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撒冷地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撒冷地
《撒冷地》台湾中译本封面
原名Salem's Lot
中文名撒冷地
作者史蒂芬·金
译者中国姚向辉
中华民国陈明哲、叶妍伶
类型恐怖小说
语言英语
主题吸血鬼题材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美国 DoubleDay Publisher
出版时间美国1975年10月17日
出版地点美国美国
中译本出版日期中国上海译文 2011年3月22日
中华民国皇冠文化 2012年2月
页数522
前作魔女嘉莉
续作闪灵
规范控制
OCLC28733559

撒冷地》(英语:Salem's Lot)是美国作家史蒂芬·金在1975年发表的一部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恐怖小说,曾于1976年获得第2届世界奇幻奖最佳小说作品提名。[1]

概要[编辑]

作品的创作契机来自于史蒂芬·金与他妻子塔比莎·金的一段交谈,当时塔比莎曾提到“若在欧洲的吸血鬼来到美国乡村里,会有何种情况发生”的一段话,激发了史蒂芬·金的一连串想法。[2]后续史蒂芬·金在1981的评论集《死亡之舞》上则提及,在他8岁时曾作了一个在丘陵上看见一个吊死尸体的恶梦,而那尸体的脸孔正是他自己的容貌、并挂著一块写著“罗伯特·伯恩斯”(ROBERT BURNS)的牌子。当时梦中的场景后来成为《撒冷地》主角班·米尔斯(Ben Mears)小时在废弃的玛斯登大宅中,看见吊死的大宅主人修伯特·玛斯登(Hubie Marsten)的灵感来源。

此作品最早被史蒂芬·金命名为《二次降临》(Second Coming),但被妻子塔比莎认为名称像是性爱手册而换为《耶路撒冷地》(Jerusalem's Lot),之后又被替本书发行的双日出版社听起来太像宗教题材书籍而改成现今的《撒冷地》。[3]

史蒂芬·金后续在1983年的《花花公子》杂志、以及1987年《The Highway Patrolman》杂志的访谈中,表示《撒冷地》是他个人最喜爱的作品,并有著计画写出《撒冷地》续集的念头。[4][5]但数十年后史蒂芬·金完成《黑塔》系列第五部《卡拉之狼》及第六部《苏珊娜之歌》时,因故事中穿插著先前《撒冷地》登场过的角色,便认为没有写出续集的需要了。

剧情简介[编辑]

一位名为班·米尔斯的作家,在遭遇丧妻之痛后的一段日子里,重回了年少时期居住过的小镇“撒冷地”。

回到旧地的班·米尔斯,因想以镇里曾带给他心中一段恐怖回忆的房舍“玛斯登大宅”为题材来创作一篇小说;而打算待上一阵子。

但居留撒冷地一段时间后,小镇上突然连续发生各种离奇的失踪、死亡事件,而一切事件的幕末黑手则与班·米尔斯作为小说题材的玛斯登大宅有著密切的关联。

与史蒂芬·金其它作品的关联[编辑]

史蒂芬·金后续在1978年短篇小说合辑《玉米田的孩子》里收录了描述撒冷地先前诡异历史的短篇《耶路撒冷地》(Jerusalem's Lot)注1,以及一段撒冷地在发生吸血鬼事件后数年的小故事《夜荒荒心慌慌》(One for the Road)注2

《撒冷地》故事中的角色卡拉汉神父(Father Callahan)之后则在《黑塔》系列的第五部作品《卡拉之狼》再度登场。

改编作品[编辑]

  • 午夜行尸(Salem's Lot):1979年播出的3小时电视影集。
  • 吸血鬼复仇记续集(A Return to Salem's Lot):1987年电影,是1979年电视剧《午夜行尸》的续曲。
  • Salem's Lot:1995年BBC电台的广播剧。
  • 午夜行凶(Salem's Lot):2004年电视影集,为1979年《午夜行尸》重新拍摄版本。

注释[编辑]

  • ^ 注1:皇冠文化1988年发行的《玉米田的孩子》中文版将此短篇译为“耶路撒冷的罗德”;2004年奇幻基地出版的《克苏鲁神话》则将此译为“耶路撒冷之签”。
  • ^ 注2:皇冠文化1988年发行的《玉米田的孩子》中文版将此短篇译为“岔路”。

参考资料[编辑]

  1. ^ 1976 Award Winners & Nominees. Worlds Without End.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25). 
  2. ^ 撒冷地. 皇冠文化. 2012: 668页. ISBN 978-957-33-2874-2. 
  3. ^ 撒冷地. 皇冠文化. 2012: 15. ISBN 978-957-33-2874-2. 
  4. ^ Phil Konstantin. An Interview with Stephen King. AmericanIndian.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2). 
  5. ^ Stephen King. AmericanIndian.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