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公大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汪公大庙又名忠显烈庙登源祖庙,是安徽省绩溪县历史上最大的一座庙宇,纪念徽州汪姓始祖汪华,遗址位于瀛洲镇大庙汪村登源河西。

隋末,汪华在歙州家乡[1][2][3]起事时,“引弓远射”,以矢堕之地的范围修筑城堡,称为“汪王故城”。汪公大庙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位于“汪王故城”遗址,敕建“忠烈庙”,奉祀汪华。宋代历任皇帝一再对汪华予以追封,原属六州百姓对汪华信仰也一再加深。徽州到处都建有忠烈行祠。旧时每年正月十五到正月十八,为纪念汪华诞辰,庙前举行花朝会,舞龙、舞狮、舞花灯,唱大戏,放花炮。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胡宗宪重建汪公大庙,占地3.27公顷(34亩),门临登源里古道,东西设辕门。附设园林。

汪公大庙是绩溪县规模最大的庙宇,前后五进、七开间,殿宇宏伟,雕梁画栋。门楣署“登源祖庙”,正殿悬挂“忠显烈庙”匾额。柱上对联:“应天命顺人心义起歙州数十城狂澜独挽;膺藩封歆庙祀忠昭唐代千百载浩气犹存。”两侧为“忠”、“烈”两巨型大字。

清同治五年(1866年),登源河特大洪水,大庙前三进被冲毁。正殿因年久失修,1977年坍塌。

汪公大庙殿后有“劝忠楼”和“司马公祠”。司马公祠仍存,现为绩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编辑]

  1. ^ 罗愿《新安志·卷一·州郡·祠庙》:“新安之神讳华,姓汪氏,绩溪人,隋将宝欢之从子。”
  2. ^ 弘治《徽州府志·卷七·人物一》:“汪华,字国辅,一字英发。世家新安,今绩溪登源人。宋司马叔举四世孙也。”
  3. ^ 嘉庆《绩溪县志·卷十·人物志·勋烈》:“汪华,本名世华,字国辅,一字英发,登源人。颍川候后,望著平阳。汉建安中,龙骧将军文和避地渡江,为会稽令,子孙散居各郡。宋军司马叔举,始迁县之登源,即华之高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