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程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重新導向自程明道
程顥
北宋哲學家、文學家
清宮殿藏畫本
伯淳
明道
封爵豫國公
封號河南伯
族裔漢族
出生1032年
淮南西路黃州黃陂縣
逝世1085年
諡號純公
墳墓洛陽伊川二程墓
親屬
父親程珦
兄弟程頤
程端懿、程端慤、程端本
四名,其中一名程澶娘
《遺書》(《河南程氏遺書》)25卷

程顥(1032年—1085年),字伯淳,號明道,世稱明道先生北宋學者政治家,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進士,歷官鄠縣主簿上元縣主簿、澤州晉城令、太子中允監察御史、監汝州酒稅、鎮寧軍節度判官、宗寧寺丞等職。後追封「豫國公」,配祀孔廟

程顥與其弟程頤理學大師,世稱「二程」,二程為洛城伊川人,故其學說,稱之為洛學。早年與程頤共師周敦頤。程顥、程頤學術思想略有不同,程顥主張「明心見性」,重視「」,為學「力行」,影響了陸九淵。程頤主張「格物致知」,重視「理」,為學「窮理」,影響朱熹

生平

[編輯]

程顥與其弟程頤共同為宋代理學奠定了基業,「新儒學」的真正成立,自程氏兄弟始。世稱「二程」,程顥叫大程,程頤叫小程。因二程兄弟長期在洛陽講學,故世稱其學為「洛學」。程氏兄弟最重要的貢獻在「天理」的發現,程顥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盡之便知性」的說法。他把「理」視為宇宙的本原。認為知識、真理的來源,知識內在於人的心中,「當處便認取,更不可外求」。就天道來說,程顥形容它是「生」,謂世界生生不已。為學以「識仁」為主,《識仁篇》提到「仁者渾然與物同體,義禮智信皆仁也。識得此理,以誠敬存之而已,不須防檢,不須窮索。」《定性書》則說「夫天地之常,以其心普萬物而無心,聖人之常,以其情順萬物而無情。故君子之學,莫若廓然大公,物來順應。」

在教育上,程顥先後在嵩陽扶溝等地設學庠,並潛心教育研究,論著頗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體系。程顥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於培養聖人,「君子之學,必至聖人而後己。不至聖人而自己者,皆棄也」。

二程兄弟個性極其不同,大程為人隨和活潑,在洛陽講學十餘年,弟子有「如坐春風」之喻。小程則嚴肅剛直,講學時間比其兄還長,達三十餘年之久[1]。新儒學發展到南宋朱熹實為集大成者,而以小程為正統。小程整日嚴肅臉孔,端坐如木人,神聖不可侵犯。被視為所謂「道學臉孔」。大程活了五十四歲,小程則活了七十五歲。二程兄弟、張載邵雍司馬光周敦頤六人,朱熹稱之為「北宋六先生」。

程顥在熙寧元年向宋神宗上《論王霸劄子》和《論十事劄子》,並肯定王安石變法。變法之初曾視察諸路農田水利賦役

宋寧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賜諡程顥為「純」,程頤為「正」。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顥為「河南伯」,程頤為「伊川伯」,並「從祀孔子廟庭」。元明宗至順元年(1330年),詔加封程顥為「豫國公」,程頤為「洛國公」。

家庭

[編輯]
《晩笑堂竹荘畫傳》程顥像

其祖父程遹任黃陂縣縣令,卒於該縣。父程珦年幼無力返鄉,遂居於黃陂,後來還做了縣尉。二程就是在其父任黃陂縣尉時所生[2]

高祖父︰程羽

曾祖父︰程希振

曾祖母︰崔氏

祖父︰程遹

祖母︰張氏 (理學家張載之姑)

父親︰程珦 (張載表兄)

母親︰侯氏 (侯道濟第二女,侯可姐姐[3])

外祖父︰侯道濟

外祖母︰刁氏

外曾祖父︰侯嵩

外高祖父︰侯元

舅父︰侯可

舅母︰劉氏、劉氏,兩名劉氏是姐妹關係。[4]

表弟︰侯仲良

外父:彭思永

外母:晏氏,晏融女兒,晏殊侄女

兒子:程端懿,程端慤,程端本

女兒:四個,其中一個名程澶娘

參考資料

[編輯]
  1. ^ 《嶽麓書院》 江堤、彭愛學編著
  2. ^ 二程夫子与黄陂. 黃陂區政府網站. [2008-12-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02) (中文(簡體)). 
  3. ^ 【華陰侯先生墓誌銘】︰「...顥,先生女兄之子也。」
  4. ^ 【華陰侯先生墓誌銘】︰「...妻劉氏,早卒,封延長縣君。繼以其姝,封永壽縣君。」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宋史·卷427》,出自脫脫宋史

研究書目

[編輯]
  • A.C. Graham(葛瑞漢)著,程德祥譯:《中國的兩位哲學家:二程兄弟的新儒學》(鄭州:大象出版社,2000)。
  • 溫偉耀:《成聖之道——北宋二程修養工夫論之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
  • 林維傑:〈程明道的經典詮釋與人物想像〉。
北宋五子
周敦頤 · 邵雍 · 張載 · 程顥 · 程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