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壤之战 (1593年)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平壤之戰
萬曆朝鮮之役的一部分

平壤大捷
日期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初六—正月初九
地点
结果 明、朝聯軍勝利
参战方
日本 朝鮮
大明
指挥官与领导者
小西行長 大明:
李如松
楊元,張世爵
李如栢,李芳春
祖承訓,駱尙志
吳惟忠,査大受
朝鮮:(受明軍最高統帥李如松統帥)
金景瑞,即金應瑞
李鎰
李时言
鄭曄
兵力
日本:
15,000
or
10,000
大明:
38,537
朝鮮:

可戰之兵3,000
伤亡与损失
日本:
~战死10,000, 其中有1,647人被斬首
or
战死5,000+,其中有1,647人被斬首
大明:
792戰死
1,492負傷
朝鮮:
傷亡不詳

平壤之战,又称第四次平壤城戰鬪,1593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朝鲜宣祖二十六年、日本後陽成天皇文禄二年)正月,万历朝鲜之役中,中国明朝朝鲜王朝联军击败日军,收复平壤的的作战。

明朝為了援救自己的藩屬國朝鮮,于1592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五日,派遣李提督如松率領約4萬人的明軍,以副摠兵楊元為中協大將,副摠兵李如柏為左協大將,副摠兵張世襲的爵位為右協大將渡過了鴨綠江。

1593年農曆正月初五日,明軍的先鋒來到了順安縣。 平壤城中內小西行長得知后,派了23人的日軍小隊前去探查明軍這裡的虛實。 明軍設宴搞伏擊,日軍被斬首15級,但是到了晚上有5個人趁機溜走了,只留下3個人沒逃跑成功。 李如松知道有5個人逃跑后,狠狠地懲罰了李寧、雷應坤兩人。

初六日拂曉,明、朝聯軍抵達平壤城下,部署各將領,包圍了平壤,豎白旗書說:朝鮮軍民,投降者免死。

城內的日軍出一千人,據守在北牧丹峯。 又分兵約五千多人,駐守在平壌城的西面,北城一直到普通門一段,其餘駐守在舍毬門和城內的日軍不詳。平壤城內有日軍,也有幫助日軍的朝鮮偽軍,他們的數量可能是15,000,也可能是10,000。

明軍派出了一隻小隊去佯攻牧丹峯,然後退走丟。 日軍出來追,明軍丟下鐵盾幾十面,日軍去搶奪戰利品,日軍回過去打他們,日軍退回城內。到了這天晚上,有數百名日軍,偷偷出來,想要搞偷襲,但被明軍發現後,日軍也就退回了平壤城內。另外一邊的朝鮮軍也遭遇了夜襲,直接被日軍打散了,不過過了一會,朝鮮軍反應過來後,重新集合了起來。

初七日,明軍到普通門佯攻,假裝撤退。 日軍開城門出來追擊,被日軍擊敗入城,明軍斬殺日軍三十多級,追逐到門口回來。

初八日早晨,明、朝聯軍聯軍還沒有吃飯,就開始攻城。 遊擊將軍吳惟忠,原任副摠兵査大接受進攻牧丹峯中軍楊元,右協都督張世爵進攻七星門,左協都督李如柏,參將李芳春攻擊普通門,副摠兵祖承訓,遊擊駱尙志,與朝鮮國兵馬使李錳,防禦使金應瑞等人攻打舍毬門。

李如松親自領一百多騎兵,在城下指揮戰鬥。 明軍不停地放大炮,過了一會兒,西風忽然起來, 火勢最先蔓延到了密德土窟。 李如松親手斬殺膽怯退的人,巡示陣前,然後叫道:“先登上城牆的人,賞賜白銀五千兩。“駱尙志最從从含毬門先登,他拿著長戟,縱身攀上城牆。其餘攻打含毬門的軍隊也緊隨進城。李如松和張世爵、楊元等,進攻七星門,日軍占據城門樓,很難攻破,明軍命令發大炮集中火力攻擊大門口。大門被撞擊碎,倒在地上被燒毀,七星門的明軍乘勢而入。明軍進入城後追殺日軍,還到處放火,燒死了很多日軍。小西行長帶兵進入了練光亭,李如松命運柴草,四面堆積,想要將其燒燬,但是沒有什麼用。李如松和諸位將領,進行仰攻。 日軍通過放鐵炮,造成了很多明軍的傷亡,李如松自己所騎的馬都被日軍放槍打死了。到了下午,李如松退兵回營,停止了攻城。

李如松停止攻城后,派人使對小西行長等人說:“以我們軍隊的力量,可以用一擧消滅你們,但我不忍心殺死所有人的生命,我放你們一條生路,你們快撤」行長等人回答說:“俺等情願退軍,但請不要攔截”。李如松答應了,然後撤下了旁邊的朝鮮国國伏兵。當天晚上,小西行長等人,率領剩余的日軍,乘氷渡過大同江逃脫。

這一天的戰鬥明軍斬獲了日軍首級一千二百八十五級,活捉兩人,日軍焚溺死者不可勝計,奪馬二千九百八十五匹,救出朝鮮國被擄掠男女一千二百二十五人。

初九日,明軍進入了平壤城。但一直到中午才派遣軍隊去追擊小西行長。

駐守在黃海道的鳳山的大友義統,聽說明軍來襲,已經先跑了。柳成龍本來安排了黃海道的朝鮮軍去截殺日軍,可很多人都沒響應,只有黃州判官鄭曄,黃海道左防禦使李時言去截殺,斬首日軍百余級,俘虜一人。

初十日,明軍追到了釰水,然後停止追擊。

與此同時,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殘兵已經逃到了黑田長政駐守的龍泉城,小西行長休息了一會後,選擇了離開,前往王京。

十四日,黑田長政接收到王京的退守命令後,選擇了撤兵。

十九日,面對明軍的靠近,駐守開城的小早川隆景也選擇了撤軍,率領2萬人前往王京。

後來山東都御史周維韓,吏科給事中楊廷蘭等上本以為:“李如松平壤戰役,所斬的首級,一大半是朝鮮人,燒死和淹死一萬多,全部都是朝鮮的人民。”於是明朝政府,派遣布政韓就善,巡按周維翰等人,親自到平壤來核眞偽。朝鮮人這个時候因為李如松碧蹄館之戰后消極應戰,所以已經開始隊李如松產生怨恨了,但是也知道李如松是被冤枉的,平壤之戰的確是殺敵很多的大捷,所以也沒為難李如松,為李如松申冤。

參考文獻[编辑]

《中国战典 上》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94 第9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