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语言系属分类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语言系属分类
拟言类别
上级分类擬言體、​语群 编辑
所属实体genetic classification、​總語系 编辑
研究学科语言学、​社会语言学 编辑
相关列表语系列表 编辑
世界语系分布图

语言系属分类(英語:Language family)是指根据语言的演化关系,对语言进行分类的方法,具有相同祖先的语言被归为一类,类似生物分类法。分类依据为各语言语音词汇语法之间的对应特征和演变规律。

英语中,一般将语言的最早出现的分类单元称为“语系”(language family)。语系之外英语中參照生物的分類系統命名。汉语中,习惯上将语系的下一级分类单元称为“语族”,语族的下一级分类单元称为“语支”,语支下为具体的语言。如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实际上,语言分层情况远多于这四层结构,因此也有“亚语族”、“亚语支”等分类单元。有人提出在语族和语支之间增设“语群”,在语支和语言之间增设“语组”或“语团”。而在語系之上,則有「超語系」、「大語系」,或稱為「語門」,语系之上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末期,目前存在较大争议。

当没有适合的分类单元可以用作后缀时,习惯称为“某某某诸语言”,例如:巴布亞諸語言

原则上,现代语言学将能相互听懂的称为同一种语言,不能相互听懂的称作不同语言。同一种语言还可再细分为不同的方言,各方言间可相互听懂但存在一些差别。但在现实中,由于传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原因,语言与方言间的区分并不总是如上述定义般被严格遵守。譬如在中国,官方通常将闽语粤语等语言称为方言(实际上“方言”在中国只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指区别于官方标准语的、限于某一地区使用的语言,并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只有在对译了近代西方语言学意义上的“dialect”之后才有了以口头互通性为区分的含义)。在日本,传统上也将本岛人不能听懂的琉球语称作沖繩方言。而於其下的稱,如閩南語潮汕片漳泉片等。而能相互听懂的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波斯尼亚语黑山语则因政治原因被称作不同语言。

现今全世界现存的语言約7000種,根据系属分类的方法,确定每种语言的祖先,称为“祖语”。所有人类语言的祖语被称作原始人类语言(又叫“原世界语”),被假定为智人出现后走出非洲前所使用的的语言,但这一观点争议巨大。

一般只对自然语言进行系属分类,而不考虑人工语言

语言与生物物种不同,任何语言都会相互影响而产生新语言,因此判断语言系属分类并非易事,语言间究竟是同源、借用、语言联盟还是三者都有,常常引发巨大争论。

系属分类方法[编辑]

世界上語系數量的估計可能差異很大。據《民族语:全世界的语言》(Ethnologue)估算,現存人類語言有 7,151 種,分佈在 142 個不同的語系中[1][2]。 Lyle Campbell (2019) 則總共劃分了 406 個獨立語系,包括孤立語系[3]。以下分別以母語使用人口及語言種類的數量兩方面為語系作排序:

以母语使用人口排列[编辑]

  1. 印欧语系欧洲南亚西亞中亞北亞美洲大洋洲
  2. 汉藏语系东亚东南亞南亞中亞
  3. 尼日尔-刚果语系撒哈拉以南非洲
  4. 亚非语系西亚北非東北非
  5. 南岛语系东南亚馬達加斯加大洋洲東亞
  6. 达罗毗荼语系南亚
  7. 突厥语系西亚中亚東亞北亞
  8. 日本语系东亞
  9. 南亚语系东南亞东亚南亞
  10. 壮侗语系东南亚东亚
  11. 朝鲜语系东亚中亞
  12. 尼罗-撒哈拉语系中部非洲東非
  13. 乌拉尔语系北欧东欧北亞
  14. 苗瑶语系东亚东南亚
  15. 克丘亚语系南美
  16. 图皮语系南美
  17. 玛雅语系中部美洲
  18. 蒙古语系北亞东亚東歐
  19. 南高加索語系高加索地區
  20. 跨新几内亚语系美拉尼西亞
  21. 猶他-阿茲特克語系北美中部美洲
  22. 西北高加索語系高加索地區
  23. 歐托-曼格語系中部美洲
  24. 科依桑語系西非南部非洲
  25. 帕马-恩永甘语系澳洲
  26. 東北高加索語系高加索地區
  27. 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北美格陵蘭
  28. 奇布恰語系中部美洲南美
  29. 塞皮克-拉穆語系英语Sepik–Ramu languages美拉尼西亞
  30. 通古斯语系东亚北亚
  31. 博拉-維托托語系南美
  32. 阿爾吉克語系北美
  33. 易洛魁語系北美
  34. 楚科奇-堪察加語系北亚
  35. 纳-德内语系北美
  36. 萨利希语系北美
  37. 叶尼塞语系北亚
  38. 安达曼语系安达曼群岛
  39. 尤卡吉爾語系北亞

以语言种类多少排列[编辑]

以《民族语:全世界的语言》“Ethnologue”(2024)分类,种类最多的15个语系如下[4],不包含孤立語言(104種)、手語(159種)、克里奧爾語(92種)、皮欽語(17種)、未分類語言(56種):

  1. 尼日尔-刚果语系(1552种语言)
  2. 南島語系(1256种语言)
  3. 跨新几内亚语系(481种语言)
  4. 汉藏语系(458种语言)
  5. 印欧语系(454种语言)
  6. 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384种语言)[註 1]
  7. 亚非语系(382种语言)
  8. 尼罗-撒哈拉语系(210种语言)
  9. 歐托-曼格語系(179种语言)
  10. 南亚语系(167种语言)
  11. 壮侗语系(91种语言)
  12. 达罗毗荼语系(85种语言)
  13. 图皮语系(76种语言)
  14. 猶他-阿茲特克語系(63種語言)
  15. 托里切利語系阿拉瓦克語系(57种语言)

其他語言分類[编辑]

語言聯盟[编辑]

語言聯盟(Sprachbund)是一個擁有多種具有共同語言結構的語言的地理區域。這些語言之間的相似性是由語言接觸引起的,而不是偶然或共同起源,並不被視為定義語系的標準。語言聯盟的一個例子是分布在印度次大陸上的語言[5]

接觸性語言[编辑]

語系的概念是基於「一種語言會發展出不同方言」的歷史觀察而確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方言便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語言。然而,語言祖先不像熟悉的生物祖先那麼明確(生物物種不會雜交)[6],語言更像是微生物的進化,具有廣泛的基因水平轉移。親緣關係較遠的語言也可能會透過語言接觸而相互影響,在極端情況下可能會導致語言沒有單一的祖先,例子如克里奧爾語混合語。此外,許多手語是孤立發展的,通常沒有任何親屬關係。但儘管如此,接觸性語言的情況相對較少,大多數語言在經過充分證明後還是可以明確地歸類為屬於某一個語系,即使該語系與其他語系的關係尚不清楚。

註釋[编辑]

  1. ^ 原本《民族語》將此類細分為帕马-恩永甘语系等不同語系,現將其統稱為「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

参考文献[编辑]

  1. ^ How many language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Ethnologue. 3 May 2016 [26 March 2021] (英语). 
  2. ^ What are the largest language families?. Ethnologue. 25 May 2019 [3 March 2020] (英语). 
  3. ^ Campbell, Lyle. How Many Language Familie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Anuario del Seminario de Filología Vasca "Julio de Urquijo" (UPV/EHU Press). 2019-01-08, 52 (1/2): 133. ISSN 2444-2992. S2CID 166394477. doi:10.1387/asju.20195可免费查阅. hdl:10810/49565可免费查阅. 
  4. ^ Welcome to the 24th edition. Ethnologue. 2024-04-13 (英语). 
  5. ^ Joseph, Brian. The Balkan Sprachbund (PDF). linguisticsociety.org. 2017 [2 October 2020]. 
  6. ^ List, Johann-Mattis; Nelson-Sathi, Shijulal; Geisler, Hans; Martin, William. Networks of lexical borrowing and lateral gene transfer in language and genome evolution. BioEssays. 2014, 36 (2): 141–150. ISSN 0265-9247. PMC 3910147可免费查阅. PMID 24375688. doi:10.1002/bies.201300096. 

延伸閱讀[编辑]

  • Boas, Franz.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Bulletin 40. Volume 1. Washingt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1911. ISBN 0-8032-5017-7. 
  • Boas, Franz. (1922).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Vol. 2).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Bulletin 40. Washington: Government Print Office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 Boas, Franz. (1933).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Vol. 3). Native American legal materials collection, title 1227. Glückstadt: J.J. Augustin.

外部連結[编辑]

参见[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