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一段空中巴士A319降落時在駕駛艙內拍攝的短片

駕駛艙(英語:Cockpit),是飞行员控制飛機的座艙,通常位於一架飛機的前端。除了早期的部分飛機,如今大部分飛機的駕駛艙采用密閉式的設計。

飛機駕駛艙內一般安裝有各類飛行儀表和飛機控制系統。大部分的民航飛機,其駕駛艙和乘客的座艙之間由驾驶舱舱门隔開,一般為雙人座,左側為機長,右側為副駕駛。2001年9月11日九一一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大部分航空公司对舱门进行加固,以應對劫機等意外事件的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貨機駕駛艙與客機駕駛艙不同的是在於駕駛艙與後艙間的門,由於貨機駕駛艙後方為貨艙(747貨機則為正副機師組員休息室),機上只有正副機師2至4名,因此只需隔簾即可。客機駕駛艙則須應對劫機等意外事件,因此駕駛艙門需嚴密的防護結構(如:防彈鋼板、密碼鎖、監視錄影系統、機電通話系統等)。

一架安-124運輸機的駕駛艙
A380的駕駛艙。大部分的空中巴士客機均採用了玻璃座艙以及線傳飛控的設計
一架飛行中的薩博2000駕駛艙
羅賓DR400的飛行儀表
1936年產的德哈維蘭虎蛾機駕駛艙

發展歷史[编辑]

1912年,英國製造商阿弗羅推出一款F型单座試驗機Avro Type F,成為世界上第一架擁有全封閉式座艙設計的飛機,仅造了1架。

1919年,德国容克斯推出全金属的F 13Junkers F 13“安娜丽丝”(Annelise),引领现代客机布局,拥有2个独立舱;前方是驾驶舱,正副双驾驶,座椅并列;后方是4座乘客舱。制造了322架。

然而直至1920年代初期,大部分客機還在採用駕駛艙開放,座艙封閉的設計。當時的軍用雙翼飛機、單引擎飛機、攻擊機普遍採用了開放式的駕駛艙。为抵御高空恶劣的环境,飞行员身穿飞行夹克、头戴飞行帽,外加护目镜和宽大围巾,并成为广受民间追捧的一种摩登潮流。這種状态一直延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1939,當時封閉式駕駛艙已經非常普遍,飞行员无需再暴露在风雨中,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在使用Boeing 314“飞剪式”(Clipper)的跨洋豪华定期航线上,首次为机长、机械师和空乘配置模仿英国海军制服(有袖环无肩章)的着装,一改以往飞行夹克的装束,成为现代航班的特色,亦成为受民间追捧的摩登潮流。

飛行儀表[编辑]

現代飛機駕駛艙通常使用電子化的飛行儀表,一般包括:模式控制面板、主飛行顯示器、導航顯示、發動機指示和機組警告系統/電子中央飛機監控、飛行管理系統和各類備用儀表。

模式控制面板(MCP)[编辑]

指示自動駕駛裝置進行路線、高度、上升下降率和速度等的設備。像是自動駕駛中,若接獲航管人員通知改路線和高度等時,就由這個面板來設定。

主飛行顯示器(PFD)[编辑]

機長和副駕駛員擁有各自的PFD,主要顯示飛機的姿態,速度,高度,方位等飛行方面的資訊,還有通過MCP設定的自動駕駛儀的模式資訊也在PFD中顯示

導航顯示(ND)[编辑]

多功能顯示器(MFD)[编辑]

發動機指示和機組警告系統/電子中央飛機監控(EICAS/ECAM)[编辑]

發動機顯示和組員警告系統,儀器板中間的螢幕,顯示飛機發動機和其他系統運轉情況的綜合顯示系統,如發動機每分鐘轉速、溫度、燃油容量,油壓,液壓系統、氣動系統、電子系統、除冰系統,起落架和襟翼等操控面等;

飛行管理系統(FMS)[编辑]

飛行員可以使用FMS輸入並檢查以下信息:飛行計劃,速度控制,導航控制等。

備用儀表[编辑]

航空工業技術[编辑]

參見[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