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陆培 (崇祯进士)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陸培

大明行人司行人
籍貫 浙江金華府蘭溪縣
族裔 漢族
字號 字鯤庭,號部婁
諡號 忠壮 鲁王监国谥
忠毅 隆武帝谥
忠节 乾隆帝谥
出生 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逝世 弘光元年(1645年)
浙江杭州府錢塘縣
配偶 陈氏
親屬 (父)陆运昌,(母)裘氏
(兄)陆圻,(弟)陆堦
(妻)陈氏,(子)陆繁弨
出身
  • 崇禎十二年己卯科舉人
  • 崇禎十三年庚辰科同進士出身
著作
  • 《旃凤堂集》

陆培(1618年—1645年7月27日),字鲲庭,号部娄,祖籍浙江金华府兰溪县,出生于浙江杭州府钱塘县[註 1],明末政治人物,西泠派重要文士,“西泠十子”之首陸圻的二弟。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官拜行人弘光元年(1645年)清军南下时,曾结聚义士数百人,打算保卫家乡。杭州陷落后,陆培自尽殉国,监国鲁王追赠尚宝司丞,谥忠壮隆武帝追赠尚宝司少卿,谥忠毅乾隆时,清廷追谥忠节。著有《旃凤堂集》。

生平[编辑]

少年登科[编辑]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陆培出生于杭州府钱塘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叔叔都是有名的文士。小时候,刚开始读书时,不是很聪明,每天只能读进六七行字[1]。但是他刻苦好学,每天都苦读不缀[2][3],渐渐掌握了学习的窍门,终于能够写出漂亮的文章[4]。崇祯十二年(1639年),得中举人;第二年,又连科及第,中了进士[5]

驰名文坛[编辑]

陆培认为当时士人们专攻八股文,读书太少。因此中了进士后,没有赴京选官,而是选择继续回家苦读[6]。不仅学诗作文,而且广泛学习天文、治河、农业、地理、数学等方面的知识[7],成为饱学之士。又参加文社,才名高于一时,被当时的读书人所推重[8][9]。大学士黄道周起初不怎么待见陆培,至其拂袖而去,后来读了陆培所著的《旃凤堂集》,后悔不已,称其为国士[10];后来官至兵部尚书的陈子龙曾为陆培的文稿作序,大加赞赏[11];抗清志士夏完淳将陆培视作学问品行可以为师的五人之一[12];明末文坛领袖钱谦益则认为陆培的文章可以比肩于谦王守仁[13]

矢志殉国[编辑]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陆培被起用为行人,名士徐继恩弹劾首辅马士英,马士英大怒要逮捕他,陆培上书力争,保下了徐继恩[14]。不久清兵攻破南京,大举南下,陆培召集了数百壮士,打算保卫杭州[15]。他对杭州的潞王说:“杭州虽然地方偏僻,当年宋高宗却凭此地得以中兴。殿下应该对百姓开诚布公,联络各地的抗清武装,必定能成大事,这是上天给予的机会,不可丧失啊。”潞王沉默良久,却说:“恐怕事情不成功,连累百姓。”陆培看到潞王毫无抵抗的决心,大哭而去[16]

清军攻打杭州,潞王立降。领兵的贝勒博洛为了笼络人心,稳定统治,下令杭州城内有名的士人必须五天内报到,不来者派兵抄家。轮到陆培时,陆培已经携家人避难城西的桐坞村中。博洛大怒,扬言陆培不来就挖他祖坟[17],陆培于是在弘光元年闰六月初五(1645年7月27日)写下绝命诗二首[18],自缢殉国,年仅二十八岁。死前遗言要把自己的尸体放在车马辐辏的大路上,以防止清兵根据踪迹寻找到母亲[19]鲁监国知道陆培殉节后,追赠尚宝司丞,谥忠壮;隆武帝追赠尚宝司少卿,谥忠毅[20];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清廷追谥忠节[21]

轶事[编辑]

保全他人的名节[编辑]

陆培长相俊美,为人洁身自好[22]。有一次,他到松江府华亭县一个富人家里做客,富人的妾看上了他,想晚上和他约会,派了一个丫鬟传话。陆培一语不发,急忙离去,并且还叮嘱仆人不可泄露此事,以免污人名节[23]

与陈潜夫的恩怨[编辑]

陈潜夫,字玄倩,是陆培的同乡,东林党人,弘光年间任河南道监察御史。陆培在父亲去世后,曾求见大名士黄道周,希望为父亲求一篇墓志。陈潜夫正好在座,因为陆培父子起初鮮与东林党往来,就说了许多坏话,黄道周因此托病不见。陆培知道原委后,非常生气[24]。后来陈潜夫得罪同乡,陆培写就檄文一篇將他赶走[25]。陆培殉国后,陈潜夫却首先上疏为其请谥,并不以私怨而埋没他,为人所称道[26]。陈潜夫后来也抗清殉节,两人的儿子成为好友,明亡相约不出仕[27]

家庭[编辑]

陆培的祖父陆东,是一位易学名家;父亲陆运昌,叔父陆鸣时、陆鸣煃都是有名的文士[28]。陆运昌中崇祯甲戌科进士,曾任江西吉水知县,上疏免除百姓税粮数万石[29]。陆培有兄弟五人,排行第二。大哥陸圻素有文名,为“西泠十子”之首,后受陆培殉国影响,绝意仕途,改行医為生[30]。陆培和三弟陆堦也都是西泠派重要人物,与陆圻并称“陆氏三龙门”[31]。妻子陈氏,孝顺而有气节,陆培死后立志不改嫁,守节三十八年,入《列女传》[32]。有一子陆繁弨,字拒石,很有学问,明亡不仕。侄子陆寅(陆圻子)却参加清朝的科举考试,康熙二十七(1688年)中进士,未及选官突然病故。

参考[编辑]

注释[编辑]

  1. ^ 按《明清进士题名碑索引》,陆培参加科举时登记的户籍为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明史》也写作浙江仁和人。

引用[编辑]

  1. ^ 《忠义录》卷5《陆培传》:“培幼时迟钝,受书,日不过六七行。”
  2. ^ 《康熙钱塘县志·卷之二十·人物忠节》:“读书官舍,暑不避蚊蚋,寒至栗人,终不偃卧。”
  3. ^ 《东林列传》卷11《陆培王道焜合传》:“发愤读书,日不尽数卷不止。”
  4. ^ 《东林列传》卷11《陆培王道焜合传》:“为文词,振笔风发,光采烂然,人皆叹其华赡。”
  5. ^ 《康熙钱塘县志·卷之二十·人物忠节》:“崇祯己卯举于乡,庚辰成进士。”
  6.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七·义烈诸臣列传第十一》:“不谒选,归而读书。”
  7. ^ 《康熙钱塘县志·卷之二十·人物忠节》:“究天文、河渠、农政诸书,旁及五纬图谶,开方勾股之学。”
  8.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七·义烈诸臣列传第十一》:“里中多名士,培时初冠,出与之上下议论,咸以为弗如也。其所为诗文,一时争效之,号‘浙派’。”
  9. ^ 《东林列传》卷11《陆培王道焜合传》:“是时,东南吴越间竞尚文会。培自少好客,长益喜自负,与其兄弟收召文士,日夜为贤豪欢,称诗角艺,一时号‘西陵体’。”
  10. ^ 《忠义录》卷5《陆培传》:“道周以培后进士,不甚备宾主之礼。培拂袖去,曰:‘世无孔子,我膝卒不可屈。’其后道周见培《旃凤堂集》,叹曰:‘陆君国士,我恨不早识之。’”
  11. ^ 《安雅堂稿》卷2《陆鲲庭旃凤堂文稿序》:“予友陆鲲庭弱冠射策,名动公卿,其才沉博绝丽,无所不洽。”
  12. ^ 《夏完淳集笺校》卷3《五子诗》。
  13. ^ 《牧斋初学集》卷40《陆鲲庭文集引》:“本朝浙中人才,莫先于于庭益、王伯安……鲲庭之文,取材博,抒意远,筹策安危,激劝忠义,其光熊熊然,其文彧彧然,盖有意为庭益、伯安之文,而非近代之文也。”
  14. ^ 《西河集》卷109《洞宗二十九世传法五云俍亭挺禅师塔志铭》:“公名净挺,号俍亭,即仁和徐世臣也。世臣讳继恩,别字逸亭,十岁能文。天启中,魏监乱政,恶之,作《宦者论》。稍长,补诸生,擢茂才异等,壬午副榜。福王时,举明经,首公。公为文刺马士英,士英怒,趣官旗逮公,大行陆培争止之。”
  15.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七·义烈诸臣列传第十一》:“与其友陆彦龙结壮士数百人,谋保障乡土。”
  16. ^ 《忠义录》卷5《陆培传》:“时潞王至杭州,培建谓王曰:‘江南兵食有余,以奸臣乱政,我兵自相贼,清因乘之,非其将有异略也。今陛下蒙尘,江南已陷,然而杭州尤未至。此地虽偏,宋高宗尝用之以定中兴。殿下幸而驻此,宜以至诚开父老,悉起十一郡兵,稍收诸溃卒以拒清,人必争奋为殿下尽死,远近闻风,无不响应,此天授之时,不可失也。’王默然久之,曰:‘恐事不就,重祸百姓,子休矣。’培退,泣曰:‘国祚至此,将奈何!’”
  17. ^ 《东山国语·浙语七》:“北贝勒令益严,逼诸绅投谒,五日不至者兵及其门。及培,培不应。贝勒怒曰:‘培必不岀,吾发培先人冢。’”
  18. ^ 《雪交亭正气录》卷2:“闰六月初五寅时绝笔。”
  19. ^ 《东山国语·浙语七》:“死遗言,嘱陈尸通衢以绝后之迹培者,且无入山中惊吾母。”
  20. ^ 《忠义录》卷5《陆培传》:“监国赠尚宝司丞,谥忠壮,荫一子入监。隆武帝赠尚宝司少卿,谥忠毅。”
  21. ^ 《钦定胜朝殉国诸臣录》卷3。
  22.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七·义烈诸臣列传第十一》:“培少负俊才,美丰仪;善属文,行谊修谨。”
  23. ^ 《忠义录》卷5《陆培传》:“培状貌甚美,尝客华亭,有富家妾窥之,心悦而好焉,欲夜奔培,遣婢致意。培令刺舟速去,谓仆曰:‘若等慎勿告人,恐败此妇名也。’”
  24. ^ 《东山国语·浙语五》:“杭绅陆鲲庭培,负文望,谒石斋,乞为先人志墓。才通刺,玄倩以陆子初不与东林之席,笑曰:‘石斋先生座岂有鲲庭履迹哉?’复微词其父,石斋由是以疾辞,未之见,培闻之怒。”
  25. ^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五》:“好臧否人,里中人恶之。友人陆培兄弟为文逐潜夫,潜夫乃避居华亭。”
  26. ^ 《鲒埼亭集外编》卷31《题陆鲲庭陈玄倩传后》:“玄倩首上疏,为鲲庭请赠谥,时益叹为不可及 。”
  27. ^ 《康熙钱塘县志·卷之二十五·人物隐逸》:“陆繁弨,字拒石,行人司陆培子也……同学诸生先后掇高第去,繁弨泊如也。或劝之就试,辄不应。学使者张安茂廉知之,檄有司令与殉节陈公潜夫子曾篁俱来,繁弨上书陈情,卒不赴会,曾篁亦辞不至。”
  28. ^ 《康熙钱塘县志·卷之二十·人物政事》:“运昌初名鸣勲,弟鸣时、鸣煃相友爱。父东,《易》名家,即以父为师,父殁,共为砥砺。”
  29. ^ 《忠义录》卷5《陆培传》:“父运昌,崇祯甲戌进士,知吉水县,上疏蠲逋租数万。”
  30. ^ 《东山国语·浙语七》:“兄圻,字丽京,亦负异材,选拔明经。乙酉,感鲲庭之变,弃而业医。”
  31. ^ 《西河集》卷105《陆三先生墓志铭》:“时杭郡唯公兄弟三人裒然居首,而他皆不与。人之造其庐者,比之河津之有三门山,曰此‘陆氏三龙门’。云吉水公生五子,长丽京,讳圻;次鲲庭,讳培;先生其三也。”
  32. ^ 《雍正浙江通志·卷二百三·陆培妻陈氏》:“少时父病,割臂肉进之,愈。年十九,归行人培。培自缢桐坞,变闻,陈自楼上堕地,絶而复苏。时年未三十,历三十八载,冰霜之操如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