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楚之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司馬楚之
北魏琅邪貞王
北魏假節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雲中鎮大將、朔州刺史
國家北魏
時代南北朝
主君北魏明元帝北魏太武帝北魏文成帝
慶宗
封爵琅邪王
氏族司馬氏
籍貫河內溫縣
(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
出生東晉孝武帝太元十五年(390年)
北魏道武帝登國五年
逝世北魏文成帝和平五年(464年)十月
劉宋孝武帝大明八年
享壽73-74歲
谥号貞王

司马楚之(390年—464年),字德秀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太常司马馗八世孙,东晋宗室,北魏官员,三祖司马氏琅琊房始祖[1]

生平[编辑]

司马楚之的父亲司马荣期东晋梁州益州二州刺史,被自己的参军杨承祖所杀。司马楚之当时虚龄十七岁,送父亲的遗体回到丹杨。恰逢刘裕诛杀司马氏的亲属,司马楚之的叔叔司马宣期、哥哥司马贞之都被杀害。司马楚之于是藏在和尚当中渡过长江,从历阳向西进入义阳、竟陵的蛮族领地中。司马楚之的叔祖荆州刺史司马休之被刘裕击败后,司马楚之又逃亡到汝水颍水一带[2][3][4]

司马楚之年轻时有英武豪迈的气概,能降低自己身份对待士人,他和司马顺明司马道恭等人到处聚集党羽,司马楚之驻扎在柏谷坞[5]。等到刘裕建立霸府,司马楚之谋求报复,聚集党羽占据长社,归附他的常常有上万人。刘裕深深忌惮司马楚之,派遣刺客沐谦谋害司马楚之。司马楚之对待沐谦很深厚。沐谦在夜间假装患病,知道司马楚之一定亲自来,打算趁机杀死他。司马楚之听说沐谦患病,果然亲自端着汤药去探望。沐谦感激司马楚之的心意,于是从席子底下取出匕首,把情况告诉司马楚之说:“将军被刘裕所顾忌和害怕,希望不要轻率,以保全为优先。”司马楚之叹息地说:“如果像所说的那样,即使有所防范,恐怕也会有所失去。”沐谦于是委身侍奉。司马楚之诚信待人,得到士人的人心,都是这类事情[6][3][4]

泰常四年三月癸丑(419年5月3日),薛辩及司马楚之、司马顺明司马道恭派遣使者向北魏投降[7]泰常七年(422年)十月,山阳公奚斤向黄河以南进攻,司马楚之当时率领众人位于陈留郡,听说北魏军队渡过黄河,派遣使者请求投降[8],并因而上表说:“长江淮河以北,听说朝廷军队南向,无不拍手舞蹈,向往接受道德教化。但是受到敌寇的威胁,无法前来。我顺应百姓的愿望,请求率领钦慕仁义的人作为国家的先锋。现在我们都是平民,没有驯服的声望。如果给我偏裨将领的头衔,再以天子的声威相号召,那么众人无不跟从。”于是北魏任命司马楚之署理使持节征南将军荆州刺史,侵犯骚扰刘宋北部边境。当时刘宋司州刺史毛德祖派遣长社县县令王法政率领五百人驻守邵陵,将军刘怜率领二百起兵驻守雍丘来防备司马楚之。司马楚之引领北魏军队在白马县袭击刘怜,被刘怜击败[9][10]。奚斤平定黄河以南后,北魏于太常八年(423年)九月将司马楚之聚集的人户分置汝南郡汝阳郡南顿郡新蔡郡四郡,以充实豫州[11][12][13][14]

魏太武帝拓跋焘初年,司马楚之将妻子儿女送到北魏内地邺城居住,很快朝廷征召司马楚之入朝。当时北魏南部边境的将领都上表说宋文帝刘义隆想要入侵北魏,神䴥三年(430年)六月,魏太武帝诏令平南大将军、代理丹阳王拓跋太毗驻守在黄河边,又任命司马楚之出任使持节安南大将军、荆州刺史,封琅邪王,驻守颍川郡以抵御刘宋[15][16]。司马楚之的长史临邑子步还上表说:“司马楚之渡过黄河,百姓念旧,义兵云集,汝水颍水以南,看到我们的气势就一致行动,改变态度归顺。这诚然是陛下顺应天意民心,无上的道德广泛传播的结果。”魏太武帝非常高兴,下诏书慰问勉励,赐予司马楚之前后部鼓吹依仗[17][18][19][20]

神䴥三年(430年),刘宋将领到彦之沿黄河西进,在黄河南岸布阵防守,抵达潼关。等到到彦之等人撤退,司马楚之于十一月辛丑(430年12月19日)在长社击败到彦之的侧翼部队[21]。神䴥四年二月辛酉(431年3月9日),司马楚之又和冠军将军安颉攻打滑台,攻克并擒拿了刘宋的将军朱脩之李元德和东郡太守申谟,俘虏一万多人[22][23][24][25]。司马楚之上疏说:“臣奉命南伐,受任一方,但是智谋力量浅薄,忠诚的节操没有表现,所以日夜忧愁惶恐,忘寝忘食。臣多次派人到荆扬地区,到处陈述叙说,详细论述朝廷教化昌明的美好,无人不蒙受皇上的圣德而心喜,仰头北望。但是刘义隆兄弟知道人情动摇,派遣我的仇人某顺出任司州刺史,统辖淮河以北七郡,代替垣苗驻守悬瓠。自从巩、洛、滑台溃败以来,刘义隆以他们的失败为耻,多次加以惩罚。到彦之被削除官位,如同士兵,姚纵夫在寿春被杀,竺灵秀在彭城被斩首,王休元称疾,檀道济被斥退放逐。所有心腹都心怀疑惑。时至今日,可以说是百姓怨恨大臣猜疑。我听说消灭贼寇,一定要乘战胜的声威,建立功勋,也要利用敌人内部离心离德的形势。陛下以无上的道德承受符命,使道德在四海传颂,朝廷军队所向,没有不屈服的,还未归顺的只有刘义隆而已。现在朝廷的统治被远远传扬,远方仰慕德泽。所以应当扫荡东南,统一天下,使美好的风化遍布于长江汉水地区。”魏太武帝因为军队长时间劳顿,没有听从。司马楚之以散骑常侍的身份被征召返回[26][18][27]

之后司马楚之跟随魏太武帝征讨凉州,因功获赐奴隶一百户。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宋文帝派遣裴方明胡崇之进攻仇池。七月丙寅(442年9月12日),北魏以司马楚之假节,和淮南公皮豹子等人统帅关中各路军队,从散关西入[28][29],在浊水击退裴方明,俘虏胡崇之以及他的部下,仇池平定后返回[30][18][31][32]

太平真君九年(448年),魏太武帝北征柔然,诏令司马楚之和济阴公卢中山等人督促运输接济军队。当时北魏镇北将军封沓逃亡到柔然,劝说柔然攻击司马楚之等人断绝粮食运输。柔然于是派出侦察兵进入司马楚之军中,割下驴耳而去。有人报告驴子失去了耳朵,北魏将军们无人能明察。司马楚之说:“一定是间谍割耳作为凭证,敌军将要到了。”司马楚之当即命令军人砍伐柳树修筑城寨,浇水后让城寨结冰,城寨完成后柔然军队到来。因为冰层厚实城寨坚固,柔然不能进攻,只能四散离去。魏太武帝听说后嘉奖了司马楚之[33][34][35]

太平真君十一年(450年),北魏和刘宋展开瓜步之战,司马楚之和羽林中郎吕罗汉奉命在悬瓠招抚安慰,前来投降的有九千多家[36]

很快司马楚之出任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琅邪王如故。司马楚之在边境二十多年,以清廉俭朴著称。和平五年(464年)十月,司马楚之去世[37][38],虚岁七十五,魏文成帝拓跋濬哀悼叹息,赠予司马楚之都督梁益秦宁四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兼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号贞王,陪葬金陵[39][34]

评价[编辑]

刘宋将军到彦之在给朋友萧斌的信中认为,从南方逃亡到北魏的人物中,鲁轨愚笨,司马楚之粗鲁狂妄,只有王慧龙韩延之让人深深畏惧[40][41]

司马楚之以上的世系[编辑]

家庭[编辑]

夫人[编辑]

子女[编辑]

  • 司马宝胤,北魏中书博士、雁门郡太守
  • 司马金龙,北魏吏部尚书、琅邪康王
  • 司马跃,北魏祠部尚书、大鸿胪卿、颍川王师、河内公
  • 司马氏,嫁刁雍长子刁纂[42]

延伸阅读[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魏書·卷37》,出自魏收魏书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北史·卷029》,出自李延寿北史

参考资料[编辑]

  1. ^ 《元和姓纂·卷二·96》:汝南王亮五代孙景之,后魏苍梧公。琅琊、冠军、苍梧号三祖司马氏。琅琊王楚之即彭城王欢六代孙也。
  2. ^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帝弟太常馗之八世孙。父荣期,司马德宗梁益二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杨。值刘裕诛夷司马戚属,叔父宣期、兄贞之并为所杀。楚之乃亡匿诸沙门中济江。自历阳西入义阳、竟陵蛮中。及从祖荆州刺史休之为裕所败,乃亡于汝颍之间。
  3. ^ 3.0 3.1 《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司马楚之字德秀,晋宣弟太常馗之八世孙也。父荣期,晋益州刺史,为其参军杨承祖所杀。楚之时年十七,送父丧还丹杨。会刘裕诛夷司马氏,叔父宣期、兄贞之并遇害。楚之乃逃,匿诸沙门中,济江至汝、颍间。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及宋受禅,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宋武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图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来,欲因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心,皆此类也。
  4. ^ 4.0 4.1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初,司马楚之奉其父荣期之丧归建康,会宋公裕诛翦宗室之有才望者,楚之叔父宣期、兄贞之皆死,楚之亡匿竟陵蛮中。及从祖休之自江陵奔秦,楚之亡之汝、颍间,聚众以谋复仇。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下士,有众万余,屯据长社。裕使刺客沐谦往刺之。楚之待谦甚厚。谦欲发,未间,乃夜称疾,知楚之必往问疾,因欲刺之。楚之果自赍汤药往视疾,情意勤笃,谦不忍发,乃出匕道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深为刘裕所忌愿,勿轻率以自保全。”遂委身事之,为之防卫。
  5.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八》:时宗室多逃亡在河南,有司马文荣者,帅乞活千余户屯金墉城南;又有司马道恭,自东垣帅三千人屯城西,司马顺明帅五千人屯陵云台,司马楚之屯柏谷坞。
  6. ^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楚之少有英气,能折节待士。与司马顺明、道恭等所在聚党。及刘裕自立,楚之规欲报复,收众据长社,归之者常万余人。刘裕深惮之,遣刺客沐谦害楚之。楚之待谦甚厚。谦夜诈疾,知楚之必自来,因欲杀之。楚之闻谦病,果自赍汤药往省之。谦感其意,乃出匕首于席下,以状告之曰:“将军为裕所忌惮,愿不轻率,以保全为先。”楚之叹曰:“若如来言,虽有所防,恐有所失。”谦遂委身以事之。其推诚信物,得士之心,皆此类也。
  7. ^ 《魏书·卷三·帝纪第三》:三月癸丑,筑宫于蓬台北。司马德文宁朔将军、平阳太守、匈奴护军薛辩及司马楚之、司马顺明、司马道恭,并遣使请降。
  8. ^ 魏书·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七》:义符东郡太守王景度捐城遁走,司马楚之等并遣使诣斤降。
  9. ^ 《宋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五十五》:初,亡命司马楚之等常藏窜陈留郡界,虏既南渡,驰相要结,驱扇疆场,大为民患。德祖遣长社令王法政率五百人据邵陵,将刘怜领二百骑至雍丘以防之。楚之于白马县袭怜,为怜所破。
  10.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九》:先是,司马楚之聚众在陈留之境,闻魏兵济河,遣使迎降。魏以楚之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使侵扰北境。德祖遣长社令王法政将五百人戍邵陵,将军刘怜将二百骑戍雍丘以备之。楚之引兵袭怜,不克。
  11. ^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太宗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因表曰:“江淮以北,闻王师南首,无不抃舞,思奉德化。而逼于寇逆,无由自致。臣因民之欲,请率慕义为国前驱。今皆白衣,无以制服人望。若蒙偏裨之号,假王威以唱义,则莫不率从。”于是假楚之使持节、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户民分置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
  12. ^ 《魏书校勘记·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四》:以楚之所率户民分置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 北史卷二九“南阳”作“汝阳”。按宋书卷三六州郡志豫州有“汝阳”,无“南阳”。当时侨置亦必因豫州原有此郡,疑作“汝阳”是。
  13. ^ 《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七》:明元末,山阳公奚斤略地河南,楚之遣使请降,授荆州刺史。奚斤既平河南,以楚之所率人户,分置汝南、汝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
  14.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一十九》:召奚斤还平城,留兵守虎牢;使娥清、周几镇枋头;以司马楚之所将户口置汝南、南阳、南顿、新蔡四郡,以益豫州。
  15. ^ 《魏书·卷四上·帝纪第四》:六月,诏平南大将军、假丹阳王太毗屯于河上,以司马楚之为安南大将军、琅邪王,屯颍川。
  16.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魏主使平南大将军、丹杨王大毗,屯河上,以司马楚之为安南大将军、荆州刺史,封琅邪王,屯颍川以备宋。
  17. ^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世祖初,楚之遣妻子内居于邺,寻征入朝。时南藩诸将表刘义隆欲入为寇,以楚之为使持节、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屯颍川以拒之。其长史临邑子步还表曰:“楚之渡河,百姓思旧,义众云集,汝颍以南,望风翕然,回首革面。斯诚陛下应天顺民,圣德广被之所致也。”世祖大悦,玺书劳勉,赐前后部鼓吹。
  18. ^ 18.0 18.1 18.2 《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七》:太武初,楚之遣妻子内居于邺。寻征入朝,授安南大将军,封琅邪王,以拒宋师。赐前后部鼓吹。破宋将到彦之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安颉攻拔滑台,禽宋将朱脩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求更进讨,太武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宋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楚之与淮南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击走方明,禽崇之,仇池平而还。
  19. ^ 《魏书·卷三十·列传第十八》:又与琅邪王司马楚之平滑台,擒义隆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获万馀人。乃振旅还京师。
  20. ^ 《北史·卷二十·列传第八》:又与琅邪王司马楚之平滑台,禽宋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
  21. ^ 《魏书·卷四上·帝纪第四上》:辛丑,冠军将军安颉率诸军攻滑台。琅邪王司马楚之破刘义隆将于长社。
  22. ^ 《魏书·卷四上·帝纪第四上》:二月辛酉,安颉、司马楚之平滑台,擒义隆将朱脩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
  23.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二月辛酉,安颉、司马楚之平滑台。
  24. ^ 《魏书·卷三十·列传第十八》:又与琅邪王司马楚之平滑台,擒义隆将朱修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获万余人。
  25.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草谷,道济军乏食,不能进;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
  26. ^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义隆将到彦之溯河而西,列守南岸,至于潼关。及彦之等退走,楚之破其别军于长社。又与冠军将军安颉攻滑台,拔之,擒义隆将朱脩之、李元德及东郡太守申谟,俘万余人。上疏曰:“臣奉命南伐,受任一方,而智力浅短,诚节未效,所以夙夜忧惶,忘寝与食。臣屡遣人至荆扬,所在陈说,具论天朝盛化之美,莫不忻承圣德,倾首北望。而义隆兄弟知人情摇动,遣臣私仇顺为司州刺史,统淮北七郡,代垣苗守悬瓠。自巩、洛、滑台败散已来,义隆耻其败北,多加罪罚。到彦之削位,退同卒伍,杀姚纵夫于寿春,斩竺灵秀于彭城,王休元托疾,檀道济斥放。凡在腹心,悉怀疑阻。民怨臣猜,可谓今日。臣闻平殄寇逆,必乘战胜之威;建立功勋,亦因离贰之势。伏惟陛下圣德膺符,道光四海,神旌所指,莫不摧服,其未宾者义隆而已。今天网遐举,殊方仰德。固宜扫清东南,齐一区宇,使济济之风,被于江汉。”世祖以兵久劳,不从。以散骑常侍征还。
  27.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司马楚之上疏,以为诸方已平,请大举伐宋、魏主以兵欠劳,不许。征楚之为散骑常侍,以王慧龙为荥阳太守。
  28. ^ 《魏书·卷四下·帝纪第四下》:秋七月丙寅,诏安西将军、建兴公古弼督陇右诸军及殿中虎贲与武都王杨保宗等从祁山南入,征西将军、淮阳公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俱会仇池;郁林公司马文思为征南大将军,进爵谯王,督洛豫诸军事南趣襄阳;征南将军东安公刁雍东趣广陵,邀方明归路。
  29.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丙寅,魏主使安西将军古弼督陇右诸军及殿中虎贲与武都王杨保宗自祁山南入,征西将军渔阳皮豹子与琅邪王司马楚之督关中诸军自散关西入,俱会仇池。
  30. ^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从征凉州,以功赐隶户一百。义隆遣将裴方明、胡崇之寇仇池。以楚之为假节,与淮阳公皮豹子等督关中诸军从散关西入,击走方明,擒崇之。仇池平而还。
  31. ^ 《魏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豹子与司马楚之至于浊水,击擒崇之,尽虏其众。
  32. ^ 《北史·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豹子与司马楚之至浊水,击禽崇之,尽虏其众。
  33. ^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车驾伐蠕蠕,诏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等以绝粮运。蠕蠕乃遣奸觇入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能察。楚之曰:“必是觇贼截之以为验耳,贼将至矣。”即使军人伐柳为城,水灌之令冻,城立而贼至。冰峻城固,不可攻逼,贼乃走散。世祖闻而嘉之。
  34. ^ 34.0 34.1 《北史·卷二十九·列传第十七》:车驾征蠕蠕,楚之与济阴公卢中山等督运以继大军。时镇北将军封沓亡入蠕蠕,说令击楚之以绝粮运。蠕蠕乃遣觇楚之军,截驴耳而去。有告失驴耳者,楚之曰:“必觇贼截之为验耳,贼将至矣。”乃伐柳为城,灌水令冻,城立而贼至,不可攻逼,乃走散。太武闻而嘉之。寻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着闻。及薨,赠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35. ^ 《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司马楚之别将兵督军粮,镇北将军封沓亡降柔然,说柔然令击楚之以绝军食。俄而军中有告失驴耳者,诸将莫晓其故,楚之曰:“此必贼遣奸人入营觇伺,割驴耳以为信耳。贼至不久,宜急为之备。”乃伐柳为城,以水灌之令冻;城立而柔然至,冰坚滑,不可攻,乃散走。
  36. ^ 《魏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三十九》:从征悬瓠,罗汉与琅邪王司马楚之驾前招慰,降者九千余户。
  37. ^ 《魏书·卷五·帝纪第五》:冬十月,琅邪王司马楚之薨。
  38. ^ 《北史·卷二·魏本纪第二》:冬十月,琅邪王司马楚之薨。
  39. ^ 《魏书·卷三十七·列传第二十五》:寻拜假节、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王如故。在边二十余年,以清俭着闻。和平五年薨,时年七十五。高宗悼惜之,赠都督梁益秦宁四州诸军事、征南大将军、领护西戎校尉、扬州刺史,谥贞王。陪葬金陵。
  40. ^ 《魏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二十六》:其后,刘义隆将到彦之、檀道济等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
  41. ^ 《北史·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三》:其后宋将到彦之、檀道济频顿淮.颍,大相侵掠,慧龙力战,屡摧其锋。彦之与友人萧斌书曰:“鲁轨顽钝,马楚粗狂,亡人之中,唯王慧龙及韩延之可为深惮。不意儒生懦夫,乃令老子讶之。”
  42.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魏故使持節都督洛兗州(下殘)」高祖協,玄亮,晉侍中尚書左僕(下殘)」夫人彭城曹氏,父羲。晉梁國中(下殘)」曾祖彝,太倫,晉侍中徐州牧司空義陽(下殘)」祖暢,仲遠,晉中書令金紫左光祿大夫建平(下殘)」父雍,淑和,皇魏使持節侍中都督揚豫兗徐四州(下殘)」徐豫冀三州刺史東安簡公。夫人琅耶王氏,父(下殘)公諱遵,字奉國,勃海饒安人也。姓氏之興,錄於帝圖,中葉(下殘)」廣淵,謨明有晉。祖父以忠肅恭懿,聯輝建侯。所見者世往傳開(下殘)」之外,不復銘於幽泉也。公稟惟岳之靈,挺基仁之德,忠□本於立(下殘)」以小節而求名,無虛譽以眩世,少能和俗,於人無際,但昂然愕然者,有(下殘)」侍中中書監司空文公高允,皇代之儒宗,見而異之,便以女妻焉。太和中,(下殘)」尋拜魏郡太守。寬明臨下,而德洽于民。正始中,徵為太尉高陽王諮議參軍事(下殘)」有古人之風,器而禮焉。俄而轉大司農少卿,均節九賦,以豐邦用。蒞事未期,遷使持□」都督洛州諸軍事龍驤將軍洛州刺史。公之立攻,惠流兩疆,平陽慕化,辟地二百。方一」江沔,成功告老。上天不吊,忽焉降疾。熙平元年秋七月廿六日春秋七十有六薨于位。」朝廷痛悼,百寮追惜,贈使持節都督兗州諸軍事平東將軍兗州刺史,侯如故,加謚曰」惠,禮也。惟公為子也孝,為父也慈,在臣也忠,居蕃也治。兄弟穆常棣之親,朋友□必然」之信。尊賢容眾,博施無窮,載仁抱義,行藏罔滯,溫恭好善,桑榆彌篤。小子整等泣徂年」之箭駿,痛龜筮之告祥,奉靈轜而號慟,遷神柩於故鄉。以二年歲次丁酉冬十月己丑」朔九日丁酉窆於饒安城之西南孝義里皇考儀同簡公神塋之左。松門永閟,深扃」長鍵,庶鐫石於下壤,仰誌德於幽泉。其辭曰:」攸攸綿冑,帝●之胤,驛代貞賢,自唐暨晉。明哲迭興,忠能繼雋,在洛雲居,徂楊岳鎮。氛」鯨興虐,金曆道亡,於昭我祖,違難來翔。位班鼎列,朝望斯光,顯顯懿考,奉搆腰璜。」依仁挺信,據德標明,紐龜出守,入讚台衡。惠霑千里,道懋槐庭,清風遙被,徽音遠盈。曰」登農戠,播稼是司,巍巍高廩,禮教將怡。邊城俟捍,戎氓佇治,秉旄肅命,董牧宣威。方叔」剋莊,燕奭遐齡。庶乘和其必壽,泣信順而徂傾。攀號兮罔訴,摧裂兮崩聲。銘遺德兮心已糜,刊泉石兮慟深扃。夫人同郡高氏。父允,侍中中書監司空咸陽文公。  「誌陰」原石分上下兩層書寫,已多漫漶。   (上層)長兄纂,奉宗,早亡。妻河內司馬□。」父楚之,魏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啟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琅邪□□。」第三弟紹,奉□,饒安易二縣□□□□。」妻河內司馬氏。父龍成槍□□□」第四弟獻,奉□,(下泐)束州□□□」妻燕郡(下泐)書(下泐)」第五第融(下泐)太守」妻同郡(下泐)中,中書監司」□□文(下泐)第六弟肅,奉誠\,□中□侍郎,早亡。」妻清河崔氏,父龍皮,昌國令貝□」子(下泐)」第七弟(下泐)   (下層)世子楷,□伯,舉秀才,早亡。」妻清河□氏。父相,宋散騎侍郎。」第二子尚,□勝。本州□中□事史。」□□□□氏。父堤,使持□侍中征」□大將軍梁雍二□□□□□王。」第三子整,景□,(下泐)騎」常侍右軍將(下泐)」妻同郡高(下泐)參軍」事清河太□。祖允□□□□文公。」第四子振,□略,司空(下泐)遠將」軍」妻同郡李氏。父磐□(下泐)」□□子宣,季達□□□□□□郎太尉」□室參軍事□波謁者僕射中」散大夫繼第五弟□汝陰太守」妻河南□氏父英侍中尚(下泐)」司徒中山獻武(下泐)」第六子隆,景(下泐)」第七子景運\,(下泐)」第八子景(下泐)」□□子(下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