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中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邢中和(?—?),北宋司天监官员。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翰林天文邢中和上言:“景德年间,周伯星出现在亢宿下方。按《天文志》,角宿亢宿太山之根,果然符合上空封域的示应。希望在亲郊日在亢宿之间特设周伯星的神位。”宋真宗下诏让礼官与司天监定议,他们说:“周伯星出现在氐宿三度,亢宿、氐宿相去不远,都是郑地的分野。兖州,是寿星的分野,应该按照邢中和所奏,设位在氐宿之间,以为定式。”[1]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后,刘太后雷允恭为山陵都监。雷允恭驰马至陵下,司天监邢中和对他说:“现在山陵向上百步,利于子孙,类似汝州秦王(赵廷美)坟。”雷允恭说:“为什么不移陵过去?”邢中和说:“恐怕之下有石头与水。”雷允恭说:“皇帝没有其他儿子,就像秦王坟,有何不可?”邢中和说:“山陵事情重大,巡行考察,耗费时间,恐怕赶不上七月的期限。”雷允恭说:“尽管移到上面,我走马入见太后进言。”[2]。 最后上穴果然有石头,石尽水出,工人得疫,没有完工。夏守恩上奏参劾[3]。雷允恭最后以此事和坐盗金宝赐死,籍没其家。邢中和放流沙门岛丁谓流放海南岛[4]

参考文献[编辑]

  1. ^ 《宋史》卷一百三 志第五十六 礼六 吉礼六
  2. ^ 《宋史》卷四百六十八 列传第二百二十七 宦者三 雷允恭
  3. ^ 《宋史》卷二百九十 列传第四十九 夏守恩
  4. ^ 《宋史》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第四十二 丁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