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中国抗日战争/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二次中日戰爭

抗日戰爭的條目名稱沒必要加上中國人民這樣的字吧?比較精準的用語是第二次中日戰爭。--虎兒 03:20 2004年10月1日 (UTC)

不只中國有抗日。而且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也算是一正式用語。
(當然我始終認為第二次中日戰爭或中日戰爭 (1937年-1945年)才是沒有中國中心的名稱。但請見Wikipedia talk:避免中国中心Talk:抗日战争) --Lorenzarius 03:31 2004年10月1日 (UTC)

現在有個日漸明顯的問題

以前寫的時候由於沒有分工,結果内容的重復問題導致文章内容顯得有些儸嗦,而且結構上似乎也有些不合理。不知道有哪位對文章結構把握比較有感覺的大人進行一下修改呢?--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3:53 2005年4月21日 (UTC)

我觉得主要是后面尾巴太多:主体只有两部分,尾巴倒有10部分之多。主体应该细分小标题,现在只有4大段,看起来很累。尾巴3,6,7,10,11,12可以去掉和做参见处理。4,5,8,9可以浓缩后并入主体部分。个人意见,供参考。--Louer 14:38 2005年4月21日 (UTC)

建議合併

我覺得朝鮮香港、東南亞等地的抗戰合併到主要枝干中,華人華僑章節擴展至“民衆與抗日戰爭”。個人認爲這幾個小部分獨立出來需要的寫作資料手頭估計不足。並且這樣也能充實主干的内容,顯得更爲全面一些。--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2:39 2005年5月6日 (UTC)

抗日领导和主力应该是国民党

抗日领导应该是国民党,在那个时候,中共的军队叫做八路军,全称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中共隶属国民党。所以抗日领导、统帅和主力应该属于国民党,共产党仅仅是国民党的一个分支。另外,那个时候中华民国是国际上唯一承认的、合法的中国政府,所以,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指的应该是“中华民国”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中共”。 --栩哥哥 16:20 2007年1月15日 (UTC)
太原會戰包含了平型關、忻口會戰、娘子關、太原保衛戰,怎麼拆開來?
平型關是小型戰鬥,依日軍戰史記載在百團戰中「上社鎮戰死44人,陽泉、盂縣戰死66人,榆社、遼寧88人,晉中戰死71人,淶源戰死133人,插箭嶺戰死1人」「共軍作戰目的在將游擊戰,隨擴軍發展走上正規戰的里程」「判斷共軍約有五十萬人」,但共軍的目標在石太線與同蒲線,只是交通線的破壞而已,對戰爭並沒有關鍵性的影響(日軍修復神速)
--2007年3月27日 (UTC)

非共产党方面被忽视了

老兄这篇写的太象大陆教科书了吧,国民政府方面的太简略了,长沙会战、常德战役昆仑关大捷、缅甸远征军全没了。共产党方面又有夸大,写国共摩擦也不够中立。我明白老兄要简明扼要,可是光简略一方未免太不厚道。咱先不谈NPOV,不管怎么说国民党的抗日烈士也是为中华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好汉子,不该抹煞。您觉得呢?另外,美、苏、德的支援是不是也应该提一提?朝鲜也别只说那个不敢回国的金太阳了,尹奉吉炸死白川义则也该说说吧。 金翅大鹏鸟 12:19 2005年5月6日 (UTC)

所谓的“昆仑关大血战”国民党军队进攻的目标就是昆仑关上1个大队的日军,约800人。双方的兵力对比是,10万人的主攻部队或者说5万人的突击部队对800人的守备部队。经过40多天的强攻,日军又增援了1个大队,国民党军好不容易占领了昆仑关前哨阵地,但日军仍据守八塘,昆仑关的纵深阵地仍不能突破。1940年1月24日,日本援军第18师团和近卫混成旅团到达,28日向国民党军反击。与此同时,2月2日,一小股日本军沿昆仑关脚下的邕江袭占甘棠,第38集团军马上后撤,国民党军于2月4日结束了昆仑关战斗。昆仑关战役共打死打伤日军8100余人,而中国军队呢?光阵亡就达27041人!不要说再加上受伤的。2月22日,在柳州军事会议上,蒋介石非常恼火,将总指挥白崇禧和中央督战大员陈诚给予降薪留职处分,将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上将以下8个将官撤职查办。连蒋介石都感到羞耻的战斗也能称为大捷?--3dball 18:16 2005年8月25日 (UTC)
这个张宏志公开信转的很快呢,几天时间已经铺天盖地了。可惜的是,这位张老师只不过是一个诡辩高手罢了。你看,他算日军兵力,只算驻守在昆仑关上的800守备队,算中国军队,就算上全战区的大军。这不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是什么?
不可否认,此一战役国军以多打少,且伤亡惨重,但是就连平型关,八路军精锐伏击日军辎重部队,天时地利人和都在我们这边,伤亡都是一比一啊。如果以此标准来算,志愿军在朝鲜又有几个胜仗呢?不管如何,这一仗日本人是败了,不但昆仑关没守住,就连整个广西也不得不放弃。将士们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这个么?这一仗,不是我们胜了,倒是日本人“大捷”了么?
说到处分,你看看老蒋处分的都是谁?如果真的“连蒋介石都感到羞耻”,那么颁给戴安澜青天白日勋章,难道是奖励他让总司令汗颜? 金翅大鹏鸟(talk) 10:57 2005年8月26日 (UTC)
不會把(希望不是跟我説話)……我已經盡可能的中立了,我手頭沒有那麽多資料,所以沒寫多少。像“常德戰役”我還是第一次聽説……大人您願意刪哪裏就刪哪裏吧,不過我不認同你說的所謂不中立,至少我沒覺得我寫的部分有嚴重不客觀乃至詆毀一方的現象。要是照搬大陸教科書我想絕不是現在這個樣子。--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2:25 2005年5月6日 (UTC)
我的意思不是要删,而是要加。还有就是在下觉得,您加太多的个人评价在里面不太好,比如那句“唯一一个伪军比侵略军多的国家”之类的,伪军的定义是什么?帮助侵略者的军队?那么我想缅甸朝鲜,乃至印尼越南,伪军都不少吧。年轻人血气方刚是好事,不过也千万别以为自己已经掌握全部真理了。其实就凭你在九一八事变那部分那句“趁国民政府全力围剿革命根据地”,说你嚴重不客觀乃至詆毀一方应该也不过分。事实其实很清楚,东北是张学良的天下,就算不打共产党,蒋介石也没法多派一兵进去,而且张学良那时候也没派兵去打共产党。九一八不抵抗,责任更大的是张学良,老蒋和国民政府这个黑锅背的可真冤枉。 金翅大鹏鸟 12:48 2005年5月6日 (UTC)
唯一一一个伪军比侵略军多的国家那哪里是我写的阿,应该是最早接手的zhouxiao大人吧。我又没说蒋中正怎么了,是大人您研判过分了吧。--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12:52 2005年5月6日 (UTC)
我记得当初好像是说“值得反思”吧
个人觉得,这点不应该否认,也有助于正确看待历史
当然“伪军”一词也许有点不中立——主要是说习惯了,你觉得有必要的话可以改掉--zhouxiao 17:37 2005年6月15日 (UTC)
我覺得蠻客觀的,至於東北的丟失算在張學良還是將中正頭上應該是爭議較大的,可以將共産黨和國民黨兩方面不同的說法都寫進去,國民政府軍抗戰方面的應該寫多一點進去,台灣方面的朋友應該在這方資源較全面,哪位可以加一點進去。據我所知,幾次長沙會戰是國民政府軍打得最漂亮的一役。竹圍牆
这些其实在西安事变条目还算比较全面,双方都写的
本条目一直停滞不前,很大程度上都在争该是抗日战争还是中日战争(真是无言-_-b)--zhouxiao 17:52 2005年6月15日 (UTC)
其实,本来原条目就不全,也不必太过苛求--因为不全才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么^_^
至于详略问题,只要是资料差别关系
实际上原本这些条目都主要是大陆朋友在编辑,当然不清楚国民党的情况(很不幸,台湾朋友不少反蒋,说得恐怕也更难听,看看条目蒋介石就知道了
个人也希望有更多台湾朋友能积极参与^_^--zhouxiao 17:47 2005年6月15日 (UTC)
条目蒋介石除了语言比较生硬之外,还可以吧。--★Suchoj (☏) 18:10 2005年6月15日 (UTC)
真是不好意思了,很久没来,最近没有去看^_^
记得当初整个条目连一屏都不到
从我在讨论页说的“这句建议删掉”也可见一斑^_^(虽然我说的是毛泽东,但正因为前面把蒋介石贬的太过分我才这么说的)--zhouxiao 18:19 2005年6月15日 (UTC)

人员伤亡及损失

受伤就是受伤,死亡就是死亡。

“中国方面,国民革命军陆军伤亡、失踪约三百二十一万一千四百一十九人,空军阵亡四千三百二十一人”

毛新宇(毛泽东的孙子)说,“他爷爷”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一共消灭了150万日军。

我想在这里找到一些答案。--Hotflyer

讨论请签名,我自做主张给你补上了,签名用4个半角~即可。关于日军伤亡,按照en的说法是一共110万:The Japanese recorded around 1.1 million military casualties, killed, wounded and missing.到底KMT和CCP的战绩分别是有多少没有提。--Alexcn 20:26 2005年5月8日 (UTC)

当时KMT和CCP各有多少个兵? Hmib 国民党(KMT)方面不好说,大约4,300,000。共产党(CCP)方面也有争议,大概8+4+民是1,300,000人左右。(上述数字来自PRC教科书)--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4:25 2005年5月21日 (UTC)

This is very strange. How come a part of the article is in simplified and another(the major part) is in traditional? This is the simplified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is it not? And also how come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ersion redirects to here? 59.167.1.154 07:30 2005年5月24日 (UTC)

It is not the case. the traditional and simplified version is combined. Tell me from which link you are coming from, and let me fix it. -- 石添小草 19:11 2005年6月8日 (UTC)
在中国的日军总共才100万左右吧,其中不少是在正面战场被国民党消灭的,关东军是苏联消灭的,毛新宇简直胡扯(加上伪军可能还不够)
至于“伤亡”,是习惯说法(说白了其实就是为了夸大战果等等原因)--zhouxiao 18:01 2005年6月15日 (UTC)

写中日战争历史事件是按照真实的历史还原来描述,这不是共产党或者是国民党之间的较量,这方面应该归类于国共内战。这片历史写的偏颇,倾向于一边是不对的。历史是历史,不是为谁来歌功颂德,这方面的评判应该是阅读的人,而我所看到的是这篇文章已经在误导人和歌功颂德,并且帮助人来判断谁是中日战争的中流砥柱,那就是共产党。这是非常不正确的。认真对待历史,看来因为你们而变得非常困难。请你们还原真实历史。不要写这些国内遍地的歌颂文章。


 關於八年抗戰日軍實際死亡人數眾說紛紜  不同政治目的的人各自相信一套說法

 目前最常看到的版本是根據《日本陸海軍事典》的404600人

 不過,我以為這不是正確答案

 大有可能是仇中右翼派刻意矮化中國戰績的數據

 日本正規軍被中國軍殲滅的人數應在60萬左右

 這個秘密隱藏在靖國神社官方網站裡面

 小弟試著用我的步驟將之揭曉


 http://www.yasukuni.or.jp/


 大 東 亜 戦 爭(1941~1945)  

 2133915 柱位

 我們先來分析這兩百一十三萬三千的數字來源

 根據日本官方機構厚生省援護局統計資料

 http://www.asahi-net.or.jp/~un3k-mn/eirei.htm

 大東亞戰爭的死亡軍人(含軍屬)總數是

 2073000人  

 另外加上:軍人、軍屬自殺者568人、戰犯法庭處死者1200人、  機雷掃海作業的殉職者79人、在蘇聯奴役而死的關東軍 48000人

 得出49847人

 2073000人+49847人=2122847人

 2133915柱位-2122847只剩下11068


 可是大家別忘了,靖國神社將與中國單打獨鬥的前4年  1937~1941獨立計算出來

 支那事變   191250  柱位

 也就是說這11068 人當然是其他非軍方文職公務員

 而沒有包含中日戰爭前4年的死亡人數

 在回頭看網址中標示的

 http://www.asahi-net.or.jp/~un3k-mn/eirei.htm

 中國本土 455700人(含軍屬)軍屬就是軍伕、軍醫等等非戰鬥人員。  《日本陸海軍事典》的404600人或許是扣除軍屬後的正規軍人數

 那麼中日戰爭前4年推算要扣除10分之1的軍屬人數

 約2萬,剩下17萬餘才是正規軍人數

 總結:

 40萬4千人+17萬(推算)+緬甸、印度戰場孫立人殲滅日軍3萬

 出處: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B%E7%AB%8B%E4%BA%BA

 所以中國8年抗戰過程中正規日軍實際死亡人數應該在60萬左右。

 另外根據1946年8月參謀總長何應欽將軍所提出的報告中

 國軍死亡人數是131萬9956人

 1978年中華民國政府再度發表國軍死亡 132萬人、失蹤13萬人

 有沒有將中共八路軍計算在內則不清楚

 此外細讀中共撰寫的抗日史,不難發現中共軍的主力都針對在偽軍上面

 與偽軍的作戰紀錄也比較詳細而且大篇幅

 毛澤東之孫說的消滅150萬大概140萬是偽軍吧

 一點小小意見,供大家參考之

 --斷頭掘墓人 12:00 2006年4月5日

條目名稱根本就有問題!

抗日戰爭?是誰抗日?韓國?中國?東南亞諸國? 建議重定向至「中日戰爭」才正確!Koika 18:45 2005年6月8日 (UTC)

可以先看看之前的討論Talk:抗日战争/关于条目命名的讨论--jasonzhuocn 19:33 2005年6月8日 (UTC)

抗日战争不等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

更不等于中国的抗日运动
怎么又写回去了?
抗日战争本来就是整个东南亚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又不是只有中国(朝鲜还在中国之前呢,只不过没大规模战役而已)--zhouxiao 18:10 2005年6月15日 (UTC)
但是,在中文的语境中,抗日战争约定成俗的狭义定义是指中国的八年抗战。--★Suchoj (☏) 18:12 2005年6月15日 (UTC)
首先,wiki是完全开放式的,应当尽量做到不以中国为中心看待问题
其次,这个也很难说是“中文的语境”,而只能说是“中国大陆的语境”(比如,美国人说“civil war”一般就是指美国的南北战争)
当然,这也主要是本人的个人观点,可以继续探讨^_^--zhouxiao 18:26 2005年6月15日 (UTC)
wiki有那么多中国大陆之外的中文使用者,问问他们的个人观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吧?--★Suchoj (☏) 20:42 2005年6月15日 (UTC)
個人覺得可以以文章内容來界定命名。現時文章大部分内容描寫中國的抗日战争,那末便可以命名為中國抗日战争。zzz....很睏 (叫醒我) 18:56 2005年6月15日 (UTC)
其实从个人角度,中国抗日战争本来就能够独立成条目的
抗日战争中其他国家地区的的事迹,当然要加强
而我当初添加其他国家地区,就是为了说明抗日战争不等于抗日战争的中国战场,免得在名字问题上继续发生争议(不过我只开了个头,因为一系列问题停了下来,暂时没法继续添加,希望大家努力了)--zhouxiao 19:11 2005年6月15日 (UTC)
修改了一下,最好就像现在这样把抗日战争中國抗日战争条目分开进行讨论。其中抗日战争条目中说明“抗日战争”既可以特指“中国抗日战争”,也可以泛指中国及其它国家的抗日战争。如果有其它国家的抗日战争的资料的话,也可以加入到抗日战争条目中。--Wengier 20:25 2005年6月15日 (UTC)

改良的做法不如在抗日战争一开始就注明说通常指中国抗日战争,把条目的名称改了,随之要改多少相关条目???譬如抗战名将,抗战战争主要战役,还有条目中的interlink... 这不是个小问题,或者投票解决。--★Suchoj (☏) 21:00 2005年6月15日 (UTC)

抗日战争有个广义和狭义的问题,特指和泛指都有可能,可以说同时存在有两种意思。可见,总的来说,“抗日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不能认为完全是同义词。而现在的“中国抗日战争”条目中就有这句话:“习惯上,(中国人所说的)抗日战争一般用来指称'中国抗日战争',但各地华人习惯上也将各自国家同时期反抗日本侵略的戰爭稱為'抗日战争'”。可见,不同的人群对这个词也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不能将“抗日战争”统统认为就是中国的抗日战争,而必须各自说明。--Wengier 21:10 2005年6月15日 (UTC)
理论上来说,“抗战名将”只写中国的话,也不太合适吧
当然,“中国的抗战名将”还是“抗战名将”,因此,对别的条目应该没太大影响才对
其实,其他国家也存在类似问题,比如美国人一般也只会称美国南北战争为“civil war”而不是“civil war of the United States”--zhouxiao 06:04 2005年6月17日 (UTC)

条目命名争议再起

  • 之前有对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争论,讨论见本讨论页面第一条。
  • 目前有观点一:在抗日战争之前加注中国,此外抗日战争独立成条目。
  • 反对的观点:抗日战争已经是中文的一个词语,无需加注,中文使用者都明白它的意思及范围。为了条目的严密,当然可以在条目中对抗日战争进行释疑。但是,更改条目名称将带来很多麻烦,例如,目前存在的和以后将要编写的有关抗日战争的内容都不能直接inter link到中国抗日战争来。这是成千上万中文使用者的既成概念问题,没有几个人会在编写或者检索抗日战争的时候再加上中国的。退一步讲,如果抗日战争真的在中国以外的使用者中有歧义,那么就使用消歧义页面,把本条目命名为抗日战争(中国),而不是目前这个只为了追求中立而牺牲约定成俗的语义的新名词。--★Suchoj (☏) 21:13 2005年6月15日 (UTC)。


“抗日战争(中国)”这样的命名方式虽然也可以接受,但要说明一下,“中国抗日战争”也并非新名词,而是已经得到正式使用的“旧”名词,比如说中国官方的《光明日报》中就有“世界历史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一文就多次提到“中国抗日战争”这个词: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kzsl/858456.htm
所以说“中国抗日战争”作为条目本身也并无不妥,并非是新名词,而且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确。当然,“抗日战争”条目中也必须说明“抗日战争”这个词往往也可以特指“中国抗日战争”。--Wengier 21:34 2005年6月15日 (UTC)
中国抗日战争 本身也就算了,可是衍生问题不要太多。例如,街道办事处条目要不要改成中国街道办事处?虽然在中文使用者的概念中,街道办事处仿佛只有中国大陆有,条目内容也主要是中国大陆相关的,但是不能排除中国之外的地方也有街道办事处……诸如此类的条目,有的时候不是中国中心的问题,而的确是词语的语义已经定义好了,无需再画蛇添足。--★Suchoj (☏) 22:30 2005年6月15日 (UTC)
那好吧,既然是大家都能接受的名称,那就也应该是最适当和中立的了。可以同时存在和编写“抗日战争(中国)”和“抗日战争(泛指)”(或者其它更好的称呼)等条目,然后将现在的“中国抗日战争”条目重定向到“抗日战争(中国)”。--Wengier 23:00 2005年6月15日 (UTC)
其实,像“街道办事处”这类已经专有名词化的称呼,一般最多只会有类似机构而没有完全一样的机构
就算其他地方也有,到时再扩充不就行了——百科全书毕竟是“书”,而人类社会本来就在不停变化中--zhouxiao 06:38 2005年6月17日 (UTC)

我还是支持使用中国抗日战争作为条目名称,带括号的方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段--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50 2005年10月25日 (UTC)

应该采用主从消歧义的方式

中文里面提到抗日战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指中国抗日战争。现在这样设消歧义页,导致无数的链接需要修改。--Louer 01:04 2005年6月16日 (UTC)

這個問題好像前些的南北朝,其做法可以參考。此文章内容可以命名中国抗日战争或抗日战争。另將其他地方的抗日战争放在抗日战争 (消歧义)zzz....很睏 (叫醒我) 01:07 2005年6月16日 (UTC)
嗯,南北朝的做法确实值得参考。不过现在还有人(比如User:Sl)建議合併抗日战争及抗日战争 (各国),并只留下抗日战争及中国抗日战争两个条目。所以如果还有好的建议的话最好再讨论一下。--Wengier 01:19 2005年6月16日 (UTC)

其他各国的抗日战争实在比例太小,如Louer所说,相关连接也大部份是指向抗日战争(中国)的。无论是基于中文语言的现实还是wiki的内容,始终觉得应该保留‘抗日战争’条目特指中国的抗日战争,而其他抗日战争如有歧义再命名比如‘抗日战争(东南亚)’。

  • 抗日战争(各国)
    • 抗日战争--特指中国的。
    • 抗日战争(朝鲜)--特指朝鲜的。
    • 抗日战争(东南亚)--特指东南亚的。
    • 抗日战争(美国)--特指美国的。

其实,在中文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战争虽然是在抵抗日本的,但是并没有定义为抗日战争吧?例如,美国抗日战争?好象没有这种名词吧?请大家多问问其他国家中文使用者的意见,否则可能是我们肆意把名字命名给人家。

总之,我认为就是不要自己创造词汇,wiki毕竟不只是面向我们这几个在此讨论的人,它要让大多数中文使用者看得懂。如果为了追求文字上表面的中立,而修改一个已经约定俗成的被几代人接受了的历史定义,恐怕造成的麻烦比带来的好处要多的多。所以,建议采用上述命名结构,至于中立的争议,我们是不是应该多多修改在内容而不是名称。--★Suchoj (☏) 19:43 2005年6月19日 (UTC)

我觉得可以采用上面的树型结构很好,NPOV就是要多放观点的存现,如果有人认为这样合适,写上来吧,如果有人认为那样合适,也写上来吧,大不了做个重定向就好了。衣水的人 14:35 2006年3月23日 (UTC)
美國沒有“抗日戰爭”這種說法,但東南亞其它國家確實有。其實“抗日戰爭”這詞有三種意思,第一種是特指中國抗日戰爭,即現在的“抗日戰爭 (中國)”;第二種是指東南亞其它國家的抗日戰爭;第三種是以上所有這些國家的抗日戰爭的總稱。另外我們並沒有“创造词汇”(我上面的留言中已說明過),衹是在對“抗日戰爭”這詞的各種用法進行消歧义。--Wengier 21:39 2005年6月19日 (UTC)

建议参考南北朝

看了大家的讨论,觉得目前的抗日战争及其消歧义非常之混乱;又看了南北朝的消歧义方法,觉得该条目非常之清楚,如果要投票,我投南北朝模式一票。--Pashan (留言) 21:46 2005年6月19日 (UTC)

参考这种模式我完全支持,不过有一点要注意,那就是因为不像“南北朝”,“抗日战争”这词也可以做为各国抗日战争的总称,而且各国的抗日战争之间也是有着密切联系的而不是各自独立的,所以如果完全照搬那样的消歧义页可能会造成一些问题。--Wengier 22:00 2005年6月19日 (UTC)
坦白说,其他各国抗日战争,甚至都没有写,无论是朝鲜的或是新加坡的(二战时新加坡并没有建国,何来新加坡抗日战争?或者马来西亚抗日战争确切些)。那么,既然目前存在的其实就只有中国的抗日战争,那么就应该避免横生枝节,例如南北朝,如果大多数现实存在的定义和链接都是中国的,就没有必要一定通过各国南北朝转一下;注明一个消歧义链接,则既清楚又快捷,何乐而不为?--Pashan (留言) 22:07 2005年6月19日 (UTC)


我现在正在写入各国的抗日战争条目,请不要做成“抗日战争(消歧义)”,而是做成“抗日战争(各国)”这个总“抗日战争”条目,首先对这个词进行总解释,然后链接到各国的抗日战争条目。不像“南北朝”,各国的抗日战争是有密切联系的,并有一定的歧义,需要进行一个总体说明。--Wengier 22:23 2005年6月19日 (UTC)
辛苦了:)
如果要合并的话,建议保留(消歧义)而不是(各国),因为各国并不能全面诠释各国家地区不同时期的抗日战争,例如,新加坡,抗战时期不是国家;又例如,东南亚,华人华侨不是国家。--Pashan (留言) 22:24 2005年6月19日 (UTC)
那好吧,就这样办。不过不应用“抗日战争(东南亚)”这个单独的条目,而是应该各自分开或者在消歧义页中总说。--Wengier 22:29 2005年6月19日 (UTC)

嬰兒照片

條目中有一張照片, 是一個嬰兒在鐵軌上啼哭. 那張照片可能是安排的. 我曾在一個報導上看見拍攝這張照片的過程(一段舊的影片), 是為了配合攝影師的要求, 請人將嬰兒抱到鐵軌上再離開... 所以我建議替換其他照片 阿牛 02:00 2005年6月21日 (UTC)

那么火车站是不是也是配合摄影师而炸的?婴儿的亲人及其他无辜旅客是不是也是为了配合摄影师而被杀的?摄影师选择拍摄角度是难免的,但是,他没有制造虚假的事实,他的镜头在记录史实--那些侵略者制造的悲惨历史瞬间。--Pashan (留言) 11:00 2005年6月21日 (UTC)
see here[1]--肉丝跑蛋 (留言) 18:10 2005年6月21日 (UTC)

苏联

目前新加入的大段关于苏联在抗战中行为的文字,我认为应该单独列条。否则每个跟中国抗战有关系的国家都可以写出这么一大段来,就没完没了了。

另外,对各国抗战期间对华对日态度,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在中日战争成为世界大战一部分之前,没有理由要求各国直接一定要支持中国抗战。不管各国援华后面有多么复杂的背景,是不是全心全意,别人总归在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帮助了。就算不感谢,至少也不应该在一小段提到援助的文字后面就加上几大段对其“险恶用心”的分析。我以为这才是我们应有的气度。(这样的分析应该单独进行。)至于因为意识形态,单方面抹煞美国的帮助,或是抹煞苏联的帮助。就更不应当了。--louer (talk) 15:45 2005年6月23日 (UTC)

确实如此,当时世界的局势本来就非常复杂,各国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就不得不牺牲自己盟国的利益,或者“背信弃义”,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斯言善哉。所以,不管美国、苏联还是英国,只要他们出于本国利益而帮助过我们,我们就应该感激,至于他们什么目的,我们可以少说,因为我们得到了我们所得到的。--冰封沙漠 要发飚请找我:-) 16:01 2005年6月23日 (UTC)

请认真考虑一下这个条目的命名和内容

我认为现在消歧义形式的命名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抗日战争 (xx)”条目有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在消歧义页面抗日战争中列出的一系列命名在当地的语境中是否真实存在。在不使用中文的地区比如缅甸,对当地在二战的历史陈述真的是叫作“抗日战争”吗?

第二,抗日战争这个条目究竟是要表达什么内容。在中国领土上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中国参与的抗击日本的战争?华人参与的反抗日本的战争?还是全世界反抗日本的战争?或者,仅仅是现在存在于各地对于那场战争的体验?(比如新加坡在二战时并不是一个独立行为的实体,建立抗日战争 (新加坡)这样的条目是不是有必要)。

第三,二战远东战场是一个整体,也许大陆战场、太平洋战场的联系不是那么直接。但是像现在这样分成中国、马来亚、缅甸、新加坡有必要吗?这样能准确的表达当年战争的线索和事实吗?请大家考虑。

我有一点感想。百科全书的编写最终的目的还是高质量的条目,NPOV等等准则最终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它们是保证高质量条目的手段而不是编写条目的目的本身。我感觉前面的讨论里面,是不是过多的考虑了这些准则,而忽视了如何保证条目本身质量——至少要保证条目叙事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条目的内容扩充了,可以修改条目的标题使它更合身。可是反过来,因为条目的命名有POV争议就分割原来还有些逻辑性的内容,制造一些可能并不存在的表述来满足“平衡性”,是不是有点削足适履了?--Alexcn 17:06 2005年6月27日 (UTC)

我也又类似的疑虑。在试图消除“中国中心”的同时,是否又落入了“华人中心”的陷阱。东南亚各国的非华族,也这样称呼吗?事实上,东南亚各国非华族对二战的态度都是个问题。比如我所知道的,缅甸人民在二战初期是支持日本,反对英国及其盟友中国的。--louer (talk) 17:20 2005年6月27日 (UTC)
緬甸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其對日本的態度一變再變。一開始緬甸獨立人士(非所有緬甸人民)確實是支持日本的,不過後來又轉向同其他緬甸人民一起支持英美,抗擊日本。--Wengier 17:23 2005年6月27日 (UTC)
其实这是不少东南亚国家的一种普遍心态(还有比如越南)。英国,法国,日本,中国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帝国主义,二战于他们而言,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而他们要乘此机会或得民族独立。所以什么时候“抗谁”纯粹取决于形势。--louer (talk) 17:31 2005年6月27日 (UTC)
缅甸、菲律宾、马来亚、新加坡,还有越南、印尼等等,是不是战争中的一方呢?这些国家当时都甚至没有独立。比如抗日战争 (菲律宾)明显是指菲律宾反抗日本的战争。可是事实是菲律宾当时是美国殖民地,日本的作战对象是美国军队。印尼是荷兰殖民地,中南半岛是法国的殖民地,马来半岛是英国殖民地,等等。在战争中只有各个战场,作战双方是日本军队和盟国军队。即使要分开来写,也要按照当时的相对对立的战场来划分,而不是现在的国家疆域。--Alexcn 17:33 2005年6月27日 (UTC)
現在的條目倒不是按照目前的國家疆域來划分的,比如“馬來亞”現在就不是國家。不過我同意louer提到的“华人中心”問題,因為當時主要是東南亞各地的華人提出“馬來亞抗日”、“星洲(即新加坡)抗日”、“緬甸抗日”等概念的(這些概念當時就確實在華人中存在)。其它民族的真實想法則未可而知。--Wengier 17:38 2005年6月27日 (UTC)
“抗日战争”是华人用词,是华人世界的体验,所以它本来就是NPOV的。如果条目按照条目名称的意涵来写,主要写中国和华人体验到的战争,其实是可以相当程度的避免BPOV的。问题是我们把“抗日战争”的意涵向外拓展了,用到了非华语世界上,试图也用抗战来描述其他地域的战争体验,所以有了抗日战争 (缅甸)这样的条目。我们都感觉到这个条目有BPOV的问题,我觉得实际上BPOV产生的本身在于我们对抗战意涵的过分外延,而不是缺乏名称的平衡性。所以建立消歧义无助于使我们的表述NPOV。只有还原“抗战”这个词的语境才能比较妥当的解决BPOV的问题。 我的意见是抗日战争主要记录中国和华人参与的二战历史,另外还需要一个条目综述整个二战远东战场,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这样各个战场和各地人民的活动都可以公平的记述。--Alexcn 17:46 2005年6月27日 (UTC)
Wengier兄,我们先跳出我们亚洲的立场。请想想,在我们的认识里面,二战的欧洲战场最多只是分成东线、西线、北非等几个战场。我相信在波兰、法国、比利时、挪威等等国家都有类似于你提到的“马来亚抗日”“星洲抗日”这种说法,但是我们不会去把它们单独看待的。--Alexcn 17:54 2005年6月27日 (UTC)
“抗日戰爭”這個名詞本身並非NPOV,衹是華人中對此戰爭存在的一種中文叫法而已。Alexcn,其實我對你那樣做並不反對,衹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還原“抗日戰爭”後,可能又會出現以前那樣的情況,即以中國為主,其他地方的抗日完全變成了點綴而已(還要考慮到現在的維基中文用戶以中國人為主)。第二,現在的“抗日戰爭 (中國)”條目已經相當長,將中國與其他華人的行動合並後會更長。第三,由於“抗日戰爭”這個詞對於不同地方的人來說有不同的理解,我擔心可能會再次像以前那樣每次一改動又出現各種反對聲音。所以,如果要對條目進行比較大的修改的話還請謹慎一點為好,望成功,或者再聽聽其他人的意見。--Wengier 18:06 2005年6月27日 (UTC)
“抗日战争”是华语世界的说法,所以用到华语世界之外的地方就会有NPOV的问题了。我的意思是把抗日战争这个词的内涵局限在华人的世界,只写中国战场和华人抗日的事件,而不是用这个词指代二战在远东的所有事件。对于远东战场,我建议新建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把中国、朝鲜、东南亚太平洋战场的内容都包括进去。条目大改应该再等几天,等讨论成熟以后大家一起修改如何?--Alexcn 18:17 2005年6月27日 (UTC)
那行,同意您的意見,等讨论成熟以后大家一起修改。不過“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战场”這個條目名詞本身似乎有待商榷,也許有更好的名稱可以指代當時二战時在远东和太平洋战场的所有事件的。比如日本就存在大東亞戰爭這樣的統一叫法,那中文中有較好的對應名稱嗎?--Wengier 18:28 2005年6月27日 (UTC)
名称还请大家讨论。不过我以为你说要找一个中文表述跟大东亚战争对应,这种说法是非常非常不妥的。--Alexcn 04:35 2005年6月28日 (UTC)
當然,我並不是說要找一個中文表達跟大東亞戰爭對應,衹是希望大家能想出一個比較好的能表達出並指代二战在远东和太平洋戰場上的所有事件的名稱來,試著給大家一點這方面的啟示。您可能誤會了。--Wengier 04:38 2005年6月28日 (UTC)

難民

英文版的說是9500万難民:In addition, the war created ninety-five million refugees.

中文版是90万。

到底哪個對?--wooddoo (呼…) 10:22 2005年7月1日 (UTC)

英文版应该是对的,中文版最初也是这个数字。也是后来被破坏了。看来有人持续的恶意破坏此页面。希望大家多多关注。--louer (talk) 14:29 2005年7月1日 (UTC)

抗日战争名称之由来

条目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简称抗日战争。",抗日战争在民国时期就有了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之说,很奇怪。--Pashan (留言) 21:11 2005年8月29日 (UTC)

抗日战争之各地称呼

Alex兄: 抗日战争是一个不应该属于某个国家的专有名词。

“把中文世界的表达强加到其他地区的表述,有些不尊重当地人民”,对于你这句话,我看了我真的很生气!难道你在说我不是马来西亚人吗?你也好像在说我不是中文使用者!只有中国人才是中文使用者!我郑重的说一次,我的母语是中文!我是100%土生土长,在马来西亚受教育的马来西亚人!请你尊重这里各地的中文使用者,不要把其他地区的中文使用者当作不是该国家的人民。请你避免中国中心!在马来西亚,我们也一样叫的抗日战争,我们的教科书就是这样写的。在新加坡也一样,也是这么称呼的。所以你绝对不能“说强加到其他地区”,这本来就是我们这些国家的历史,何来的强加!我们本身自己也这么称呼!我们的历史书是我们自己写,不是使用中国教科书!也不是请中国教育部帮我们写的。。。所以不存在强加的谬论,如果按你的逻辑把“抗日战争(中国)”=“抗日战争”,那才真的是不尊重当地人民,因为这样的做法让我觉得你在说马来亚是中国的一部分,所以马来亚的抗日战争要放在中国的抗日战争下。

这里是维基百科,名词不应当属于某个国家专有的!除非那个名词本来就是专门指那个国家的东西。当一个名词出现在不同国家时或该名词是一个广泛的名词,我们不应该将该名词“国有化”,也不应该将名词“狭义化”给某个国家使用。你现在说“抗日战争”等于“抗日战争(中国)”我觉得你的行为等同在将中文“中国私有化”!这样的行为就是中国中心。

关于你说,“进行战争双发的只是宗主国军队和日军”,可见你不太了解英属马来亚和英属新加坡的实际历史!虽然是殖民地,但不代表当时这里的人没有自己的国家!一个国家不一定要在自己人民统治下才算一个国家。日本当时侵犯东南亚,对这里的人而言,仍然是侵犯本国的领土,而非英国的领土,当然英国人认为是他们的领土被侵犯,但是这里的人并不这么想!另一方面,当时在英国军队里,就有不少马来亚和新加坡人参战!所以不管你认为是谁的领土被侵犯,反正在参与反抗日本的战争中,就有一大部分的人是来自马来半岛和新加坡岛。这点无论是在英国历史或是马来西亚历史或是新加坡历史。。都是没有争议的。

请看看一下东南亚各国的抗日战争:

战争的定义不一定要宗主国对侵犯国。。也可以是人民对侵犯国的战争,或是人民对人民的战争!!!只要两方有敌意,并且发生战斗,就是战争。

最后,希望你可以跳出以中国作为中心来看抗日战争。也希望你将来在编辑的时候避免将某个词汇“国有化”。因为这是非常不公正的。不管你的理论多么强力,特别将一个属于大家的名词“国有化”是对中文的一种伤害。请记得中文不是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在使用。看看英语这个国际语言,名词就是名词,不会特别将某个名词“国有化”或保留给某个国家,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以非常明确的形容词来说明!“抗日战争”一词从字义上来看,不代表任何国家,如果将“抗日战争”国有化,是对中文发展成世界语言过程中的一种伤害,暂不论是否对其他国家的人公不公平,但是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同时也在将一个名词“模糊化”,已违背了维基百科的精神。--阿仁 16:09 2005年8月30日 (UTC)

回阿仁兄。看到你很生气,我也很难过。不过请你不要急着给我戴“中国中心”的帽子。
也许你能注意到,我说的是把“抗日战争”这个名词从“中文世界”(不是中国)推广到其他地区是不合理的。也许你我对“中文世界”的理解不一致。你并没有提到缅甸、朝鲜、菲律宾有“抗日战争”的说法,我也没有说在东南亚没有,是不是?我的观点分成两部分。首先,对于中文世界之外的缅甸、朝鲜、菲律宾,并没有这样一个“抗日战争”的表述,我们生造一个,不合理。另外,对于东南亚的情况。南洋有很多华人,这就是我用“中文世界”而不是“中国”的原因。请注意,我持的观点是东南亚的情况不应当“一国一条”,理由是割裂战争的进程和内在的逻辑,而不是前面对于非中文世界的“不存在表述”的理由。我建议将东南亚的战争写在一个条目当中,或者作为“太平洋战争”的重要一章,里面提到当地“抗日战争”的情况。
另外,我不会以中国中心的立场讨论问题。我提出合并条目的目的,完全是为了条目质量考虑。因为我相信是条目的质量,而不是维基的NPOV这个“政治正确”的准则是第一位的。在这里,我认为抗日战争(朝鲜、缅甸、菲律宾)是因为政治正确伤害到条目质量的例子。而东南亚的情况比较复杂,我前面没有把他和前三者分开,伤害到了阿仁兄的感情,在这里道歉!--Alexcn 05:04 2005年8月31日 (UTC)

我接受你的道歉。

回归正题。关于朝鲜和缅甸,我不清楚他们的历史。所以无法回答你的问题。但我不清楚,并不代表它是否存在,我认为需要查证。对于菲律宾,就我从英文版所知,菲律宾的确有抗日战争。另外,关于当时很多这里的华人仍持中华民国国籍的问题。必须声明,不是全部的华人都拥有中华民国国籍,举李光耀这个例子最明显,他没有中华民国国籍。他持的就是英属新加坡的“国籍”。当时很多马来亚和新加坡人确实有中华民国国籍,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人持有马来亚或新加坡的国籍。也有很多人两者都有。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独立后立法规定,要做马来西亚或新加坡公民,必须放弃其他国籍,这条例主要是针对当时拥有两个国籍的人。另一方面,我必须强调,当时抗日的人不只只有华人或华侨。还有很多种族也加入抗战行列。尤其是印度人。所以不能说新马抗日只有华人在干,其他种族也有份。

对于你说的东南亚抗日战争归为一类的说法,我坚决反对。东南亚有11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如果中国有个条目,其他国家也可以。而且现在是因为没有人去写东南亚各国的抗战情况,所以才那么少东西。要是真的写起来,绝对不是三言两语可以完的。你参考英文版的抗日战争(某某国)你就明白我的意思了。到头来还是需要分开。

我认为主要干条目好像“太平洋战争”这个条目,可以大略介绍各国的情况。但是,如果要说到每个国家的详细情况。一个条目是不够的。必须分开来写。而分开来之后,就是像现在的“抗日战争(某某国)”了。至于好像朝鲜这个国家是否使用抗日战争,的确值得思考。或许应该先了解韩国和朝鲜的情况,以及当地人是怎么称呼的才来定案。

抗日战争的表面词义就是,某个国家的人民或政府以武力反抗日本占领该国的行为。所以,除非那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没有反抗。否则,那个国家就有“抗日战争”的存在。--阿仁 12:48 2005年8月31日 (UTC)

抗日战争的表面词义就是,某个国家的人民或政府以武力反抗日本占领该国的行为。所以,除非那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都没有反抗。否则,那个国家就有“抗日战争”的存在
你对抗日战争的定义我实在无法同意。按照同样的逻辑,苏联的卫国战争在中文维基岂不是要写成“抗德战争”了。你也承认朝鲜的情况值得思考,但是请想想,朝鲜的情况和你说的东南亚11国又有什么不同?那里没有反抗吗?在韩国的网站上只提到“独立战争”、“独立运动”、“武装抗日斗争”,搜索整个网站,没有“抗日战争”的说法。而且,你说的东南亚11国当时又在哪里?我知道你说的是不同的地区,可是,如果他们属于同一个东南亚战场,为什么不写在一个条目里面?如果他们又各自不同,为什么又一定得用同一个名字“抗日战争”?这是矛盾的。
另外,你也提到在东南亚抗日的不只是华人,那么请问,其他人对那场战争怎么称呼?为什么一定要采取华人的说法,这样就一定公正吗。--Alexcn 10:37 2005年9月4日 (UTC)
如果你觉得可以给一个这样的称呼,可以阿,我想。“抗德战争”在语法上也是没有问题的,NPOV就是由若干POV达成的平衡。衣水的人 14:53 2006年3月23日 (UTC)
我也同意Alexcn关于东南亚11国合并到一个条目的看法,首先因为当时并没有独立的东南亚11国,以现在的国家划分情况去分类当时有失妥当。其次日本在东南亚的战争也不是依照不同国相割裂的,而是一个整体,就好比德国占领欧洲的过程,从波兰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都是一气呵成,一个整体,很难割裂成不同的条目。对于这种大规模的战争窃以为还是按照大的战区分类较好,例如欧洲战区、东亚战区(其实主要就是中国)、太平洋战区等,至多把东南亚从太平洋战区独立出来,如果再要从东南亚战区里面分出11个小条目,实在是......咳咳。这样说来我老家常熟也可以写一个条目抗日战争 (沙家浜)^_^;另外关于名称我倒觉得不必太较真,但是有一点,我不能同意“战争的定义不一定要宗主国对侵犯国。也可以是人民对侵犯国的战争”国与国和国与殖民地还是不一样的,对于殖民地来说,如果日本胜了不过就是换了一个殖民者,难道英法殖民者就不是侵犯国?他们只不过是早一步而已,他们先下手就为强,日本后下手就该遭殃?对于前面的殖民者的反抗就叫独立战争独立运动,对于后来的殖民者就叫抗日战争?逻辑上明显不中立,厚此薄彼,如果按照公平的原则,要是有抗日战争xxx也该有抗法战争抗英战争,如果那些叫xxx独立运动,那对日也应该叫xxx独立运动,否则就等于在暗示英法的殖民统治是合理的,是代表当地人民利益的,只有日本才是在侵略!--3dball 11:36 2005年9月4日 (UTC)
可以按一个大的战区进行表述。但考虑到维基的当世应用,分成若干国未尝不可。不必一刀切,怎样描述好就怎么办。你说的“关于名称我倒觉得不必太较真”我觉得挺对。呵呵,这个讨论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已经确定了方案。但还是想评述一下你的意见。衣水的人 14:53 2006年3月23日 (UTC)

应该按照中立的事实来写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总体政策是“一分抗日,二分打顽,七分发展”。中共最高领袖毛泽东也指出了中共对于抗日的统一认识:“一些同志认为日本占地越少越好,后来才统一认识:让日本多占地,才爱国,否则变成爱蒋介石的国了”(《庐山会议实录》(河南人民出版社,1996)第182页)。有出处的实际情况绝不应该被掩盖或者篡改,如果处处有问题可以指出来。历史要用良心来写。 --Wikinu 16:20 2005年9月16日 (UTC)

[2]中没有找到你的引用出处。为什么有的人总拿意识形态说事呢?--61.237.234.209 16:39 2005年9月16日 (UTC)
这本书到底几页?2页?20页?200页?。。。?毛泽东这短段话可是“国家机密”,怎么能随便泄漏?新闻出版检查部门应该承担传媒控制不力罪 Haizitan 17:13 2005年9月16日 (UTC)

不过有一点肯定是事实,毛泽东领导的中共军队肯能不爱蒋介石领导的中国,他们的任务是要“武装保卫苏联”,《苏日互不侵犯条约》苏俄尽管对包括满洲地区在内的中国主权和利益造成了严重的侵犯,但是毛泽东还是乐意做老毛子的狗腿子,这就很对不起国人了 --爱国者

抗日战争是谁打的?

我建议删除这一条,答案一目了然,中国抗日是在中国共产党和中中国国民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一个在正面战场,一个在敌后,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国民党的郝梦领,张自忠都是民族英雄。共产党的杨靖宇,左权也都是铮铮铁汉。抗日缺了谁都不行。我们不能不顾事实,非说谁抗日,谁不抗日,这都对不起双方长眠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勇士。我们不能这样。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客观中立。现如今,台湾的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加入了中共抗日的内容,中国大陆最近播放的纪录片《抗日》也加入了国民党抗日的内容。这说明双方都开始承认对方的抗日功绩。在双方都比以前客观的情况下,我们还在这里争什么,客观的表现两党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是本条目的。而“抗日战争是谁打的?”这样的伪命题我们应该删除。--Cys 10:35 2005 年9月17日 (UTC)

支持删掉这一节。维基百科只需要记述事实,类似于“谁打的”这样的主观评判应该由读者自己根据条目的内容去判断。--Alexcn 10:45 2005年9月17日 (UTC)

抗日战争是谁打的这样的话题的确没必要放在条目中。可以把有关方面的表面态及实际方针的真实情况写到有关部分去。尽管中共总体的方针是令人失望的,但是共党党员也有爱国不唯苏联命令及一己私利而存的。凡是抵抗侵略的国人,都是民族英雄。由于现在中国依旧是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所以在这里要有中立的观点,很多的谎言就不要写进去了。另外,可以将有关部队的作战、伤亡情况写完整点。 --218.81.95.233 02:37 2005年9月18日 (UTC)

关于张学良

本条目写的关于九一八是张学良下命令不抵抗的,这本身没有错,但我觉得应当写当时中央政府的态度,张到底是执行中央的命令还是违背中央的命令,这对于蒋介石和张学良这两个历史人物的评价都挺重要的。在维基蒋介石这个条目中,认为是张学良自己下的命令。但应该有其他的证据,经历着一事件的人很多,也应有其他人的说法。不知我的提议对否?--219.147.57.89 08:12 2005年9月19日 (UTC)

質量提升計畫

*移動自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票选主题

在《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唐德刚记录、王书君著述)的第四十五章中 张对唐德刚教授说: 我要郑重地声明,就是关于不抵抗的事情。九一八事变不抵抗……那个不抵抗的命令是我下的,说不抵抗的命令是中央的命令,不是的,绝对不是的。

中华民国的卫国战争

 抗日战争就是亚洲第一共和,大中华民国的卫国战争。

支持

  1. Alexcn
  2. 中原俊男 11:21 2005年2月3日 (UTC)
  3. vankey
  4. 咕咕咕 07:13 2005年6月19日 (UTC)
  5. Droxiang 17:26 2005年7月4日 (UTC)
  6. 瀑布汗 瀑布屋 16:11 2005年7月22日 (UTC)
  7. 大维 10:34 2005年7月31日 (UTC)
  8. 归去先生 12:49 2005年8月9日 (UTC)
  9. Realwonder 12:23:30 2005年9月20日 (UTC)

反对

  1. 其实我并不反对提升原先的抗日战争 (中国),但是无奈这个条目已经变成了消歧义条目,原先的投票已经无效了,而消歧义条目本身又无太大提升必要。--这个人很懒,什么也没留下:D Image:Nomorecommunism.gif 10:49 2005年7月31日 (UTC)
  2.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24 2005年9月20日 (UTC)
  3. --Blauncher 05:28 2005年9月28日 (UTC)

评论

  • 现在的内容太杂乱,而且没有条理。建议在现有材料的基础上扩充内容、明晰结构,争取达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准。--Alexcn 08:08 2005年1月26日 (UTC)
  • 今天听别人说正在准备抗战胜利60周年的材料,才想到就要到来的8月15日正是60周年纪念日。我推荐他到这里来找些资料,才发现这一题材还不完善,还有很多扩充的余地。正想提议,发现原来已经列入条目质量提升计划中了,还有这么多人的支持。了解这一方面的人会比较多,感兴趣的人也比较多,把条目质量作大的提升也算咱们中文维基百科对抗战胜利60周年的献礼吧。--大维 10:42 2005年7月31日 (UTC)
*移動結束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看了对话页的关于条目名称的讨论之后,原本以为行文里不会出现这类有分歧的用语,但还是出现了,就是这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这有同盟国中心嫌疑哦!!应该统一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吧?Fugu 02:29:33 2005年10月23日 (UTC)

平型关战役

有关平型关战役的争论很多,能否把多方面的意见全部写进去呢?

还有,怎么不能注册用户?


  • 你可以去平型关战役这一条目中去补充,没必要把所有相关信息都嫁到抗日战争这一个条目里。否则光这一个条目就可以写成一本书了。

Iamdavidtheking 07:08 2005年12月24日 (UTC)

战役列表

战役列表有问题,什么是“我方”?是说中国方面咯?还是指日本方面? 另外,共产党军所打的大部分均为游击战,比如反扫荡、反清乡之类的,不知道这算不算?另外,歼灭日方有生力量不一定得用大的战役来表现的。说实话,国军在前期表现很好,但后期的技战术水平就不敢恭维了。--冰封沙漠[[user_talk:枫...秋絮|要发飙请找我]] 08:18 2006年3月21日 (UTC)

歷史

這條目寫的實在很令人不敢恭維,全篇幾乎延續了「抗戰是共產黨打的,國民黨一點都只會礙事」的口吻。如果可以,我想請有心的人,能夠考量據其他語言版的維基來增修。--winertai 17:37 2006年5月13日 (UTC)

拜託,不要再在傀儡政權的名字前面加上偽字,這有違中立原則的,這幾天我在維基單是替各位刪去那些偽字都不知花了幾多時間Desmondsham 19:55 2007年1月18日 (UTC)

太多空白頁了

真是汗顏,英文維基百科在這項目上的資料遠超過於中文維基

我打算擴展所有空白頁和小短篇, 希望有人能跟我一起 呵呵

優良條目評選

移动自“Wikipedia:優良條目評選

英文版的資料比較整齊及有條理

英文版的資料比較整齊及有條理--Lmmnhn 07:00 2006年10月3日 (UTC)

更改地图

开头地图有问题,将麦克马洪线视作确定边境有违中立。东北虎 02:37 2006年10月19日 (UTC)

再次提醒。东北虎 07:28 2006年10月23日 (UTC)

wiki上的边境线以实际控制线为准,这没什么不中立的。不过,不知道当时的实际控制线是不是麦克马洪线。--的的喀喀湖上的幽灵(talk to Louer) 00:21 2006年10月24日 (UTC)
wiki的中立政策并不意味着地图只标实控线。客观中立是说,客观事实以及客观存在的各方观点(要求可查证、非原创研究)都要公正的反映出来。既然英国1914年主张麦克马洪线(作为盟国,英国当时是否还提出这个问题是个疑问),而中国政府一向拒绝承认此线,这两种观点只有都表现出来才是中立。和是否实际控制无关。--Alexcn 03:04 2006年10月26日 (UTC)

谁说本站上的地图是以实际控制为标准?如果真按实际控制那整个西藏都不在民国政府实际控制下。实际控制限与国界线在标识上应有区别。东北虎 04:55 2006年10月25日 (UTC)

再次提议。东北虎 16:51 2006年11月10日 (UTC)

第二次优良条目评选

以下内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 抗日戰爭 (中國)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分類:戰爭與軍事 - 戰爭--沙田友 17:09 2006年11月27日 (UTC)
    • (+)支持--惡德神父 02:50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意見,对于这样一个大型的条目,所列参考资料的数量太少了。--长夜无风(风言风语) 04:49 2006年11月28日 (UTC)
    • (-)反对--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28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支持--蜜蜂 (Talk) 09:35 2006年11月28日 (UTC)
    • (+)支持--Onsf 16:07 2006年11月29日 (UTC)
    • (-)反对,不是舊事重提,光是條目名稱就多有爭議。--winertai 02:51 2006年12月1日 (UTC)
    • (+)支持,有爭議的條目太多。但查閱者會輸入這一詞條來檢索,就該提供之。條名爭議可在本文說明。洛卡其 05:11 2006年12月1日 (UTC)
      • (:)回應,呵呵,不是抬槓,我想任何一個場所,沒有多少人會用「抗日戰爭 (中國)」來檢索這條目。你是嗎?--winertai 06:49 2006年12月1日 (UTC)
      • (:)回應,呵呵,不是重新定向了嗎?這條只寫中日部分,法屬越南和英屬緬甸也有抗日戰爭,條名是可以精確一點。洛卡其 09:48 2006年12月1日 (UTC)
    • (+)支持--Iflwlou 18:31 2006年12月2日 (UTC)
    • (-)反对,理由如下:
      • 命名—即「抗日戰爭 (中國)」本身就有問題,在中立上應該用第二次中日戰爭(參考英文版)
      • 稱呼—日本軍閥是甚麼意思?很明顯是貶低日本軍(即使是侵略國),即不中立。
      • 缺少—戰役列表中多為空白,可以的話可暫時隱藏。
      • 文獻—參考文獻太少(一個),以及參考資料不全面(中國側)。
      • 評價—歷史評價太短,令文章「有頭威,無尾陣」。
      • 還有其他關於中立上(主要是地方觀點)及證據上(嚴重欠缺)的問題,不在此一一指出。

但,這條目在分段、文字、條理上都不錯,如果能修正是一條好條目。 --すぐる@武蔵 17:05 2006年12月3日 (UTC)

第三次优良条目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