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啤律

坐标3°7′50″N 101°43′23″E / 3.13056°N 101.72306°E / 3.13056; 101.7230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啤律
联邦直辖区吉隆坡市的次分区
Jalan Peel
其他文字转写
 • 爪夷文جالن ڤايل
 • 淡米尔文பீல் சாலை
啤律街景
啤律街景
啤律旗帜
旗帜
啤律徽章
徽章
格言:Bersedia Menyumbang, Bandar Raya Cemerlang[1]
Ready to Contribute towards an Excellent City
“准备为一个优秀的城市做出贡献”
啤律在吉隆坡的位置
啤律
啤律
啤律吉隆坡马来西亚的位置
啤律在马来西亚的位置
啤律
啤律
啤律 (马来西亚)
坐标:3°7′50″N 101°43′23″E / 3.13056°N 101.72306°E / 3.13056; 101.72306
国家 马来西亚
联邦直辖区 吉隆坡
选区蕉赖
地方政府吉隆坡市政局
政府
 • 市长英语Mayor of Kuala Lumpur诺希山·阿末达兰
人口数据[2]
时区马来西亚标准时间UTC+8
邮政编码55100
电话区号英语Telephone numbers in Malaysia+6-03 22
车牌编码V或W
网站www.dbkl.gov.my

啤律马来语Jalan Peel)是马来西亚吉隆坡市中心东南部的一个区域,与半山芭葛京马鲁里花园为邻,名称来源于位置横贯其核心区域的啤律(Jalan Peel)。啤律是蕉赖的老社区,早期是政府宿舍及非法木屋区,随著吉隆坡市政府推行“零木屋计画”后,当地的非法木屋已逐步被铲除,改建为高密度的综合商业及住宅区[3]

历史[编辑]

啤律是以英属马来亚时期的布政司Chief secretary,职位相当于今马来西亚联邦政府首席秘书、香港政务司长)贝璐William Peel)的名字命名[注 1],贝氏亦曾任英属香港第18任港督。[4]

啤律为上世纪吉隆坡主要的非法木屋聚落,这些非法木屋于19世纪末英殖民时期开始涌现,因马来半岛盛产锡矿,英殖民政府统治时期,马来半岛的建设,大部分系以殖民政府的利益为主,英殖民政府为增加锡矿的产量,从中国南方引进大量的华工。当时,通往矿区的道路主要分为几个段落,包括安邦路、峇都路(Jalan Batu)等,当时政府并未考量住宿问题,于是南来的华工唯有自行搭建临时住所,为了工作方便,多选择离工作场合最近的地方落脚,啤律便是燕美矿工的落脚之处。

矿业的发展,使吉隆坡迅速发展,也引入更多的华工前来,虽然在1891年,英殖民政府就开始针对马来亚各个城市推行土地管理制度,但当时政府并为大肆建造宿舍提供给南来的华工,而是将这些非法木屋视为解决都市居住问题的方案,甚至开拓新区,以供更多非法木屋的兴建。

在20世纪30年代左右,吉隆坡各行业蓬勃发展,因此啤律的非法木屋不再以矿工为主,加上政府宽松的管制,及其邻近市中心的地理位置,啤律的非法木屋区开始进入大肆扩张的时期,甚至出现各类小型工厂、运输行业、夜市等各类商业活动,但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在50至60年代的,英殖民政府与马来亚共产党对峙,引发紧急状态,许多非法木屋都被政府划为华人新村,进行集中营式的管理,但啤律因邻近吉隆坡市中心,马来亚共产党成员鲜少躲进啤律,因此并无将啤律编入新村进行管理。

马来西亚独立后,虽然政府开始制定《1965年国家土地法令》,并明文规定将啤律的木屋定义为“非法”,但因政府并无强烈执行相关政策,因此啤律的木屋区持续留存,甚至为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为他们提供自来水、电力等服务。直到90年代,政府推行"零木屋计画",才开始逐步拆除这些非法木屋,并将住户安排迁移至市郊武吉加里尔蒲种人民组屋[5][6]

啤律的北端亦兴建了4栋分别9层与14层的人民组屋-拉沙玛纳人民组屋(PPR Laksamana),总计650个单位,于2007年竣工并开放入住。[7]在啤律南端曾有一座名为皇后园(Queen's Park)的开发项目,吉隆坡市中心第一座畅货中心亦开设在此,后来因营运不善,该地段于20世纪10年代被转售给双威集团(Sunway Bhd.),而改建为今日的双威伟乐城(Sunway Velocity)。[8]

文化景观[编辑]

早期啤律的居民以华人为主,当地人约80%的居民是客家人,其馀的则是福建人与广东人,因此客家话是当地主要的流通语言。许多在当地营业的餐厅,都以贩售客家美食为主,其中酿豆腐为当地代表性美食之一。在90年代起,啤律因吉隆坡市区大量建筑工地的发展,才出现外籍劳工居住的情况。

因啤律早期是华人聚集之地,且人口聚集,许多租户都会在住家门口摆摊营业,因此许多吉隆坡著名的华人美食是从啤律起家,如酿豆腐椰浆饭牛腩面烧腊猪肉粉等。由于当地的非法木屋已陆续被拆除,许多当地的老字号餐厅也迁移至吉隆坡其他地区,但目前仍有部分大排档仍聚集在啤律皇后茶室前,被当地人称为“啤律为食街”。[9][10]

商业活动[编辑]

位于蕉赖路旁的双威伟乐城
位于393广场的NSK霸市

啤律有两间商场,分别为393广场(Plaza 393)及双威伟乐城(Sunway Velocity)。393广场的主要租户原本为家乐福,在2012年家乐福撤出马来西亚市场后,改由永旺集团旗下的量贩店品牌—Aeon Big入驻,因经营不善,于2018年改由NSK霸市经营。双威伟乐城于2016年12月开幕,为双威集团在蕉赖地区最大的综合开发案,该开发案包含商场医院、教育机构、住宅、酒店,开幕后即成为蕉赖地区人流量最高的商场之一,最大特色是聚集多家中国餐饮和商店。[11]

交通[编辑]

铁路[编辑]

啤律位于3 安邦线马鲁里站9 加影线葛京站之间,双威伟乐城设有空桥及有盖人行道连通两站。

车站编号 车站名称 原文名 车站服务
 AG13  KG22  马鲁里站 Maluri 3 安邦线9 加影线
 KG21  葛京站 Cochrane 9 加影线

政治[编辑]

啤律属于蕉赖国会议席,该议席在马来西亚下议院的代表为来自希盟行动党陈国伟[12]

注释[编辑]

  1. ^ 啤律在英殖民时期被称为“Peel Road”,马来西亚成立后以马来文命名为“Jalan Peel”。啤为“Peel”之音译,律则为早期一带华人对“Road”的翻译。

参考资料[编辑]

  1. ^ Portal Rasmi Dewan Bandaraya Kuala Lumpur. www.dbkl.gov.my.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2. ^ 2010年马来西亚人口和房屋普查:马来西亚人口分布 (PDF). 马来西亚国家统计局. 2010年 [2012-04-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5-22). 
  3. ^ 啤律缺规划 车位不足民众停分界堤. 南洋网. 2018-04-18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4. ^ 他們的「兩岸三地」:從英殖民遺產,談香港和星馬華人的歷史互動. 关键评论. 2019-10-07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6). 
  5. ^ 廖诗弦. 望城追迹:消失的啤律木屋区. 吉隆坡: 拉曼大型中华研究院中文系. 2016. 
  6. ^ 城市里有穷人吗? 穷人里有华人吗?. The Malaysian Insight. 
  7. ^ PPR Laksamana. Landbar.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5). 
  8. ^ Jalan Peel to ride development wave of Taman Maluri. The Edge Malaysia.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6). 
  9. ^ 从啤律起家的特色美食. 星洲日报. 2020-03-16. 
  10. ^ Peel Road「为食街」吉隆坡最赞的大排档!. OpenRice. 2017-03-30. 
  11. ^ 中國餐飲決戰雙威偉樂城. 马来西亚东方网. 2019-10-10 [2020-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1). 
  12. ^ Portal Rasmi Parlimen Malaysia. www.parlimen.gov.my. [2020-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6).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