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成員國
  簽署並批准
  加入
  簽署但尚未批准
  未簽署
起草完成日1992年9月3日[1]
簽署日1993年1月13日[1]
簽署地點 法國巴黎
 美國紐約[1]
生效日1997年4月29日[1]
生效條件65個國家批准[2]
簽署者165[1]
締約方193 (至2018年5月)[1]
締約國全部名單英語List of parties to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4個聯合國會員國沒有簽約或批准:埃及、以色列、北朝鮮、南蘇丹
保存處聯合國聯合國秘書處[3]
語言阿拉伯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及西班牙語[4]
收錄於維基文庫的條約原文
維基文庫禁止化學武器公約

關於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英語: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tockpiling and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簡稱《禁止化學武器公約》(CWC),是由國際組織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管理的軍備控制條約。條約於1997年4月29日生效。條約不僅禁止使用化學武器,而且還限制大規模的開發、生產、儲存以及轉移化學武器或前體,除非用於有限目的(研究、醫療、製藥)。締約國的主要義務是實施化武禁令,並銷毀所有化學武器。所有銷毀化學武器的活動都必須在OPCW的監督下進行。

截至2022年8月,已有193個國家成為《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締約國並接受條約義務。以色列已簽署但未批准該條約,三個聯合國會員國埃及朝鮮南蘇丹)既未簽署也未加入條約。[5][6]巴勒斯坦國於2018年5月17日交存了其《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加入文件。2013年9月,敘利亞作為銷毀敘利亞化學武器協議英語Destruction of Syria's chemical weapons的一部分,加入了條約。[7][8]

截至2021年2月,全球已申報的化學武器庫存已經被銷毀了98.39%。公約包含了對化學生產設施的評估規定,以及基於其它國家的情報對化學武器擴散英語Chemical weapon proliferation的指控進行調查的規定。[9]

某些在戰爭中廣泛使用但也有大規模工業用途的化學品(如磷化氫)也會受到嚴格監管,但也存在一些例外。氯氣具有毒性,但作為一種純元素且主要用於和平目的時,並不被正式列為化學武器。一些國家(例如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繼續定期生產和實施這種類型的化學品作為武器。[10]雖然這些化學品不被《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控制,但任何以化學物質毒性為主要或唯一目的的使用都被條約禁止。其它化學品,例如具有毒性的白磷,但它們在軍事上的使用是允許的,除非利用其毒性效果。[11][12]

歷史[編輯]

《禁止化學武器公約》是對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的補充,後者禁止在國際武裝衝突中使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但不禁止發展或擁有。公約還包括一系列廣泛的核查措施,例如現場檢查,而1975年的《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缺乏核查制度。[13][14]

經過幾次名稱和結構的變化,歐洲裁軍談判會議最終於1984年演變為裁軍談判會議[15]1992年9月3日,裁軍大會向聯合國大會提交了年度報告,其中包含了公約的文本。聯合國大會於1992年11月30日批准了公約,聯合國秘書長於1993年1月13日在巴黎開放簽署。[16]條約一直開放到1997年4月29日正式生效,即匈牙利向聯合國交存了第65個批准文件之後的180天。[17]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編輯]

位於荷蘭海牙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公約由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管理,該組織是條約的法律平台。[18]締約國會改變並制定實施組織條例。組織的技術秘書處會進行檢查,確保成員國的遵守情況。檢查主要針對銷毀設施(在銷毀過程中進行永久監控)、已經拆除或民用的化學武器生產設施,以及化學品工業的檢查。

2013年諾貝爾和平獎英語2013 Nobel Peace Prize授予了該組織,因為它與公約一起,「將使用化學武器定義為國際法禁忌」。[19][20]

公約的關鍵要點[編輯]

  • 禁止生產和使用化學武器
  • 銷毀或監督轉換為其它功能的化學武器設施
  • 銷毀所有化學武器(包括在締約國領土外遺棄的化學武器)
  • 在出現使用化學武器的情況下提供援助
  • 建立用於可能被轉換成化學武器的核查制度
  • 在相關領域內和平使用化學的國際合作

受管控的化學物[編輯]

公約區分了三種受管控的化學物,它們可以直接用作化學武器或用於製造化學武器。分類基於商業上生產化學武器的數量。每一類都被分成兩部分,A指可以直接用作武器的化學物,B指可以用於製造化學武器的化學物。此外,公約還將毒素定義為:"任何通過化學作用導致人或動物死亡、暫時或永久性損害的化學物,不論它們的來源或生產,以及是否為人工生產。"[21][22][23]

  • 一類物質:化學武器以外的用途極少。可以用於研究、醫療、製藥、化學武器防禦測試等。每年製造100克以上就必須向禁止化學武器組織登記。一個國家被限於最多擁有1噸這些物質。例如,芥子氣神經毒劑
  • 二類物質:有合法的小規模民用。此類物質的製造必須登記,禁止出口給非公約簽署國。例如,硫二甘醇用於製造芥子氣,也用來作為墨水的溶劑。
  • 三類物質:有合法的大規模民用。年產30噸以上的工廠必須登記,允許檢查。限制出口給非公約簽署國。例如,光氣,可以直接作為化學武器,也是許多合法的有機化合物製造的前體;三乙醇胺用於製造芥子氣,也用於製造化妝品及洗滌劑。[24]

分類定義[編輯]

化學武器通常被分成三個類別:[25]

  • 第一類基於《化學武器公約》附表1的物質;
  • 第二類基於非附表1的物質;
  • 第三類是設計用來使用化學武器的設備和工具,它們本身不含有這些物質。

成員國[編輯]

在1997年公約生效之前,有165個國家簽署了公約,允許其在獲得國內批准後批准公約。截至2021年3月,一共有193個締約國。在四個聯合國會員國中,以色列已經簽署但並未批准公約,而埃及朝鮮南蘇丹既沒有簽署也沒有加入公約。台灣雖然不是聯合國會員國,但它確認遵守公約。[5][26]

成員國關鍵組織[編輯]

成員國在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中由其常駐代表機構或通常與大使功能相關的國家權威機構代表。為了準備OPCW的視察和制定申報,成員國必須設立國家權威機構。[27]

庫存化學武器的銷毀[編輯]

全世界一共報告了72304噸化學武器和97個生產設施給禁止化學武器組織。[28]

條約規定的銷毀進度[編輯]

條約設立了幾個銷毀步驟和截止日期,以實現對化學武器的全面銷毀,並提供了申請延期的程序。雖然沒有國家在條約原始日期之前徹底消除化武,但有幾個國家已經在被允許的延長期限下完成了化武銷毀工作。[29]

削減階段
階段 % 削減 截至日期 註釋
I 1% 2000年4月  
II 20% 2002年4月 完成銷毀空的化武彈藥、前體物質、添注設備及武器系統
III 45% 2004年4月  
IV 100% 2007年4月 禁止延期超越2012年4月

銷毀進展[編輯]

截至2019年底,已有70,545噸(佔總量的97.51%)的化學製劑通過可查驗的方式被銷毀。超過57%(497萬個)的化學武器和容器也被銷毀。[30]

七個國家已經宣佈完成化武銷毀:阿爾巴尼亞、印度、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美國以及一個未公開的國家(據稱是韓國)。俄羅斯也宣佈完成化武庫存銷毀,但2018年謝爾蓋·斯克里帕爾毒殺案,以及2020年阿列克謝·納瓦利內中毒案,表明俄羅斯可能仍然擁有非法化學武器計劃。[31]

2010年10月,中國和日本開始用移動銷毀設施銷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在中國遺留的化學武器,據報告稱已經銷毀35,203件(佔南京庫存的75%)。[32][33]

國家 加入日期/
生效日期
登記庫存
(附表1)(噸)
%銷毀武器(經OPCW核實)
(完全銷毀日期)
銷毀截止日期
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 1997年4月29日 (1997-04-29) 17[34] 100%(2007年7月)[34]
大韓民國 韓國 1997年4月29日 (1997-04-29) 3,000–3,500[35] 100%(2008年7月)[35]
印度 印度 1997年4月29日 (1997-04-29) 1,044[36] 100%(2009年3月)[37]
利比亞 利比亞 2004年2月5日 (2004-02-05) 25[38] 100%(2014年1月)[38]
敘利亞 敘利亞(政府軍持有) 2013年10月14日 (2013-10-14)[39] 1,040[40] 100%(2014年8月)[40]
俄羅斯 俄羅斯 1997年12月5日 (1997-12-05) 40,000[41] 100%(2017年8月)[42]
美國 美國 1997年4月29日 (1997-04-29) 33,600[43] 100% (2023年7月) [44] [43] 2012年4月29日 (2012-04-29)(計劃到2023年)[45]
伊拉克 伊拉克與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2009年2月12日 (2009-02-12) 殘餘彈藥[46] 100%(2017年3月)[47] -
日本 日本在中國遺留的二戰化學武器 1997年4月29日 (1997-04-29) - 進行中 承諾於2022年[48]

伊拉克[編輯]

聯合國安理會於1991年下令銷毀伊拉克的化學武器庫存。到1998年,聯合國特別委員會英語UNSCOM檢查人員已確認銷毀了88,000枚化學武器,包括超過690噸的化學劑,大約4,000噸前體化學品,以及980件關鍵生產設備。聯合國特別委員會檢查人員於1998年撤離。[49]

在2009年伊拉克加入公約之前,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報告稱,自2004年以來,美軍已通過露天引爆的方式銷毀了大約5000件化學武器。這些化學武器是在1991年海灣戰爭之前生產的,包括沙林芥子氣。由於缺少維護保養,它們無法像生產初期那樣使用。[50][51]

2009年伊拉克加入公約時,它宣稱擁有「兩個裝有和未裝滿化學武器彈藥的設施、一些生產化學武器的前體以及五個舊的化學武器生產設施」。這些設施入口於1994年被1.5米的加強混凝土封閉,這一過程是在聯合國特別委員會英語UNSCOM(UNSCOM)的監督下進行的。截至2012年,銷毀化學武器的計劃仍在制定中,並且面臨着嚴重困難。2014年,伊斯蘭國控制了該設施。[52][53]

2018年3月13日,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總幹事對伊拉克政府完成了剩餘化學武器的銷毀工作表示祝賀。[54]

敘利亞[編輯]

2013年敘利亞化學武器襲擊事件後,[55]長期被懷疑擁有化學武器的敘利亞政府在2013年9月承認了襲擊,並同意將化學武器置於國際監督下。14日,敘利亞向聯合國上交了加入《禁止化學武器公約》的文件,並同意其臨時有效,2014年10月14日公約正式生效。[56][57][58]一個加速敘利亞化學武器的銷毀計劃由俄羅斯和美國於14日制定,[59]並得到了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決議2118英語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Resolution 2118[60]和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執行委員會決策EC-M-33/DEC.1的支持。化武銷毀的截止日期是2014年上半年。[61]敘利亞向OPCW提供了其化學武器庫的清單,[62]並於2013年10月開始銷毀,是在其正式加入條約之前的兩個星期,同時也在申請該公約的臨時生效。[63][64]截至2014年8月,所有已申報的類別1材料都已被銷毀。然而,2017年汗謝洪化學武器襲擊事件表明,該國可能仍擁有未申報的化武庫存。2018年杜馬化學襲擊事件導致至少49名平民死亡,數十人受傷,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被指控實施襲擊。[65][66][67]

2019年11月,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對杜馬化學武器襲擊的報告引發了爭議,維基解密發佈了一位OPCW工作人員的電子郵件,其中表示報告「歪曲了事實」並含有「無意中的偏見」。這位工作人員質疑了報告中的一個關鍵發現,即「有足夠的證據來確定,氯氣或另一種含氯的反應性氣體,很可能是從那些設備中釋放出來的」。他聲稱這個發現「嚴重地誤解了事實並且沒有事實支持」,並表示如果這個報告發佈,他會附上自己的結果。11月25日,在海牙舉行的OPCW年度會議上,總幹事費爾南多·阿里亞斯發表演講,辯護了組織關於杜馬事件的報告,稱:「儘管一些觀點持續在一些公共討論平台上傳播,但我想重申的是,我堅定地支持那項獨立、專業的結論。」[68][69]

資助銷毀化學武器[編輯]

美國提供了經濟援助,以銷毀阿爾巴尼亞利比亞的化學武器。俄羅斯收到了包括美國英國德國荷蘭意大利加拿大等多個國家的經濟支持;至2004年,這些國家已經為俄羅斯提供了大約20億美元。阿爾巴尼亞銷毀化武計劃的成本約為4800萬美元。美國一共支出200億美元,並預期將再支出400億美元。[70]

登記的化學武器生產設施[編輯]

十四個國家已經宣佈了其化學武器生產設施(CWPF):[30][71]

目前,已經有97座化武生產設施被停用,並被證實為已銷毀(74)或轉變為民用(23)。[30]

參見[編輯]

相關國際法[編輯]

  • 澳大利亞集團英語Australia Group:澳大利亞國家集團和歐盟委員會,幫助成員國確定需要控制的出口,避免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擴散。
  • 日內瓦議定書:一項禁止締約國在國際武裝衝突中使用化學武器和生物武器的條約

其它類型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條約[編輯]

化學武器[編輯]

相關紀念日[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1.5 United Nations Treaty Collection. 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tockpiling and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14 January 2009.
  2. ^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Article 2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Article 23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Article 2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5.0 5.1 Angola Joins the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OPCW. [2024-05-28] (英語). 
  6. ^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0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7. ^ United Nations documents. United Nations. 27 September 2013. p. 1. Retrieved 28 April 2017. Noting that on 14 September 2013, the Syrian Arab Republic deposited with the Secretary-General its instrument of accession to the Convention on the Prohib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Production, Stockpiling and Use of Chemical Weapons and on their Destruction (Convention) and declared that it shall comply with its stipulations and observe them faithfully and sincerely, applying the Convention provisionally pending its entry into force for the Syrian Arab Republic. "Resolution 2118 (2013)". 
  8. ^ "U.S. sanctions Syrian officials for chemical weapons attacks". 
  9. ^ OPCW by the Numbers. OPCW. [2024-05-28] (英語). 
  10. ^ "Third report of the Organiz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United Nations Joint Investigative Mechanism". undocs.org. [2024-05-28]. 
  11. ^ 'White phosphorus not used as chemical weapon in Syria'. www.aa.com.tr. [2024-05-28]. 
  12. ^ White phosphorus: weapon on the edge. 2005-11-16 [2024-05-28] (英國英語). 
  13. ^ UNODA Treaties Database. treaties.unoda.org. [2024-05-28]. 
  14. ^ Feakes, D. The Biological Weapons Convention: -EN- -FR- La Convention sur les armes biologiques -ES- La Convención sobre Armas Biológicas. Revue Scientifique et Technique de l'OIE. 2017-08-01, 36 (2). ISSN 0253-1933. doi:10.20506/rst.36.2.2679. 
  15. ^ The 1993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16. ^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CWC), opens for signature". 
  17. ^ Herby, Peter.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enters into force - ICRC.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Red Cross. 1997-04-30 [2024-05-28] (美國英語). 
  18. ^ The Intersection of Science and Chemical Disarmament. Beatrice Maneshi and Jonathan E. Forman, Science & Diplomacy, 21 September 2015. 
  19. ^ Syria chemical weapons monitors win Nobel Peace Prize. BBC News. 2013-10-11 [2024-05-28] (英國英語). 
  20. ^ "Official press release from Nobel prize Committee". Nobel Prize Organization. 11 October 2013. Retrieved 11 October 2013. [2024-05-28] (美國英語). 
  21. ^ "Monitoring Chemicals with Possible Chemical Weapons Applications" (PDF).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7 December 2014. Fact sheet 7.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14 July 2017. Retrieved 18 March 2018. 
  22. ^ Annex on Chemicals. OPCW. [2024-06-04] (英語). 
  23. ^ Article II – Definitions and Criteria.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Retrieved 7 September 2013. [2024-06-04] (英語). 
  24. ^ CDC | Facts About Phosgene. emergency.cdc.gov. 2023-08-31 [2024-06-04] (美國英語). 
  25. ^ The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CWC) at a Glance |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www.armscontrol.org. [2024-06-04]. 
  26. ^ "Taiwan fully supports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BBC. 27 August 2002. Retrieved 6 October 2013. [2024-06-04]. 
  27. ^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OPCW. [2024-06-04] (英語). 
  28. ^ OPCW by the Numbers. OPCW. [2024-06-04] (英語). 
  29. ^ Willaims, Sophie. Russia destroys ALL chemical weapons and calls on USA to do the same. Express.co.uk. 2017-09-27 [2024-06-04] (英語). 
  30. ^ 30.0 30.1 30.2 OPCW chief announces destruction of over 96% of chemical weapons in the world. TASS. [2024-06-04]. 
  31. ^ Syria, Russia, and the Global Chemical Weapons Crisis | Arms Control Association. www.armscontrol.org. [2024-06-04]. 
  32. ^ "Opening Statement by the Director-General to the Conference of the States Parties at its Sixteenth Session" (PDF). OPCW. 28 November 2011. Retrieved 1 May 2012. 
  33. ^ Executive Council 61, Decision 1 (PDF). OPCW. 2010. 
  34. ^ 34.0 34.1 Albania the First Country to Destroy All Its Chemical Weapons. OPCW. 2007-07-12 [2015-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18). 
  35. ^ 35.0 35.1 Schneidmiller, Chris. South Korea Completes Chemical Weapons Disposal.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2008-10-17 [2015-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36. ^ India Country Profile – Chemical.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February 2015 [2015-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4). 
  37. ^ Schneidmiller, Chris. India Completes Chemical Weapons Disposal; Iraq Declares Stockpile. 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2009-04-27 [2015-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38. ^ 38.0 38.1 Libya Completes Destruction of Its Category 1 Chemical Weapons. OPCW. 2014-02-04 [2018-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5). 
  39. ^ Syria applied the convention provisionally from 14 September 2013
  40. ^ 40.0 40.1 OPCW: All Category 1 Chemicals Declared by Syria Now Destroyed. OPCW. 2014-08-28 [2015-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22). 
  41. ^ Chemical Weapons Destruction. Government of Canada – Foreign Affairs, Trade and Development Canada. 2012-10-16 [2015-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42. ^ OPCW Director-General Commends Major Milestone as Russia Completes Destruc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Stockpile under OPCW Verification. OPCW. 2017-09-27 [2017-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2). 
  43. ^ 43.0 43.1 Contreras, Evelio. U.S. to begin destroying its stockpile of chemical weapons in Pueblo, Colorado. CNN. 2015-03-17 [2015-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44. ^ OPCW confirms: All declared chemical weapons stockpiles verified as irreversibly destroyed. OPCW. [2023-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13) (英語). 
  45. ^ Hughes, Trevor. 780,000 chemical weapons being destroyed in Colo.. USA TODAY. 2015-04-25 [2015-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1). 
  46. ^ Progress report o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destruction plan for the al Muthanna bunkers (PDF). OPCW. 1 May 2012 [16 Ma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5-28). 
  47. ^ 存档副本. [2018-04-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7). 
  48. ^ 存档副本 (PDF). [2018-04-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4-18). 
  49. ^ Iraq | Country Profiles | NTI. web.archive.org. 2015-02-07 [2024-06-05]. 
  50. ^ Chivers, C. J. Thousands of Iraq Chemical Weapons Destroyed in Open Air, Watchdog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2014-11-22 [2024-06-05]. ISSN 0362-4331 (美國英語). 
  51. ^ Shrader, Katherine (22 June 2006). "New Intel Report Reignites Iraq Arms Fight". The Washington Post. Associated Press. Retrieved 16 May 2015. 
  52. ^ Iraq Faces Major Challenges in Destroying Its Legacy Chemical Weapons | James Martin Center for Nonproliferation Studies (CNS). web.archive.org. 2010-03-29 [2024-06-05]. 
  53. ^ Press, Associated. Isis seizes former chemical weapons plant in Iraq. The Guardian. 2014-07-09 [2024-06-05]. ISSN 0261-3077 (英國英語). 
  54. ^ OPCW Director-General Congratulates Iraq on Complete Destruc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Remnants. OPCW. [2024-06-05] (英語). 
  55. ^ Borger, Julian; Wintour, Patrick. Russia calls on Syria to hand over chemical weapons. The Guardian. 2013-09-09 [2024-06-05]. ISSN 0261-3077 (英國英語). 
  56. ^ Barnard, Anne. In Shift, Syrian Official Admits Government Has Chemical Arms.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9-11 [2024-06-05]. ISSN 0362-4331 (美國英語). 
  57. ^ "Depositary Norification" (PDF). 
  58. ^ "Secretary-General Receives Letter from Syrian Government Informing Him President Has Signed Legislative Decree for Accession to Chemical Weapons Convention". United Nations. 12 September 2013. 
  59. ^ Gordon, Michael R. U.S. and Russia Reach Deal to Destroy Syria’s Chemical Arms. The New York Times. 2013-09-14 [2024-06-05]. ISSN 0362-4331 (美國英語). 
  60. ^ Syrian Chemical Arms Inspections Could Begin Soon | TIME.com. web.archive.org. 2013-10-20 [2024-06-05]. 
  61. ^ "Decision: Destruction of Syrian Chemical Weapons" (PDF). OPCW. 27 September 2013. Retrieved 28 September 2013. 
  62. ^ Syria chemical arms removal begins. BBC News. 2013-10-06 [2024-06-05] (英國英語). 
  63. ^ World News: Latest International Headlines, Video, and Breaking Stories From Around The Globe. NBC News. [2024-06-05] (英語). 
  64. ^ Mariam Karouny (6 October 2013). "Destruction of Syrian chemical weapons begins: mission". Reuters.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7 October 2013. Retrieved 8 October 2013. 
  65. ^ Gaouette, Nicole. Haley says Russia’s hands are ‘covered in the blood of Syrian children’ | CNN Politics. CNN. 2018-04-09 [2024-06-05] (英語). 
  66. ^ Syria war: At least 70 killed in suspected chemical attack in Douma. BBC News. 2018-04-08 [2024-06-05] (英國英語). 
  67. ^ OPCW confirms chemical attack in Syria – DW – 03/01/2019. dw.com. [2024-06-05] (英語). 
  68. ^ Norman, Greg. Syria watchdog accused of making misleading edits in report on chemical weapons attack. Fox News. 2019-11-25 [2024-06-05] (美國英語). 
  69. ^ Chemical weapons watchdog OPCW defends Douma chlorine gas attack report as WikiLeaks, Russia and Syria claim bias today - CBS News. www.cbsnews.com. 2019-11-25 [2024-06-05] (美國英語). 
  70. ^ Russia, U.S. face challenge on chemical weapons. Stephanie Nebehay, Reuters, 7 August 2007, accessed 7 August 2007. 
  71. ^ "Eliminating Chemical Weapons and Chemical Weapons Production Facilities" (PDF). Organisation for the Prohibition of Chemical Weapons. November 2017. 
  72. ^ McLaughlin, Jessica. Confidentiality and verification: the IAEA and OPCW (PDF). Trust & Verify. No. 114 (英國倫敦: Verification Research, Training and Information Centre). 2004-06-05: 3 [2024-06-03] (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