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俞大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俞大維
俞大維,國防部長任內
 中華民國第6、8任國防部部長
任期
1950年4月1日—1951年3月1日
前任閻錫山(正任)
顧祝同(代理)
继任袁守謙(代理)
郭寄嶠(正任)
任期
1954年5月27日—1965年1月13日
前任郭寄嶠
继任俞鴻鈞(代理)
蔣經國(正任)
 中華民國第1任交通部部長
任期
1948年5月31日—1949年2月8日
前任首任
继任凌鴻勛(代理)
端木傑(正任)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第8任交通部部長
任期
1946年5月16日—1948年5月31日
前任俞飛鵬
继任行憲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7年12月2日[a]
 清朝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
逝世1993年7月8日(1993歲—07—08)(95歲)[a]
 中華民國臺北市
籍贯浙江省紹興
国籍 中華民國
政党無黨籍[1]
配偶元配:義大利裔鋼琴教師
續弦:陈新午
1929年结婚—1981年丧偶)
伴侣(德国钢琴教师)(1924年前后)
儿女俞揚和俞方济俞小济
父母俞明頤(父)
曾廣珊(母)
获奖青天白日勳章[2][4]
國光勳章[2][4]
军事背景
效忠 中華民國
服役 中華民國陸軍
军衔 中將
学历
经历

俞大維(1897年12月2日—1993年7月8日)[a]浙江省紹興府山陰縣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曾任交通部部長、國防部部長等職,在國防部長任內發生一江山島戰役大陳島撤退金门炮战等重大事件。[4]

經歷[编辑]

求學[编辑]

1918年10月,俞大維赴美入哈佛大學哲學系,畢業後至德國柏林大學深造(博士後 Sheldon traveling prize)[7][8][9],專攻數理邏輯與哲學。留德期間,聆聽過愛因斯坦教授的相對論課程,1925年,俞大维写了一篇论文,题为《数学逻辑问题之探讨》(Zur Grundlegung des Klassenkalküls),刊登在爱因斯坦主编的德国数学杂志数学现况德语Mathematische Annalen》上[10][b],成为在这本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的第一个中国人[2]而在该期刊发表论文的第二个中国人是华罗庚[c],兩人日后成为好友。因興趣逐漸轉向彈道研究,嗣成為彈道學專家,也由此奠定對兵學之深厚基礎。[2]

自德歸國[编辑]

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國民政府開始著手軍經建設,俞大維出任新設立「駐德使館商務調查部」主任。1929年6月返國,任軍政部參事。1930年5月,再度赴德,負責採購軍備,並續習德國參謀教育[d]。有一次政府命其採購大砲,按值計量,可買12門,但運回中國時,卻為15門,詢其緣故,僅輕描淡寫謂:「是送的」。實其將所得佣金,另購砲3門,俞大維先生的熱血報國之心不言而喻。[12]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德國的學生很氣憤,都要回國抗戰,與桂永清徐培根李忍濤陳介生胡靖安等6人『滴血結盟』,還登了報,宣誓要回國抗戰。[2]1932年派任參謀本部少將主任秘書,但俞大維婉拒而自願至中央訓練團任兵器總教官。1933年1月,調軍政部兵工署長,並晉升陸軍中將,積極從事兵工整建與成本會計分析,以落實合乎時代之軍事工業,對當時兵工現代化做出許多貢獻。[2]

對日抗戰[编辑]

1937年抗戰爆發,俞大維指揮將沿海30餘座兵工廠、鋼鐵廠、材料廠、及兵工技術單位以有限之人力、物力與獸力搬運,陸續西遷內陸繼續生產,為抗戰中國國防工業生產貢獻卓越,1944年12月,調軍政部常務次長,並兼中美聯合參謀部中國代表,負責與美方代表魏德邁將軍協商,爭取美國軍援,當時「阿爾發部隊裝備方案」,使國軍36個師換裝美式裝備,即為此達成之建議。[2]

1946年4月,參加國府、中共、美國代表之3人小組會議,協商戰後還都事宜;5月,獲國民政府頒授青天白日勳章。5月16日,繼俞飛鵬出任交通部部長,任內建立交通資料中心,全國鐵道狀況之自動化,以及郵政開辦24小時服務等事績尤為人稱道。[2]1947年4月23日,國民政府准免交通部部長俞大維本職;特任俞大維為行政院政務委員,兼交通部部長。[13]:8340

臺灣時期[编辑]

俞大維(右二)於國防部長任內偕同空軍總司令王叔銘上將、美國大使藍欽美軍協防台灣司令竇亦樂英语James H. Doyle中將視察馬祖防務,1957年

1948年1月4日,國民政府決定派交通部長俞大維及前中央銀行總裁貝祖貽赴美國商討援華事。[13]:84821949年3月28日,蔣介石約見俞大維,「商談組織與技術問題」[14]。1950年1月,赴美養病。1954年,出任國防部長達10年[e],任內積極整軍建設,促使國軍成為一支現代化之部隊,包含換裝F-104星式戰鬥機阿里山計畫。1958年8月23日,經歷金門炮戰[19],險些殞命。1965年初,因病辭任國防部長,國防部長一職由蔣經國接任。[2]1976年,被總統嚴家淦聘為總統府資政

1993年7月8日,俞大維病逝,享耆壽96歲,並於台灣海峽完成海葬[15][16][20]。1993年7月14日,俞大維獲頒褒揚令

俞大維褒揚令

家庭[编辑]

先祖
 
 
 
 
 
 
 
 
 
 
 
 
 
 
 
 
 
 
高祖父:俞世琦
 
 
 
 
 
 
 
曾祖父:俞昌培
 
 
 
 
 
 
 
 
 
 
 
高祖母:陈氏
 
 
 
 
 
 
 
祖父:俞文葆
 
 
 
 
 
 
 
 
 
 
 
 
 
 
外高祖父:余竹云
 
 
 
 
 
 
 
曾祖母:余氏
 
 
 
 
 
 
 
 
 
 
 
父:俞明颐(1868-1938)
 
 
 
 
 
 
 
 
 
 
 
 
 
 
 
 
 
外高祖父:梁如纲
 
 
 
 
 
 
 
外曾祖父:梁天干
 
 
 
 
 
 
 
 
 
 
 
祖母:梁氏
 
 
 
 
 
 
 
 
 
 
 
 
 
 
俞大维(1897-1993)
 
 
 
 
 
 
 
 
 
 
 
 
 
 
 
 
 
 
 
 
外高祖父:曾麟书
 
 
 
 
 
 
 
外曾祖父:曾国藩(1811-1872)
 
 
 
 
 
 
 
 
 
 
 
外高祖母:江氏
 
 
 
 
 
 
 
外祖父:曾纪鸿(1848-1881)
 
 
 
 
 
 
 
 
 
 
 
 
 
 
外高祖父:欧阳凝祉
 
 
 
 
 
 
 
外曾祖母:欧阳氏
 
 
 
 
 
 
 
 
 
 
 
外高祖母:邱氏
 
 
 
 
 
 
 
母:曾广珊(1871-1949)
 
 
 
 
 
 
 
 
 
 
 
 
 
 
 
 
 
外高祖父:郭受城
 
 
 
 
 
 
 
外曾祖父:郭沛霖(1809-1859)
 
 
 
 
 
 
 
 
 
 
 
外高祖母:吴氏
 
 
 
 
 
 
 
外祖母:郭筠(1847-1916)
 
 
 
 
 
 
 
 
 
 
 
 
 
 
外高祖父:范忠銮
 
 
 
 
 
 
 
外曾祖母:范氏
 
 
 
 
 
 
 
 
 
 

俞大維家世十分顯赫,名人眾多,還跟許多知名家族結為姻親。

風儀人格[编辑]

俞大維在擔任駐德採購官期間曾向德國克虜伯購買新型SFH 18榴彈砲,在成功購買後卻於有天在查處自己的存款時發覺裡面多了許多不知從哪來的錢,經下屬解釋後才知道原來是上次執行軍購時代理商給的回扣傭金,但他當下只和下屬表示:「這錢我不要,我寧可你們用這些錢去多買幾門砲或幾發砲彈,我也不要自己用。」[28]

好學不倦[编辑]

俞大維一生喜歡讀書求知。自幼從《公羊傳》入手微言大義,退休後以佛學為主,當他晚年,視力變差,已無法看書時,決定「讀了一輩子書,現在要收攤了!」收攤就是不再讀書了,但收攤可是有一套嚇人的程序:他決定把以前唸過的書,溫習一遍,之後才不讀書。俞大維決定每個月溫習一學問,「邀請各類學問極有成就的老朋友,相互討論」,他計畫先溫習天主教神學,請羅光主教陪他溫課,接著還計畫請物理學家吳大猷溫課,之後還有音樂、美術、哲學、數學、美學……,他不溫習軍事,因為那不是高深學問。[2]

著述[编辑]

  • 魏汝霖; 俞大維(口述). 《國防論》 初版. 臺灣: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294頁 [198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臺灣)). 
  • 魏汝霖; 俞大維(口述). 《外患內憂史論》 初版. 臺灣: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 208頁 [19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2) (中文(臺灣)). 
其他

注释[编辑]

  1. ^ 1.0 1.1 1.2 根據史政編譯局〈俞大維先生年譜資料初編〉及李元平《俞大維傳》,俞氏為『民國前15年(1897年)12月2日生』,[2]查為『清德宗光緒23年11月』(1897-11-24~1897-12-23)[3]。;根據「國軍歷史文物館」,俞氏為『1897年/清德宗光緒22年生』。[4][5]
  2. ^ 张申府《所思》:“自余后起数理名家数美人蛇斐(Dr.H.M. Sheffer)最有成就,也久不见其新著。……友人俞大维博士,昔在美学于蛇斐。前岁在德著名的《数学纪录》杂志,曾一见其新著,精进不息,必是足为中国光的。”Henry M. Sheffer英语Henry M. Sheffer[11],導論谢费尔竖线
  3. ^ 接著為趙元任博士,但是其題目非屬數理邏輯,下一位是王浩研究題目則屬數理邏輯類。[2]
  4. ^ 於公使館內自請德國教官學習,由马克斯·鲍尔退役中校聯繫推薦。俞氏自傳,提及所學無法與其異性兄弟桂永清徐培根等人正規指參教育相提並論。
  5. ^ 5.0 5.1 5.2 5.3 5.4 司徒林. 《俞前部長大維勤政紀要》.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輯印. 1981-06-15. [15][16][17][18]

参考文献[编辑]

引用[编辑]

  1. ^ 傳奇國防部長俞大維 金門人難忘的158公分巨人【影】 | 地方 | 重點新聞. 中央社. [2021-07-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09).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俞大維傳》,李元平 1992
  3. ^ 清德宗光緒23年11月 (1897-01-03~1897-02-0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
  4. ^ 4.0 4.1 4.2 4.3 4.4 俞大維生平介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國軍歷史文物館
  5. ^ 清德宗光緒22年12月 (1897-01-03~1897-02-0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灣歷史數位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
  6. ^ 6.0 6.1 歷任國防部部長. 國軍歷史文物館. [2014-09-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9) (中文). 
  7. ^ Traveling Fellowship Winners Announced.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8. ^ Traveling Fellowships.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6). 
  9. ^ Traveling Fellowships. [2014-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29). 
  10. ^ David Yule. Zur grundlegung des Klassenkalküls. Mathematische Annalen. December 1926, 95 (1) [1926]. ISSN: 0025-5831; 1432-1807/e  pp.446-452
  11. ^ 客座講師席佛(Visiting Lecturer Henry M.Sheffer)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我覺得他講的課值得「徹底享受」(1912年2月12日 ...,第三部分 在美十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趙元任博士,輔仁大學語言學研究所
  12. ^ 李元平 1992.
  13. ^ 13.0 13.1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編,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14. ^ 蔣經國:〈危急存亡之秋〉,載《風雨中的寧靜》,台北正中書局,1988年,第173頁。
  15. ^ 15.0 15.1 司徒林. 懷念俞大維(上).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北美世界日報). 2012-04-13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8) (中文). 互联网档案馆2014-09-18[永久失效連結]
  16. ^ 16.0 16.1 司徒林. 懷念俞大維(下).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北美世界日報). 2012-04-14 [2014-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18) (中文). 互联网档案馆2014-09-18[永久失效連結]
  17. ^ 汪國禎 2002.
  18. ^ 1949石破天驚的一年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作者:林博文,時報出版
  19. ^ China (Republic : 1949- ). 國防部. 史政編譯局 & 1996b2,第1073-1101頁.
  20. ^ 俞大維資政海葬. 臺北市: 華視新聞. 1993-07-15 [2017-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8). 歷史上的今天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YouTube上的【歷史上的今天】199307150010014c_俞大維資政海葬(中文)
  21. ^ 《俞氏家谱》破译一大疑团. 绍兴市人民政府. [2021-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9). 
  22. ^ 22.0 22.1 22.2 22.3 郑培蒂. 舅公公俞大维. 原载洛杉矶星岛日报. [2014-05-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31). 
  23. ^ 吕智敏. 偷得闲时看流云:读郑培蒂《云卷云舒》. 中国网(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2008年2月2日 [2014年5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5日). 
  24. ^ 曾宁、曾卫. 曾国藩家族在南京——万宜堂后人的过去和现在. 中国报业网(文章来源:2011年海峡两岸首届曾国藩学术研讨会). 2011年9月13日 [2014年5月9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5月13日). 
  25. ^ 林博文. 俞大維抗戰文物將登陸. 台灣: 中國時報. 2015-06-17 [2015-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8). 
  26. ^ 陳運璞. 蔣經國女婿 俞揚和去年5月19日過世 ;俞揚和 俞恬聲 從未相認的堂叔侄. 舊金山報導: 北美世界日報. 2011年8月18日 [2013年12月14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2月14日). 
  27. ^ 周长源. 晚霞留照最高花——记“铁将军”俞大光. 哈工大新闻网. 2007-10-08 [2014-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0-22). 他和俞大维是共高祖的族兄弟。 
  28. ^ 半生書生半生行伍─國士無雙俞大維. 風傳媒. 

来源[编辑]

外部連結[编辑]

俞大維先生紀念館

參見[编辑]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行政院
首任 交通部部長
第一任
1946年6月1日-1949年3月21日
繼任:
端木傑
前任:
顧祝同
國防部部長(首次)
第六任
1950年4月1日-1951年3月1日
繼任:
郭寄嶠
(代理,後真除)
前任:
郭寄嶠
國防部部長(再次)
第八任
1954年5月27日-1965年1月13日
繼任:
蔣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