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巨喙環企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巨喙環企鵝
化石時期:晚中新世
巨喙環企鵝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鳥綱 Aves
目: 企鵝目 Sphenisciformes
科: 企鵝科 Spheniscidae
屬: 環企鵝屬 Spheniscus
種:
巨喙環企鵝 S. megaramphus
二名法
Spheniscus megaramphus
Stucchi, 2003

巨喙環企鵝學名Spheniscus megaramphus,種加詞來自希臘語; megas意為大的, ramphos則意為喙)是一種生活在晚中新世秘魯的已滅絕企鵝[1][2]。值得注意的是,巨喙環企鵝是已知的環企鵝中體型最大的成員,同時,他也有着整個環企鵝屬中同比例下最大的喙。

該物種於 2003 年由 Marcelo Stucchi 根據在秘魯西南部的皮斯科盆地中發現的化石描述。 [3]

巨喙環企鵝身高約三英尺,比所有現存的環企鵝更大更強壯。與現存的秘魯企鵝相比, 巨喙環企鵝的喙要大得多——巨喙企鵝的喙的長度占據了整個頭骨長度的一半以上,而秘魯企鵝的喙和頭蓋骨的長度大致相等。

巨喙環企鵝是在 Pisco 組發現的許多已滅絕企鵝物種之一,這裡也發現了其他已滅絕的環企鵝,如米氏環企鵝S. muizoni)和刀喙環企鵝S. urbinai),後者的大小與巨喙環企鵝相似。[4]

古生物學[編輯]

巨喙環企鵝(上),刀喙環企鵝(中),秘魯企鵝(下)的頭骨對比

巨喙環企鵝喙的形狀和大小可以讓該物種捕食相對較大的獵物。與現存的環企鵝一樣,巨喙環企鵝從魚等食物中獲取水,而多餘的海鹽則通過鹽腺排出身體。巨喙環企鵝有相對較大的鹽腺,這種特徵說明該物種生命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會在海上度過。[3]

參考文獻[編輯]

  1. ^ Spheniscus megaramphus Stucchi et al., 2003. www.gbif.org. GBIF. [2021-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3). 
  2. ^ Chávez Hoffmeister, Martín; Carrillo Briceño, Jorge D.; Nielsen, Sven N. The Evolution of Seabirds in the Humboldt Current: New Clues from the Pliocene of Central Chile. PLOS ONE. 2014-03-12, 9 (3): e90043. Bibcode:2014PLoSO...990043C. PMC 3951197可免費查閱. PMID 24621560. doi:10.1371/journal.pone.0090043可免費查閱. 
  3. ^ 3.0 3.1 Stucci, Marcelo. Una nueva especie de spheniscidae del Mioceno Tardío de la Formación Pisco, Perú. Open Edition Journals. [4 January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2). 
  4. ^ Hoffmeister, Martín. A review of the Peruvian Neogene penguins. ResearchGate. [4 January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