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2011阿里山極限挑戰王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2011阿里山極限挑戰王当前版本,由InternetArchiveBot留言 | 贡献编辑于2023年9月20日 (三) 06:05 (Reformat 1 URL (Wayback Medic 2.5)) #IABot (v2.0.9.5) (GreenC bot。这个网址是本页该版本的固定链接。

(差异) ←上一修订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修订→ (差异)

阿里山極限挑戰王國際自行車競技暨自我挑戰活動,乃為一項形似「環法自由車賽」之高山自行車賽事。

歷史

[编辑]

競賽日期原定計畫為2011年7月3日(星期日)5時30分-11時50分,後來亦已順利按原定計畫地點與時間2011年7月3日(星期日)成行,而實際參賽人數為2,507名選手。[1]

主辦單位是中華民國城市生活運動協會(Powered By C2C CREATION),而嘉義縣(市)政府、公路總局第五區工程處、嘉義林管處、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機關,為基於運動觀光及「阿里山低碳旅遊」之推展,特提供相當之行政協助。

賽事

[编辑]

2011年/臺灣(阿里山)

[编辑]
  • 活動特色(Event Features):
    • 一級坡等(Catgory One Mountain Stage)
近2,100公尺海拔,平均坡度3.62%,坡度指數134.7,征服環法自由車賽一級山岳。
    • 阿里雲海之巔(ALISHAN The Summit of Clouds)
    • 極限挑戰王獎章(King Extreme Medal)
    • 能源小站(Energy Stop)[2]
(A站)水站- 阿里山公路34.5公里處。
(B站)能量小站- 阿里山公路51.0公里處。
(C站)能量小站- 阿里山公路66.0公里處(迷糊步道)。
(D站)水站- 阿里山公路79.0公里處。
    • TUAA完賽紀念卡(TUAA Sports Card)

競賽資格判定

[编辑]
  • 運動健將組(Elite Class)
限額:200人,每隊人數以10人為限。
年滿15歲,(民國85年/1996年)以前(含)出生,身具長途自行車公路登山競賽經驗者。
自我評估足以勝任運動健將組(Elite Class)之選手。
凡具有UCI認定三級以上職業選手資格,以及2010年至2011年曾參加過亞運、世青、亞、奧運、世界盃、亞洲錦標賽之選手等,必須以運動健將組(Elite Class)參賽。
車體配備限定:僅限公路車。為避免影響比賽進行,僅可使用標準彎把,至於(休息把、計時車牛角把、全封閉式之碟輪、刀輪)均不可於賽場上使用。
  • 自我挑戰組 (Citizen Challenging Group)
限額:2,000人。
男子組:
M1組/年齡15~24歲,(民國85~76年/1996~1987年)(含)出生。
M2組/年齡25~29歲,(民國75~71年/1986~1982年)(含)出生。
M3組/年齡30~34歲,(民國70~66年/1981~1977年)(含)出生。
M4組/年齡35~39歲,(民國65~61年/1976~1972年)(含)出生。
M5組/年齡40~44歲,(民國60~55年/1971~1966年)(含)出生。
M6組/年齡45~49歲,(民國54~51年/1965~1962年)(含)出生。
M7組/年齡50~54歲,(民國50~46年/1960~1957年)(含)出生。
M8組/年齡55歲以上,(民國45年/1956年)以前出生。
女子組:
W1組/年齡34歲以下,(民國66年/1977年)以後出生。
W2組/年齡35歲以上,(民國65年/1976年)以前出生。
車體配備限定:任何車種,但以人力動力為限。

競賽場域

[编辑]
  • 起點會場:嘉義縣北回歸線太陽館。
  • 比賽場地:
  • 賽場路況(最新公告/6月30日):有關台18線阿里山公路部分拓寬工程於7月3日活動當天工程單位之配合,經多次協調後,概述如下:
1. 於活動前,工程單位會將相關「路面施作平整」,雖說如此,但挑戰者還須小心通行。
2. 工程路段只佔挑戰路線總長度不到1%,請勿逞快,請妥善分配體能狀況。
3. 工務段因工期合約問題無法全日停工,但為配合此活動之順利進行,選手預計通過時段,將會暫停大型機具之施工進行。
4. 大會將於各工程段加派裁判,於活動當日,協助選手順利通行,請選手務必配戴自行車安全帽,並貼上挑戰號碼貼紙,以供裁判判別。

競賽距離與時限

[编辑]
  • 挑戰距離(Distance):約75公里。
  • 高度(Height):海拔2,174公尺。
  • 挑戰路線 (Route):[3]
嘉義縣北回歸線太陽館出發(0.0K)→
博愛路→右轉世賢路三段→直行世賢路四段→右轉吳鳳南路→左轉立仁路→右轉彌陀路→直行忠義橋→直行忠義路→左轉阿里山公路→
頂六(9.0K/海拔100公尺)→
隆興(14.0K/海拔200公尺)→
觸口(20.0K/海拔300公尺) →
龍美(36.6K/海拔1,070公尺) →隙頂→
龍頭(45.8K/海拔1,260公尺)→
石桌(51.0K/海拔1,280公尺)→
十字路(63.0K/海拔1,520公尺) →
阿里山公路87公里處(合計約75.0K/海拔2,174公尺)。

比賽名次與相關獎勵

[编辑]
競技別 名次 選手 背號 競賽成績 獎勵
Elite Class
運動健將組
第一名 Christopher Smith 003 2時46分10秒05 獎金新台幣65萬元整、獎盃乙座及
阿里山極限挑戰王冠軍衫乙件
第二名 馮俊凱 051 +0分35秒52 獎金新台幣15萬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矢部周作 012 +2分43秒41 獎金新台幣 5萬元整、獎盃乙座
第四名 范永奕 035 +2分47秒19 獎金新台幣 1萬元整、獎盃乙座
第五名 朱梵心 013 +3分09秒90 獎金新台幣 1萬元整、獎盃乙座
第六名 李偉誠 022 +3分55秒58 獎金新台幣 1萬元整、獎盃乙座
第七名 張偉鎧 040 +4分24秒64 獎金新台幣 1萬元整、獎盃乙座
第八名 黃文忠 052 +4分37秒29 獎金新台幣 1萬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男子/M1組
第一名 張閎博 1044 2時55分49秒84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劉尉傑 1076 2時56分01秒82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蔡宜勳 1081 2時57分33秒64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男子/M2組
第一名 鄭再宏 2255 3時01分23秒28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洪佳賢 2100 3時02分44秒86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王堯軒 2012 3時06分19秒95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男子/M3組
第一名 林界明 3156 3時00分27秒04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陳穎毅 3352 3時01分26秒03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施棟瀝 3200 3時05分02秒64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男子/M4組
第一名 陳宜全 4283 3時05分59秒93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蕭楷樺 4448 3時08分35秒16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陳鏡順 4323 3時14分00秒65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男子/M5組
第一名 周曉麟 5078 3時07分40秒31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潘品華 5329 3時08分30秒88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薛文志 5360 3時10分51秒82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男子/M6組
第一名 許清文 6107 3時17分05秒33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郭志堅 6111 3時17分54秒66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梁元茂 6102 3時20分07秒45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男子/M7組
第一名 朱一平 7012 3時11分22秒63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廖木林 7115 3時29分42秒95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傅格林 7092 3時37分08秒08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男子/M8組
第一名 曾錦川 8028 3時49分57秒37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吳春榮 8005 3時54分27秒42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黃清泉 8033 3時56分30秒05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女子/W1組
第一名 張琬琳 9147 3時15分55秒16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黃合旬 9178 3時18分04秒08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李育萱 9118 3時19分48秒43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自我挑戰組
女子/W2組
第一名 邱麗卿 9223 3時43分38秒31 獎金新台幣5,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二名 劉秀蓮 9259 3時56分01秒24 獎金新台幣3,000元整、獎盃乙座
第三名 林盈汎 9218 3時58分24秒31 獎金新台幣2,000元整、獎盃乙座

注釋與參考文獻

[编辑]

相關條目

[编辑]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