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儿山小鲵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猫儿山小鲵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两栖纲 Amphibia
目: 有尾目 Urodela
科: 小鯢科 Hynobiidae
属: 小鯢屬 Hynobius
种:
猫儿山小鲵 H. maoershanensis
二名法
Hynobius maoershanensis
Zhou, Jiang & Jiang, 2006

猫儿山小鲵(学名:Hynobius maoershanensis)一种分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猫儿山及全州天湖等地的两栖动物,隶属于小鲵科小鲵属

形态特征[编辑]

猫儿山小鲵体长约130~160毫米,重500~1000克。背部黑色,有时随环境变成土黄色,无产卵器官囟门。头部较大,略扁,近呈三角形。卵袋弧形。[2][3]

分布[编辑]

本种分布范围狭窄,最初仅发现于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900米以上的高山沼泽地带。野外种群数量保持在1500~1600只。[4]2022年在广西桂林市全州天湖国家湿地公园采集到的小鲵标本,经鉴定为猫儿山小鲵,是继2006年于猫儿山保护区首次发现后的第2处分布新纪录。[5]

参考文献[编辑]

  1. ^ IUCN SSC Amphibian Specialist Group. Hynobius maoershanens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20: e.T135908A63849673. [2021-04-06]. 
  2. ^ 猫儿山“四脚怪鱼”已被命名为“猫儿山小鲵”. 搜狐. [2021-04-06]. 
  3. ^ 周放; 蒋爱伍; 蒋得斌. 中国两栖类一新种(有尾目,小鲵科). 动物分类学报. 2006, 31 (3): 670–674. ISSN 1000-0739. doi:10.3969/j.issn.1000-0739.2006.03.049. CNKI DWFL200603048. 
  4. ^ 陈伟才. 猫儿山小鲵. 广西林业. 2017, (10): 19. ISSN 1004-0390. CNKI GXLY201710011. CQVIP 673640528. 
  5. ^ 崔甄甄; 武正军; 杨选云; 曾志锋; 黄华苑. 猫儿山小鲵分布新纪录[J]. 野生动物学报. 2024, 45 (02): 441–447 [2024-06-02]. doi:10.12375/ysdwxb.20240226.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