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第二次世界大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主題
歡迎打開時間之門!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英聯邦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從左上角順時針開始:沙漠中的英聯邦軍隊;被日本士兵活埋的中國平民;冬季攻勢中的蘇軍;載人的日本飛機準備起飛;在柏林作戰的蘇軍;一艘受到攻擊的德國潛艇。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至1945年)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過規模最龐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廣泛的全球性戰爭,交戰雙方分別是以中國美國英國法國蘇聯等國組成的同盟國,以及由德國日本意大利軍國主義國家所組成的軸心國集團,在戰爭進展到最為激烈時全世界有近61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這次戰爭是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整整有超過1億多名軍事人員被動員並參與這次軍事衝突,並且估計有19億以上的人口因而被捲入戰爭之中。主要的參戰國紛紛宣佈進入總體戰狀態,幾乎將自身國家的經濟、工業和科學技術應用於戰爭之上,同時也將民用與軍用的資源合併以方便統籌規劃。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部總計造成將近5,000萬至7,200萬人因而死亡,佔了當時世界總人口(約19億7千萬)3.18%左右的比例,這也讓第二次世界大戰成了人類歷史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此外根據估計在戰爭期間導致近13,850億美元的錢財損失,並且造成大量房屋、工廠、農莊、鐵路和橋樑則受到程度不一的破壞。

儘管在戰爭爆發前由於主張軍國主義之軸心國集團的舉動各地便爆發不少軍事衝突,這包括埃塞俄比亞與意大利爆發的殖民地戰爭、以及中國與日本展開的軍事衝突等,但絕大多數學者仍然以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導致歐洲戰場爆發視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端。戰火立刻遍及到歐洲、亞洲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五大洲,同時交戰雙方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鬥。最後一直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宣告結束,由同盟國集團獲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戰爭結束後蘇聯美國分別發展成為超級大國,進而造成之後長達45年的冷戰,而為了避免之後爆發這類大規模軍事衝突使得世界各國一同成立了聯合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自決風氣也促使亞洲與非洲展開許多非殖民化運動,但另一方面歐洲則開始追求各國之間的緊密合作

特色條目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

奧馬哈海灘第二次世界大戰諾曼第戰役中,盟軍四個主要登陸地點之一的代號。這片位於法國北部海岸,並且直接面對着英吉利海峽的灘頭全長有8公里,東起聖奧諾里訥-德佩爾泰,西至濱海維耶維爾才結束。此海灘對盟軍有重要的意義,如果盟軍能夠控制這片海灘,那麼海灘東部的英國登陸部隊與海灘西部的美國登陸部隊就能會師,這樣的話可將整個諾曼第前線從零散的灘頭陣地整合成一個大型的戰線。在盟軍的作戰計劃中負責進攻此海灘的是美國陸軍,盟軍計劃派遣兩股部隊分別進攻此海灘的東西兩部分,而美國海軍英國皇家海軍則負責將登陸部隊送上灘頭。德軍的計劃是利用海灘上的大量據點,在盟軍登陸部隊上岸之前就將其擊退。出乎意料的是,盟軍的作戰計劃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得到了實現。但倖存下來的小股登陸部隊還是在當天戰鬥結束時建立了兩個互不相連的小陣地。由於內陸的德軍力量相對較弱,因此盟軍通過逐漸擴大這兩個陣地,還是達成了原計劃中的目標。

軍事衝突

東所羅門海戰
東所羅門海戰

東所羅門海戰發生在1942年8月24日——1942年8月25日,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第3次航母戰役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美國海軍日本帝國海軍之間的第2大戰鬥。自從在珊瑚海中途島以來,雙方的艦艇從來沒有直接看見對方。相反,任何一方所有的攻擊均由航空母艦或陸基飛機實施。經過多次破壞性空襲美國日本帝國海軍戰鬥水面艦艇退出戰區以確保沒有任何一方取得明確的勝利。然而,美國和它的盟友比日本顯然獲得了更大的戰術戰略優勢,因為盟軍部隊遭受比日軍較少之損失,而日軍失去了大量的飛機和經驗豐富的飛行員


冬季戰爭
冬季戰爭

冬季戰爭1939年11月30日爆發,也就是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三個月。當時蘇聯軍隊對芬蘭的軍事行動被國際普遍認為是入侵芬蘭的行徑,蘇聯並於同年12月14日應芬蘭要求被國聯開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結束戰鬥,但由於芬蘭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簽署停戰協定,芬蘭將10%的國土劃給蘇聯。這場戰爭中雙方皆有損失,芬蘭喪失了拉多加湖周圍10%的土地劃給蘇聯,蘇聯為列寧格勒周圍獲得了一塊緩衝地帶,但喪失了國際輿論支持,並暴露了紅軍作戰能力的缺陷,而為後來希特拉發動進攻蘇聯的戰爭增加了信心。3月15日的蘇芬和平協議阻止了聯盟通過挪威向芬蘭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納粹德國於當年4月9日進攻丹麥挪威。而蘇聯方面,史達林在戰爭過後重新起用有能力的紅軍軍事指揮官,並開始加強軍隊現代化。

武器裝備

恩尼格瑪密碼機。
恩尼格瑪密碼機。

恩尼格瑪密碼機是在密碼學史中一種用於加密與解密文件的密碼機。確切地說,恩尼格瑪是一系列相似的轉子機械的統稱,它包括了一系列許多不同的型號。恩尼格瑪在1920年代早期開始被用於商業,也被一些國家的軍隊與政府採用過,在這些國家中最著名的主要使用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納粹德國。德國使用的軍用版「德國防衛軍恩尼格瑪機」是恩尼格瑪密碼機所有版本中最常被人們提到的版本。儘管此機器的安全性較高,但盟軍的密碼學家們還是成功地破譯了大量由這種機器加密的信息。1932年,波蘭密碼學家馬里安·雷耶夫斯基傑爾茲·羅佐基亨里克·佐加爾斯基根據恩尼格瑪機的原理破譯了這種機器的密碼。1939年中期,波蘭政府將破譯此密碼的方法告知了英國和法國。盟軍的情報部門將破譯出來的密碼稱為ULTRA,這極大地幫助了西歐的盟軍部隊。

海上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航空母艦,為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的首艦。她是美軍第四艘以艾塞克斯為名的軍艦,紀念麻薩諸塞州的艾塞克斯縣。艾塞克斯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數月後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艾塞克斯號等航空母艦。1943年艾塞克斯號開始參與太平洋戰爭。戰後艾塞克斯號退役停放,並在稍後進行現代化改建。1951年艾塞克斯號完成改建後再次服役,並進行了兩次韓戰巡航;期間艾塞克斯號被重編為攻擊航母。除大型戰爭外,艾塞克斯號也介入了多場冷戰危機,包括豬灣事件古巴導彈危機;亦有份參與美國的太空計劃,回收了太陽神7號的指揮艙。艾塞克斯號在1969年退役。

航空武器

胖子
胖子

胖子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日本長崎投擲的原子彈的代號,這是繼小男孩原子彈後第二個投入戰爭使用的核武器,同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三次順利核爆的裝置。它長3.25米,直徑五英呎,重4,545公斤。最早原本是將原子彈投擲目標設在小倉市,但是由於當地上空的天氣過於惡劣而只好改在長崎。1945年8月9日,即廣島首枚原子彈爆炸後3天,由查理士·斯文尼駕駛的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博士卡」在長崎上空9,000投下。在日本當地時間早上11時02分,在550米高度爆炸。其釋放的能量約相等於2.1萬公噸的TNT烈性炸藥,即大概為8.4 ×1013 焦耳,比投擲在廣島的首枚原子彈稍多。儘管炸彈偏離預設的起爆點而沒有達到其最大殺傷力,但是估計有40,000人在和爆炸第一時間便瞬間死亡,另外還造成25,000人輕重傷。

二戰拾遺

二戰歷史上的今天

同盟國傳記

基里爾·阿法納西耶維奇·梅列茨科夫蘇聯軍事領導人,蘇聯元帥。他於1918年加入紅軍,後入總參軍事學院學習和第1騎兵集團軍作戰。1939年底的蘇芬冬季戰爭中,他率軍突破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8月到1941年1月間短期擔任蘇軍總參謀長,參與蘇軍「反侵略計劃」的制定。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梅列茨科夫被捕入獄,在獄中備經拷打與折磨。三個月後他被釋放,派往西北方向。曾抵禦南下的芬蘭軍隊和奪取德軍控制的季赫溫,防止列寧格勒被徹底包圍。其後兩年裏,梅列茨科夫多次組織解除對列寧格勒的圍困的行動,經歷過柳班戰役的失敗和「火花」行動的成功。列寧格勒解圍後,組織了對芬蘭軍隊的進攻,迫使芬蘭退出戰爭。1945年在佩特薩莫—希爾克內斯攻勢中殲滅位於北極圈中的德軍,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45年8月,梅列茨科夫指揮遠東第1方面軍參加八月風暴行動,迅速殲滅了日本關東軍主力,獲得了蘇聯最高軍事榮譽-勝利勳章

軸心國傳記

山本五十六,舊名為「高野五十六」,大日本帝國海軍軍人,曾留學美國哈佛大學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期間擔任大日本帝國海軍的指揮高層以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最高司令長官,生前軍銜最高達到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在日本海軍中歷任重要職位,進行了多項重大變更與改革,尤其是親手組建了日本海軍航空兵部隊。在太平洋戰爭早期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並策劃或指揮了數次關鍵性的戰役,例如攻擊美國海軍基地的珍珠港事件以及中途島戰役。山本在搭乘飛機前往所羅門群島前線陣地視察的路上遭美軍P-38閃電式戰鬥機攔截,座機被擊落。山本之死對瑜仍在作戰的日本軍隊士氣造成了沉重打擊。

二戰分類

分類拼圖
分類拼圖

其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