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第一双溪桥

坐标25°01′30″N 121°52′52″E / 25.025068°N 121.881097°E / 25.025068; 121.88109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第一双溪桥
宜兰线第一双溪桥
坐标25°01′30″N 121°52′52″E / 25.025068°N 121.881097°E / 25.025068; 121.881097
承载台铁宜兰线
跨越双溪
地点 台湾新北市双溪区
官方名称第一双溪桥
维护单位交通部台湾铁路管理局
上游桥梁公馆桥(台2丙线)
下游桥梁第二双溪桥
设计参数
桥型上承式预力混凝土梁桥
宽度单线桥梁(2座)
历史
施工单位台湾铁路管理局
完工日第一代桥:大日本帝国1924年5月
第二代桥:台湾地区1983年(改建与新建)
开通日第一代桥:大日本帝国1924年12月1日
第二代桥:台湾地区1984年7月1日
地图
地图

台铁第一双溪桥是位于中华民国台湾新北市双溪上的一座铁路桥梁,连接新北市双溪区双溪车站贡寮区贡寮车站,1983年于旧桥原址及下游侧重建新桥。

沿革与设计[编辑]

第一代桥[编辑]

宜兰线铁路于1917年动工兴建,工程分别从路线的南(苏澳)、北(八堵)两端向中间施筑。1920年12月10日南段已通车至大里车站,而北段则于1923年10月21日延伸到双溪车站,中间只剩双溪大里段未完工,该段铁路双溪贡寮间跨越双溪之处由台湾总督府铁道部分别架设单线的“第一双溪桥”、“第二双溪桥”,由住吉组承包,1924年5月竣工[1][注 1],并在同年12月1日随宜兰线全线通车营运[3]而启用。

第一代第一双溪桥为3孔上承式钢钣梁桥,每孔跨度60呎(约19公尺)[1][注 1],桥台与桥墩以水泥砖(混凝土砖)构筑,桥台背面翼墙则为卵石结构[4]

1980年7月1日起至1986年1月9日止,台铁局进行宜兰线铁路扩建工程时,将第一代第一双溪桥改建为3孔上承式预力混凝土梁桥[5],于1983年竣工[6],次(1984)年7月1日双溪贡寮福隆段双轨化完工营运[7]

第二代桥[编辑]

宜兰线铁路通车营运50馀年后,原有单线铁路承载量达到饱和边缘,且为配合1979年北回线即将全线通车的营运需求,台湾铁路管理局提出宜兰线铁路扩建工程计划[8],实施全线双轨化工程(已完成双线路段者除外),其中双溪贡寮间的第二代新桥建于第一代桥下游侧(北侧),于1983年完工[6],隔(1984)年7月1日双溪贡寮福隆段双轨化通车[7]

第二代第一双溪桥与重建后的第一代桥相同,也是3孔上承式预力混凝土梁桥[5],原则做为下行线使用。

电气化[编辑]

宜兰线电气化工程自1991年7月1日开工,本桥电气化属第一阶段八堵罗东间范畴,于2000年5月3日正式通电营运[9],该工程包括更换每公尺50公斤钢轨及预力混凝土枕木

改建计画[编辑]

由于本桥梁底高度不足,考量双溪流域排洪,台铁局已进行“第一双溪桥”及其下行方向(东侧)邻近的“第二双溪桥”合并延建与加高工程[10],新桥预定建造于既有桥的南侧旁,待完工通车后,现役桥梁将停用。

桥梁周边[编辑]

  • 保民殿(仙公庙)
  • 孝思堂

注释[编辑]

  1. ^ 1.0 1.1 中央研究院有《台湾日日新报》数位典藏资料。不过,但不可能得到个别且固定URL。因此,请在网站内直接查看[2]

引用资料[编辑]

  1. ^ 1.0 1.1 鐵道部建設係長 海野斐雄:〈宜蘭線建設工事〉,《臺灣日日新報》第8818號(宜蘭線全通紀念號). 台北市. 1924年11月30日 (日语). 
  2. ^ 《臺灣日日新報》 「關鍵詞查詢」. 中央研究院. [失效链接]
  3. ^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第二十六年報 大正十三年度》. 台北市: 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 1925年12月18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数位典藏: 页63 [2020年8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年2月6日) (日语). 
  4. ^ 4.0 4.1 蔡龙保、温文佑、松叶隼、陈家豪. 《鐵道技手前畑彥太郎的攝影記錄-「建主改從」時期的臺灣鐵道》. 台北市: 国立台湾博物馆发行. 2021年3月1日初版: 页48、82、83. ISBN 978-986-532-290-8 (中文(台湾)). 
  5. ^ 5.0 5.1 台铁宜兰线铁路扩建工程处. 《宜蘭線鐵路擴建工程資料(第一期)第伍冊〈大橋部分〉》. ,出版年不详: 5-08-1、5-09-1〈第一、二双溪桥新建部分〉 (中文(台湾)). 
  6. ^ 6.0 6.1 中华民国交通部. 中華民國72年《交通年鑑》. 台北市. 1984年12月: 页446 (中文(台湾)). 
  7. ^ 7.0 7.1 〈宜蘭線(蘇澳—八堵)〉,《臺灣驛站之旅》網站. 2004~2018年 [2020-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05) (中文(台湾)). 
  8. ^ 〈发挥北回铁路最大承运效果 宜兰线铁路加铺双轨 交通单位拟提前实施〉,《中国时报》,1979年2月10日,第2版(繁体中文)
  9. ^ 杨永仁,〈东北干线再升级:宜兰线电气化〉,《铁道情报》138期,中华民国铁道文化协会,2002年12月号,页11(繁体中文)
  10. ^ 〈(1)铁路桥梁改建〉[失效链接](繁体中文)[失效链接]


相关条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