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長征五號系列火箭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航天專題 (獲評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航天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航天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中國專題 (獲評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我為什麼移除了Mewtttt的查證請求[編輯]

首先是您對該段原創研究的指控

該段使用的twitter 業餘觀測者的拍攝結果顯示,長五B芯一級確實在以一個較短的周期進行翻滾,根據發射直播,芯一級攝像機在器箭分離後所拍攝到的畫面顯示箭體初始的翻滾速度明顯低於幾天後所觀測到的結果,完全可以判定是有外力參與(參照天宮一號無控再入前的雷達觀測數據)


您第二段關於媒體誤讀的部分,雖然spacenews等航天主題的媒體、學者都認為該物件已經是「uncontrolable」同時解釋了問題的成因,但三立對此事的形容如下

   這次正在「墜落中」21噸火箭段,是中國「天宮號太空站」最核心的部分,只差這個核心艙,太空站即可完成,中國就真的擁有自己的太空站,也等於是「平視」西方了!但結果卻在如此「關鍵」的時刻,火箭無預警墜落了

引文首先強調此次發射任務的重要性,隨後補上「但結果卻在如此「關鍵」的時刻,火箭無預警墜落了」明顯在向讀者傳遞「火箭發射失敗」這一暗示

類似的情況在2020年5月的長五B遙一任務後也有類似的情況,同時Bqb25150、Esate,兩位明顯是港台地區的編輯者分別於昨日和2020年5月13日13:04‎的編輯都在類似新聞事件發生後不久在本條目內寫入「發射失敗」的信息──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Misaka1366討論貢獻)於2021年5月10日 (一) 06:24 (UTC)加入。[回覆]

@Misaka1366
關於第一段由於您並沒有回應到我的查證要求,容我重新敘述。您的原文讓人認為所引用報導支持「由於高層大氣的阻力作用以及太陽光照的 影響,器件分離數日後,箭體會開始低速翻滾」此一因果關係。然而引文中,唯一有的是spacenews報導原文中「Where and when the new Long March 5B stage will land...」一段中提及大氣及光照因素會造成殘骸落地的時間與地點不可預測。無論您在回應裡所述是否為事實,您應該做的不是提供自己的論證,而是尋找更直接支持推論的參考資料。
關於第二段您亦沒有回應到我。您的原文「這一現象經常被一些媒體誤解讀為火箭發射失敗」指的是「三立誤解了火箭翻滾的正常現象,導致發射失敗的錯誤結論」。無論三立是否暗示火箭發射失敗,都和有沒有誤讀前述「現象」沒有關聯。
另:(1)作為物理本科生,我很想知道太陽光讓殘骸翻滾的機制,如果有好的參考資料請務必讓我知道。這不是嘲諷。(2)考慮到角動量守恆以及墜毀是一個燃燒失去質量的過程,我不同意您的回應「完全可以判定是有外力參與」。無論如何您應該要理解您所說的都是個人推論---所謂「原創研究」。Mewtttt留言2021年5月10日 (一) 08:04 (UTC)[回覆]
@Misaka1366
我注意到您最新的編輯。您這次的編輯不一定是為了回應查證請求,但容我再次指出:我的兩個查證請求都是針對原文宣稱的因果關係,不是個別事實。
沒有任何一個被引用的報導(包括您新加入的)有提及大氣阻力、光照及箭體翻滾的因果關係(尤其是光照)。同樣,三立並沒有從此「現象」解讀出火箭發射失敗。我同意您本報導強烈暗示發射失敗的訊息,但其作法是隱藏一次性火箭的運作模式,而非如您所宣稱「誤解讀這一現象」。Mewtttt留言2021年5月11日 (二) 12:54 (UTC)[回覆]
@Misaka1366
另外,若您沒有其他意見了,我將復原我的編輯。Mewtttt留言2021年5月13日 (四) 03:40 (UTC)[回覆]
@Mewtttt
你可以繼續Misaka1366留言2021年5月13日 (四) 05:2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