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P. LEAGUE+/存檔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聯盟名稱

  • 目前官方只有給出英文名,所有中文名稱皆為媒體所寫,且不統一。
  • 官方名稱中有空格與否皆有出現,建議空格議題日後再檢視。
  • 簡稱如果沒有比翻譯名稱簡短,就不可能叫簡稱,實屬報導錯誤。
  • 所以建議名稱目前只使用官方直接給的名稱,媒體報導都是二手資訊。

Ec75413留言2020年7月21日 (二) 10:47 (UTC)

新手就是新手。-- 2020年7月21日 (二) 10:54 (UTC)
那你是食古不化,迂腐陳舊,不明是非、不愛溝通的老手嗎?--Ec75413留言2020年7月21日 (二) 11:11 (UTC)
原來編輯水準低落、不會正確列來源、很愛用FB當來源、搞壞許多條目的人還是會使用中文誹謗他人,可喜可賀。-- 2020年7月21日 (二) 11:35 (UTC)
那你是承認你是食古不化又不愛討論囉?引述某某人或官方單位說了什麼,原來還要懇求記者大人們先寫入新聞,然後再引用他們第二手資訊。我當然知道wiki系統判定臉書為不可靠連結,但正確性、第一手、整合性、代表性,難道這些沒有比wiki系統的引用可靠性重要?東砍西砍,把各條目砍到跟國中課本一樣精簡但無趣又沒因果脈落的人就是你們嗎?如果你真的是資深Wikier,那就去整理那些資訊,不要只會砍文,難道都一定要有記者先幫你整理,你才會整理嗎? 說我是條目壞壞者,但你才是資訊破壞者,只會砍掉正確資訊而非整理。如果不是我叫你去看其他條目,你會把沿革改為歷史嗎? 記者說是簡稱,結果這簡稱跟中文翻譯一樣長,你就照著記者寫進來啦,難道資深Wikier都只負責潤飾並搬運新聞嗎?--Ec75413留言2020年7月21日 (二) 13:09 (UTC)
Wikipedia:可靠来源Wikipedia:维基百科不是什么;你說的都是維基百科的基本要求,原來你早就無師自通、明白維基百科的要求,我不知道你懂不懂什麼是「同行評審」,新聞文章就是維基百科的「同行評審」把關者。還有「篩選」的概念很重要,不要覺得任何有關東西都能夠列入,麻煩思考過再加入。然後我把沿革改成歷史根本又不是你的原因,別自己搞自嗨。-- 2020年7月21日 (二) 15:46 (UTC)
結果你根本沒回答到嘛,請問準則是要你非得這麼做嗎?你分得清楚評論文章和事實性文章嗎?在籃球界,記者艾迪會在臉書上張貼最完整的報導,因為實體媒體可能會有字數限制;黑人陳建州在臉書上說過的話,要寫進百科裡,第一手資料當然是臉書連結,我同意應該使用新聞連結作為備用與加強可靠性參考,而不是直接刪除臉書。要知道,陳建州雖然在籃球界現在地位舉足輕重,但還沒重要到各家媒體會把他寫的一字一句照抄進去,尤其籃球界報導常常版面不多,大部分都是記者精簡後帶過,導致沒有新聞把原本說過的話完整記錄下來。這些文章都不是評論。官方粉絲團的文章,更不可會是評論。目前看起來陳建州還沒要發新聞稿的意思,今天也是以非正式的餐敘取代記者會。在沒有新聞稿的情況下,在官方網站成立前,第一手官方文字稿就是陳建州和粉絲團臉書,記者再如何也只是第二手。
還有,百科不應該過於精簡導致給人可能偏離事實的印象。例如,在SBL條目中,由於年代久遠,所以只能簡單提到由林福德出面組織,由鄭志龍擔任召集人,加上社會球隊與朱壽騫籌畫超級籃球聯賽。結果誰做了什麼,誰付出比較多都不知道,後來的我們永遠只能說:SBL是林福德和鄭志龍推動成立的。
你以為我沒篩選嗎?陳建州近年的背景與經歷、整個籃壇環境,到今天職籃成立,資訊量非常龐大,我力求簡化,寫入關係性,而非記者有寫什麼我才提什麼。篩選行為涉及主觀,當我們篩選方式有衝突,為什麼你不是提出討論?這次討論還是我先提的,資深Wikier都是先砍再說,砍文者為大是不是?
大事年表/編年體為何重要?舉例來說,SBL條目上的2009年轉播權爭議紀錄得過於簡單,簡單到我難以得出誰是誰非的結論,我為了了解必須費上好大一番工夫,才能搞懂先後順序,誰反悔幾次。但如果事件發生當下就立刻記錄下來,就可讓查閱的讀者快速了解時間先後性與因果關係。維基百科有說不可以寫大事年表嗎?你直接砍掉什麼意思?不討論直接砍掉什麼意思?
再舉個例子,如果要你查出歷年SBL轉播權、選秀規則、洋將制度變化,不透過那個你覺得品質很爛的SBL條目,你能在一小時內查出來嗎?但這些東西不重要到不該被記載嗎?沒記載,大概就會有讀者搞不清楚,其實SBL曾經沒限制洋將身高和薪資。
如果你覺得主條目要適度精簡,那請你分出條目。
篩選需要大幅砍文者,請提出討論。修正有維基百科硬性規定依據者,請直接列出條款。我平常工作屬於集體創作型,如果遭遇衝突而未經討論直接砍掉,只會讓士氣大減,合作變得不愉快。尊重,是每次commit的基本。
Ec75413留言2020年7月21日 (二) 17:40 (UTC)
維基的基本要求當然要遵守,我不知你方針有沒有看過,維基原本就不使用一手來源,所以我才說新聞文章是維基百科的「同行評審」把關者,你不想遵守的話,我建議你改到個人部落格或架設個人網站。如果你覺得條目SBL有缺陷,麻煩自己找資料補正。維基百科從來就不建議在條目中使用列表模式展現能以散文體裁的內容,這也是有相關維護模板({{Diary}}、{{Prose}})的原因,自己去看看高質量條目是怎麼寫章節「歷史」。最後,尊重是你自己欠缺的,拜託多學習,多看看Wikipedia:新条目推荐/候选Wikipedia:典范条目Wikipedia:优良条目,向高質量的條目學習,曉得甚麼才是社群可接受的,別再合理化自己的行為。-- 2020年7月22日 (三) 13:06 (UTC)

「最後CBL因湊不到4隊而喊卡」不周延而有偏頗可能

你以為我為什麼當初只簡單寫失敗?(還是你根本很驕傲看都不看就砍了?)當時的背景必須考慮,這是政府追求政績,由立委帶頭推動的職籃,同意加入者包括金酒、台啤、台銀,全是公股球隊,沒有主客場制。同時富邦看到夢想家在ABL經營兩年後的狀況,很想主客場制。只簡單寫湊不到四隊而喊卡,根本會讓人誤以為是有心發展職籃者不到四隊。
同時為了避免過度的解釋,我「篩選」後,把幾個可能有關的的事實,作為職籃成立的背景描述。如果你說我認定有關因果是主觀,那麼你篩掉他們你覺得無關也是你的主觀。那麼,不如攤平給讀者,讓他們決定誰有關誰無關。
再連你前兩句一起看,「因SBL聲勢呈現下滑,...出現CBL」,這個就是因為過度精簡導致不得不過度解釋的例子。SBL聲勢下滑和出現CBL有什麼關係?如果是籃協自己不想辦職籃,那當然得另外成立職籃啊?而主要的推動者蔡易餘才是最該被寫入的因吧?SBL聲勢下滑我覺得是P聯盟成立的原因之一,但我可不覺得是CBL成立主因,你為什麼這樣寫?這就是你說的精簡嗎?為了精簡而加入更多的解釋嗎?
過短的資訊就像國中歷史課本一樣,根本搞不清楚CBL如何可能影響P. League+,甚至還容易被誤導。你以為的瑣碎卻是息息相關的訊息。過於精簡只會讓人容易得到片面的訊息、為了讓兩個看似無關的簡短訊息連結再一起,更容易放入主觀解釋。
Ec75413留言2020年7月21日 (二) 17:58 (UTC)
我昨天原就打算建立中華職籃大聯盟,結果我卻在這花時間回覆你。而你想加入的內容麻煩加到台灣籃球#男子聯賽職業化,職業化是長期的過程,把這種內容加到任一聯盟開頭都不適宜。-- 2020年7月22日 (三) 13:06 (UTC)
原來討論是浪費時間啊,很傲慢呢。那條目都給你們幾百人編輯就好啦。維基百科何必開放「新手」編輯呢?不開放新手編輯,那也不會有人跟你吵了對吧,你就可以照著所謂的理想條目慢慢寫下去啦。對,慢慢寫,整天專寫wiki的人結果現在東西還漏東漏西。自己去查漏了什麼吧。有本事傲慢破壞性砍文,就給我寫出東西來。我不知道你開幾個副本,但我在乎是台灣籃球,不給人寫,你就給我寫出來。快寫。
Ec75413留言2020年7月22日 (三) 14:20 (UTC)
沒人不給你寫,是你自己不遵守維基百科的方針,寫東西不會篩選、不會放到正確的地方,媒體有提的內容你又聲稱有錯誤,這心態到底是在幹嘛。-- 2020年7月22日 (三) 14:30 (UTC)
聲稱有錯誤?所以你現在連邏輯都沒有囉。天啊,你們整理新聞資訊整理到變成基本是非能力都不分。這就是你們的維基?明知錯誤還要照寫?我甚至懷疑你對台灣籃球的了解深度,你寫得很像是門外漢看了一堆資料後寫出來的東西,平坦而欠缺起伏,點水而無從深入,不信第一手的事實,只信媒體轉寫的內容。維基方針並不是你破壞性砍文的藉口,砍文又能照自己的方式把該寫的寫出來,這種在我看來才有大聲說話的資格。如果維基方針是你破壞性砍文、拉不下臉討論的藉口,那們建議你們直接拉高編輯門檻,符合你說的「懂篩選」、「會放地方」,通過審核的才能編輯維基,這樣你也輕鬆對吧。你只是個不尊重資深研究者的Collector而已,你從來沒問過人這些資料的關聯性,我上面問的東西你一個也不敢正面回答。畏怯又傲慢。
如果你說我是新手,那請問你讀過大幅砍文的標準了嗎?也許真正適合你的是真正專業的百科全書,而不是這種人人可編輯的地方。那種百科全書絕對都是專業人士參與。加油,有本事的話就寫出讓我滿意的台灣籃球百科,當然照搬媒體的智障錯誤這種,以您的專家標準,當然是0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Ec75413對話貢獻)加入。
維基就規定不要使用一手資料,你到底有沒有Catch到。我編輯的目的又不是要滿足你,何須聽你這種不懂維基百科的外行人:Wikipedia:五大支柱。上頭早就說,不想遵守維基百科的要求就請去開設個人部落格或架設個人網站。給你可以學習社群編輯的範本,你自己又不學習,可笑。-- 2020年7月22日 (三) 15:17 (UTC)
笑死,破壞性砍文的人跟我說五大支柱。一開始你就先犯了不尊重,又犯了把新手嚇跑的原則。我認真開討論的時候你回我什麼?「新手就是新手」,顧左右而言他,閃避討論,是誰先放棄了五大支柱啊?而且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啊。
「在採用第一手來源時,需要極其小心。維基百科不應該對第一手來源進行任何解讀」誰跟你說不行?如果不行,真的,你們維基直接徵選編輯人員,把這些精神背熟而且可以遵守的才能編輯,不要一邊在那邊開放新手編輯,好像和藹可親,另一邊在那邊高標準砍文。而且,你到底有沒有看懂?第一,這是針對學術性條目,第二,裡面提到的是小心引述觀點。艾迪將完整的新聞報導放在臉書上,他會將事實與評論分得很清楚,裡面完整的事實就是其價值。官方粉絲團,又不是評論性和觀點性文章,根本沒有上述問題,我還得感謝你提點我,不然我還以為是因為臉書網站的不可靠性才成為不可靠連結的。不要墨守成規,這是你犯的第二大支柱。如果你真的覺得本條目具有高度學術性,那請你多上圖書館引用論文和權威書吧,你找得出來很多我就相信這是學術性條目。CBA中華職籃的新聞可以多找找90年代的民生報。加油,不要讓我失望。
Ec75413留言2020年7月22日 (三) 16:27 (UTC)
我編輯不是要取悅你的,別自嗨。新手只是描述事實,編輯10年了還是新手水平。給你方向學習,你又不學習。-- 2020年7月22日 (三) 16:44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