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聖彌額爾墳場小堂:​ Use {{lang-en}} rather than writing out 英語: manually, with the beneficial side-effect of preventing the apostrophe from being converted to “』”.
取消Liangent-bot (对话)所作出的修订 25802253
第3行: 第3行:


==歷史==
==歷史==
墳場的地皮是[[1842年]]由香港政府租給[[天主教香港教區]]作墳場之用<ref name="apple daily 2"/>,起初在[[灣仔]]的[[聖佛蘭士街]]設墳場,以每年1港元租用999年,墳場早期葬有不少[[香港開埠]]初期到港的[[澳門]][[葡萄牙|葡]]人。後來政府要發展灣仔,當時的田土廳長哥頓( A. T. Gordon)亦鑑於[[黃泥涌]]地段屬[[沼澤]]地,擔心[[瘴氣]]環境不宜居住,決定在該處建墓地,[[1848年]]天主教墳場正式遷到[[跑馬地]]近黃泥涌現址<ref name="apple daily 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220&sec_id=4104&art_id=13745156 林黛安葬於此 相片多次被偷],[[香港蘋果日報|蘋果日報]],2010年2月20日</ref>。大閘門外刻有[[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也相同」,有指該對聯是[[1910年代]]末期由一名神父所提的,以「點化」[[跑馬地馬場大火]]的亡靈,但研究[[香港教區]]歷史的學者[[夏其龍]]神父則認為這是[[查理曼]]大帝的老師寫的拉丁文詩句所譯成的<ref name="新報">[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87383&scid=4 港最古老天主教墳場],[[新報]]</ref>,意思是人無法逃離死亡的現實,告誡生者要珍惜生命,放下對短促生命的執著<ref>[http://www.mingpaovan.com/htm/News/20070204/HK-gzk1.htm 他朝君體也相同] 2007年4月23日驗証</ref><ref>[http://news.mingpao.com/20100220/gca3.htm 「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體也相同」],[[明報]],2010年2月20日</ref>:「Quod nunc es fueram, famosus in orbe, viator, et quod nunc ego sum, tuque futurus eris.」<ref>[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ha/latin_lessons/poems/epitaph.html Ashes and dust - Alcuin of York, England] 2007年4月23日驗証</ref>,譯成中文:「旅人,你與我當年一般,而你終有一天也會成我這模樣。」<ref>由《[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ha/latin_lessons/poems/epitaph.html Ashes and dust - Alcuin of York, England]》中的英文譯本翻譯 2007年4月23日驗証</ref>。[[聖彌額爾]]是在《[[聖經]]》提到的一個[[天使]]的名字,也是唯一提到具有[[天使長]]頭銜的靈體,彌額爾這個名字的本身意思則是「誰似天主」。根據聖經記載,彌額爾奮力維護天主的統治權,對抗天主的仇敵,的確名副其實。
墳場的地皮是[[1842年]]由香港政府租給[[天主教香港教區]]作墳場之用<ref name="apple daily 2"/>,起初在[[灣仔]]的[[聖佛蘭士街]]設墳場,以每年1港元租用999年,墳場早期葬有不少[[香港開埠]]初期到港的[[澳門]][[葡萄牙|葡]]人。後來政府要發展灣仔,當時的田土廳長哥頓( A. T. Gordon)亦鑑於[[黃泥涌]]地段屬[[沼澤]]地,擔心[[瘴氣]]環境不宜居住,決定在該處建墓地,[[1848年]]天主教墳場正式遷到[[跑馬地]]近黃泥涌現址<ref name="apple daily 2">[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00220&sec_id=4104&art_id=13745156 林黛安葬於此 相片多次被偷],[[香港蘋果日報|蘋果日報]],2010年2月20日</ref>。大閘門外刻有[[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也相同」,有指該對聯是[[1910年代]]末期由一名神父所提的,以「點化」[[跑馬地馬場大火]]的亡靈,但研究[[香港教區]]歷史的學者[[夏其龍]]神父則認為這是[[查理曼]]大帝的老師寫的拉丁文詩句所譯成的<ref name="新報">[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87383&scid=4 港最古老天主教墳場],[[新報]]</ref>,意思是人無法逃離死亡的現實,告誡生者要珍惜生命,放下對短促生命的執著<ref>[http://www.mingpaovan.com/htm/News/20070204/HK-gzk1.htm 他朝君體也相同] 2007年4月23日驗証</ref><ref>[http://news.mingpao.com/20100220/gca3.htm 「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體也相同」],[[明報]],2010年2月20日</ref>:「Quod nunc es fueram, famosus in orbe, viator, et quod nunc ego sum, tuque futurus eris.」<ref>[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ha/latin_lessons/poems/epitaph.html Ashes and dust - Alcuin of York, England] 2007年4月23日驗証</ref>,譯成中文:「旅人,你與我當年一般,而你終有一天也會成我這模樣。」<ref>由《[http://humanum.arts.cuhk.edu.hk/~lha/latin_lessons/poems/epitaph.html Ashes and dust - Alcuin of York, England]》中的英文譯本翻譯 2007年4月23日驗証</ref>。[[聖彌額爾]]是在《[[聖經]]》提到的一個[[天使]]的名字,也是唯一提到具有[[天使長]]頭銜的靈體,彌額爾這個名字的本身意思則是「誰似天主」。根據聖經記載,彌額爾奮力維護天主的統治權,對抗天主的仇敵,的確名副其實。


==建築風格==
==建築風格==

2013年4月28日 (日) 19:40的版本

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入口

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俗稱跑馬地天主教墳場,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天主教墳場,亦是5個天主教墳場之一,位於香港島跑馬地黃泥涌道麗都酒店南面,地點介乎黃泥涌道與司徒拔道之間山坡,內有2萬3千個墳墓[1],除土葬墓地,亦有骨灰龕[2]。墳場於夏季每天掃墓時間為朝8晚7[3]冬季則為朝8晚6[3],其餘時間關閉,開放期間有一名保安員及一名辦事處職員當值。根據教區墳場規則,只有教友、慕道者及神職人員才可埋葬於此[4],每個墓地收費約1萬5千5百港元[4]。由於墳場內的建築、藝術雕塑和宗教味道蘊含大量殖民地歲月痕蹟[4],成為墳場考察活動[5] 及攝影愛好者[6] 的到訪熱點。

歷史

墳場的地皮是1842年由香港政府租給天主教香港教區作墳場之用[1],起初在灣仔聖佛蘭士街設墳場,以每年1港元租用999年,墳場早期葬有不少香港開埠初期到港的澳門人。後來政府要發展灣仔,當時的田土廳長哥頓( A. T. Gordon)亦鑑於黃泥涌地段屬沼澤地,擔心瘴氣環境不宜居住,決定在該處建墓地,1848年天主教墳場正式遷到跑馬地近黃泥涌現址[1]。大閘門外刻有對聯:「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体也相同」,有指該對聯是1910年代末期由一名神父所提的,以「點化」跑馬地馬場大火的亡靈,但研究香港教區歷史的學者夏其龍神父則認為這是查理曼大帝的老師寫的拉丁文詩句所譯成的[7],意思是人無法逃離死亡的現實,告誡生者要珍惜生命,放下對短促生命的執著[8][9]:「Quod nunc es fueram, famosus in orbe, viator, et quod nunc ego sum, tuque futurus eris.」[10],譯成中文:「旅人,你與我當年一般,而你終有一天也會成我這模樣。」[11]聖彌額爾是在《聖經》提到的一個天使的名字,也是唯一提到具有天使長頭銜的靈體,彌額爾這個名字的本身意思則是「誰似天主」。根據聖經記載,彌額爾奮力維護天主的統治權,對抗天主的仇敵,的確名副其實。

建築風格

墓園內充滿宗教氣氛,象徵感慨生命無常的斷柱、歐洲教堂常見的骷髏骨佈置雕像、十字架、聖人、天使、半裸石像隨處可見,充滿藝術氣息,與一般墳場較深沉的感覺迥異。大門位置的聖彌額爾門樓建於1848年[12],及至1977年因道路工程,門樓搬到現時的中央位置。聖彌額爾小堂則建於1916年[12],位於墳場西面,屬意大利文藝復興建築風格,小堂與門樓於2009年一同被列為二級古蹟[1]

聖彌額爾墳場小堂

聖彌額爾墳場小堂
天主教香港教區聖彌額爾墳場小堂
地图
位置香港跑馬地
(跑馬地天主教墳場)
國家/地區 香港
所屬宗派天主教
官方網站天主教香港教區
歷史
創建日期1916年:建立
行政
教區天主教香港教區

聖彌額爾墳場小堂(英語:St. Michael’s Cemetery Chapel是一座香港天主教小堂,由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位於香港跑馬地(跑馬地天主教墳場)。於1916年建立。1954年至1965年,年屬跑馬地聖瑪加利大堂司鐸統理

保安

墳場築有8高的圍牆[2],大閘門外及辦事處範圍設有閉路電視監察,惟覆蓋範圍不包括墳場內墓地,晚上關門後亦沒有亮燈,容易成為不法之徒藏身之所。墳場在2009年前並無僱用保安[13]1990年代原本有一對母女在墳場留宿,後因被非法入境者打劫已搬離,及至2009年墳場被人輕微破壞,年中開始聘請一名保安員看守,每日巡邏4次,但保安員下班後,仍有露宿者等闖入。過往有一些南亞人士闖入辦事處飲酒和度宿,辦事處也曾遭人爆竊[2] 及打破門窗[14],並有人向墳墓潑水幸被保安制止。

刑事毀壞

2010年2月19日早上8時墳場開門前發生香港歷來最大宗墓地破壞案[15],其中37個墓碑及130個墓前花瓶遭受不同程度破壞[14],有的石碑被打碎、有的瓷相被刮花[14]、有的雲石花瓶及花盆遭推倒,泥濘散滿一地,致祭的鮮花也受摧殘,部分大型墓碑及墳前麻石十字架被推倒斷成兩截[15],其中以山上第7至14區,「災情」最為慘重,滿地碎片,凌亂不堪。由於墳場安葬不少城中名人,名人的親屬得知消息後匆匆趕到現場查看,發現幾位名人的墓碑遭受輕微破壞,包括首位華人政務司曹廣榮香港復康會創辦人方心讓社會福利署署長李春融,他們的墳前均被泥濘濺滿[15],或被推跌假花和雲石花瓶[15]。部份家屬認為兇徒「變態」[14]、自私及對先人不敬。神職人員墓地則未受牽連,事後警方翻查現場門外及附近的閉路電視,又將損毀情況逐一拍照存檔及套取指模搜證。由於墳場貼近黃泥涌道,圍牆僅約2.4米高,即使關上閘門,不法之徒亦可輕易潛入墳場,警方懷疑有人在18日晚關閘後至19日開閘期間潛入墳場破壞。由於墳場規章列明了修墳的責任,教區表示不會負擔墓地所擺放財物的損毀責任[16],墳場方面亦不會代為維修受損毀的墳墓,但強調有需要人士可要求協助,墳場方面會按個別情況作出考慮。經過是次事件後,天主教墳場委員會會考慮加設多部閉路電視、加裝照明系統,又會研究安排工作人員在墳場通宵留宿[16]

當日早上7時50分,墳場唯一的保安員鄭先生到場上班,準備打開正門大閘,即有一名神色慌張女子衝出。他一度將她截停查問達2分鐘,女子並無回答是否來拜祭,並只向保安問路,由於每日開工前,常有女工自行開門進內修剪花草林木,故以為該女子趁女工不為意便尾隨進入拜祭,加上他不知道大量墓地被毀,故向對方講解乘車方法,便讓她自行離去。詎料保安其後巡查,始揭發多個墓地遭受破壞,惜為時已晚。該名年約30多歲女子束長髮、55高及身材瘦削,穿啡色外套、長褲。[17][18]

有專家分析由於被毀壞目標及分布廣泛,估計是隨機性較大,並非惡作劇或針對個別先人的家屬,破壞者可能曾在該處遭受不友善對待或被驅趕,藉搗亂發洩報復[19]。但亦有專家推斷因墳場有宗教背景,故行事者有可能涉及仇視宗教行為,特意進行破壞,亦不排除行事者認為墓碑影響其生活或人生,因此蓄意破壞,而從現場有百多個墓碑及花瓶受破壞所看,相信行事者是一組人所為,是有組織性及針對性活動,絕不是一時貪玩的即興行動[20]。有市民表示犯案者可能為精神病患者並遣責其行徑,個別先人家屬則指事件可能反映社會充斥戾氣[21]。而根據香港法例第200章《刑事罪行條例》第60條的摧毀或損壞財產罪,任何人無合法辯解而摧毀或損壞屬於他人的財產,最高可判入獄10年[20]

老婦滋擾

除2010年2月疑被中年女子刑事毀壞外,墳場亦出現另一宗滋擾事件,5月24日,一名多次到墳場滋事的70歲老婦在墳場辦事處外張貼大字報及胡言亂語的叫嚷,警員到場經一輪唇舌後才勸服老婦離去,經調查後相信事件不涉刑事成分,無人被捕,事件列為「求警協助」備案,墳場職員則指大鬧墳場的老婦是滋擾墳場的「常客」,但相信與2月的刑毀案無關。[22][23]

名人墓碑

由於是香港5大天主教墳場之一,而且位置便利,位於港島鬧市附近,因此不少城中名人教徒均下葬於此,前香港主教胡振中樞機、影星林黛等均葬於這個墳場,其中林黛石碑的遺照多次被盜[1]。下葬者亦包括六七暴動期間被暴徒燒死的商業電台播音員林彬與其堂弟林光海[1] ,「沙頭角槍戰」與越過邊界中共民兵駁火殉職的警員(共5警死亡)江承基,以及於西環鎮壓左派群眾身中流彈死亡的警員林寶華[1]。墳場於1990年代已被葬滿,因此較少接納新的下葬申請,若批准亦要先騰出其他人的墓地。墳場劃分為14個區,括弧內為所屬下葬區域[15]

其他名人:

交通

墳場位於黃泥涌道西側,與回教墳場香港墳場為鄰,馬路對面為跑馬地馬場會員席看台。可選擇從銅鑼灣站A出口[25] 沿羅素街左轉黃泥涌道向南步行10至15分鐘、乘電車至109站(天主教墳場站 Colonial Cementery Stop)[26]城巴1[27]、8X[28] 及117[29] 號線到達。

鄰近墳場

其他天主教墳場

參見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林黛安葬於此 相片多次被偷蘋果日報,2010年2月20日
  2. ^ 2.0 2.1 2.2 跑馬地天主教墳場 37名人墓碑被毀文匯報,2010年2月20日
  3. ^ 3.0 3.1 跑馬地聖彌額爾墳場考察天主教新民書院
  4. ^ 4.0 4.1 4.2 教區全面檢討 加強墳場保安東方日報,2010年2月20日
  5. ^ 天主教墳場研究計劃香港中文大學
  6. ^ 數碼天地論壇
  7. ^ 港最古老天主教墳場新報
  8. ^ 他朝君體也相同 2007年4月23日驗証
  9. ^ 「今夕吾軀歸故土 他朝君體也相同」明報,2010年2月20日
  10. ^ Ashes and dust - Alcuin of York, England 2007年4月23日驗証
  11. ^ 由《Ashes and dust - Alcuin of York, England》中的英文譯本翻譯 2007年4月23日驗証
  12. ^ 12.0 12.1 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門樓及小堂,香港地方
  13. ^ 露宿者常闖「無掩雞籠」東方日報,2010年2月20日
  14. ^ 14.0 14.1 14.2 14.3 跑馬地墳場百墓被毀 叔父墓地受損 陳方安生促警早日緝兇蘋果日報,2010年2月20日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跑馬地「名人墳場」大災難東方日報,2010年2月20日
  16. ^ 16.0 16.1 跑馬地天主教墳場遭破壞 墳委會研究加強保安工作公教報,2010年2月
  17. ^ 墳場刑毀案警覓神秘女子星島日報,2010年2月21日
  18. ^ 保安自責錯失破案機會東方日報,2010年2月21日
  19. ^ 天主教唔信邪不作補贖儀式東方日報,2010年2月20日
  20. ^ 20.0 20.1 跑馬地37名人墓碑遭砸毀星島日報,2010年2月20日
  21. ^ 陳太拜祭母親及叔父蘋果日報,2010年2月21日
  22. ^ 「地球主人」大鬧跑馬地墳場(附圖)明報,2010年5月25日
  23. ^ 「地球主人」大鬧跑馬地墳場(全文)明報加東海外版,2010年5月25日
  24. ^ 解構墓誌銘 知名人身世 墳場看歷史蘋果日報,2006年10月31日
  25. ^ 銅鑼灣站街道圖港鐵
  26. ^ 電車路線圖香港電車
  27. ^ 1號線由跑馬地(上)開出(第7站,跑馬地馬場)城巴,2009年9月7日
  28. ^ 8X號線由跑馬地(下)開出(第4站,跑馬地馬場)城巴,2009年9月7日
  29. ^ 117號線由跑馬地(下)開出(第4站,跑馬地馬場)城巴,2009年9月7日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