣成侯。
  4. ^ 《江表傳》:初,丹陽刁玄使蜀,得司馬徽與劉廙論運命暦數事。玄詐增其文以逛國人曰:「黃旗紫蓋見於東南,終有天下者,荊、揚之君乎!」又得國中降人,言壽春下有童謠曰「吳天子當上」。晧聞之,喜曰:「此天命也。」即載其母妻子及後宮數千人,從牛渚陸道西上,雲青蓋入洛陽,以順天命。行遇大雪,道塗陷壞,兵士被甲持仗,百人共引一車,寒凍殆死。兵人不堪,皆曰:「若遇敵便當倒戈耳。」晧聞之,乃還。
  5. ^ 《三國志•吳書•孫和傳》:和與妃張辭別,張曰:「吉凶當相隨,終不獨生活也。」亦自殺,舉邦傷焉。
  6. ^ 《吳歷》:和四子:晧、德、謙、俊。
  7. ^ 《吳歷》:俊,張承外孫。
  8. ^ 《三國志•吳書•孫皓滕夫人傳》:夫人寵漸衰,皓滋不悅,皓母何恆左右之。又太史言,於運暦,後不可易,皓信巫覡,故得不廢,常供養昇平宮。
  9. ^ 《三國志•吳書•孫和何姬傳》:吳末昬亂,何氏驕僭,子弟橫放,百姓患之。故民訛言「皓久死,立者何氏子」雲。
  10. ^ 《江表傳》:皓舅子何都顏狀似皓,雲都代立。
  11. ^ 《江表傳》作「何信」,《建康實錄》作「何禎」。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50》,出自陳壽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