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免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抵抗力
正常人的血液電子顯微鏡下所呈現的影像。在視野中可見紅血球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很多血小板

免疫力(英語:immunity),指生物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物質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其中包括特異性免疫(後天免疫系統)與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系統)。

詞源

[編輯]

中國

[編輯]

「免疫」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明代醫書《免疫類方》,指的是「免除疫癘」,也就是防治傳染病的意思。

外國

[編輯]

2000多年前,人類就發現曾在瘟疫流行中患過某種疾病的人,對這種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稱之為「免疫」。免疫(immunity)這個詞是來自羅馬時代描述免除個人勞役或對國家義務的一個拉丁文詞「immunitas[1]

表現

[編輯]
  1. 免疫防禦(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體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體(如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衣原體寄生蟲等)及其他有害物質。免疫防禦功能過低或缺路,可發生免疫缺陷病;但若應答過強或持續時間過長,則在清除病原體的同時,也可導致機體的組織損傷或功能異常,發生超敏反應[1]
  2. 免疫監視(immune surveillance):隨時發現和清除體內出現的「非己」成分,包括微生物、寄生蟲、外來組織、癌細胞(由基因突變而發生的腫瘤細胞),以及衰老凋亡細胞,提供個體保護及體內穩態。免疫監視功能低下,可能導致腫瘤的發生及持續性病毒感染。[1]
  3. 免疫穩態(immune homeostasis):通過自身免疫耐受免疫調節兩種主要的機制來達到免疫系統內的穩定狀態。[2]

種類

[編輯]
  • 種免疫:個體與生俱有,一般為非特異性免疫,如吞噬細胞的作用。
  • 獲得性免疫
    • 自動獲得性免疫:一般免疫時間長。可待終身,如麻疹天花痄腮
      • 自然獲得:有被天花病毒感染發病史的人,一般不會再次感染。
      • 人工獲得:如種牛痘免疫天花
    • 被動獲得性免疫:免疫時間短,人工獲得時,已較少採用。
      • 自然獲得:如嬰兒在母體胎盤或初乳中獲得的免疫
      • 人工獲得:如注射具有免疫力的免疫血清,獲得免疫,如治療蛇毒時注射的血清蛋白。

作用

[編輯]

一般機體免疫保護機體受到外部損害,對機體有利,但有時會令機體產生變態反應,被認為是對機體不利的。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醫學免疫學.第五版.第一頁
  2. ^ 醫學免疫學.第五版.第二頁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