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菩提达摩曾面壁九年

易筋經》,經唐豪著作《少林武當考》中結論為道光三年市隱齋版的易筋經是紫凝道人作品。其作品有兩序一跋。一序托古於李靖而另序托古於南宋牛皋

李靖序中說達摩面壁於少林寺。在嵩山少林寺留下的兩本經書之一(另一本為《洗髓經》)。

最早版本[编辑]

“易筋經十二勢”載于清咸豐八年,潘霨整編成的《內功圖說》中,並收載於《衛生要術》。第一勢圖說是「韦馱献杵」,韦馱為寺院護法神,唐初才開始安放寺院門前。書中內容為道教人士的導引術,亦有僧人不會練習的下部(睪丸玉莖)行功法,認為這種毫無根據之所謂仙道採補之術,豈會是苦行沙門之經文,故認為純乃托古偽造。清代凌廷堪在《校禮堂文集·與程麗仲書》認為易筋經是天台紫凝道人假託達摩之名所作。也有人说易筋经是由古印度的瑜伽姿势和特殊的呼吸法两部份组成的。 “易筋经十二势”在清朝中葉的廣東武術發展中,演生出十八羅漢手,為洪拳原始型態。洪拳在民國初年稱為少林拳

小說情節[编辑]

很多武俠小說都將《易筋經》描寫為修練至高無上內功武術秘笈。根據金庸在《笑傲江湖》,易筋經乃少林派至高無上內功心法,與另一套少林神功九陽真經可謂難分高下;易筋經為達摩所著。達摩涅槃後,二祖慧可帶著仍不理解的佛經與易筋經訪眾高僧,雖明白了佛理,但武學仍無法透徹。後,隋末唐初於長安大道上,遭遇一個武功高強的青年暢談三天三夜,終於明白箇中道理。後來那青年成為唐朝開國將領衛國公李靖,而《易筋經》也自此發揚光大。瑜珈術相傳即是易筋經別名。

參考書籍[编辑]

  • 《健身氣功》,國家体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編,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5年

參見[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