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四川/特色條目/存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09年5月[編輯]

512地震祭奠一周年。沉痛哀悼汶川大地震遇難同胞。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1秒,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

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及多個亞洲國家和地區。北至北京,東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門台灣泰國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時,死亡人數達69,227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立國後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亦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

2009年2月[編輯]

大熊貓生長於中國中西部四川盆地周邊的山區,是中國特有種,亦為國寶。全世界野生大熊貓現存大約1590隻左右,由於生育率低,加上對生活環境的要求相當高,在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中評為瀕危動物。 大熊貓喜歡獨居,每隻大熊貓有單獨的活動區域。

大熊貓的食物主要是箭竹。竹子的特點是一年四季都能茂盛青翠,而且各部分的營養成分大體一致,它們吃竹子的心和竹筍,有時也吃竹葉。但熊貓的腸子很短,也沒有供發酵纖維素的共生細菌。熊貓只能吸收吃下去的竹子的17%,而的食物雖然通過消化道很快,它們的利用率也有30%。這就使得熊貓每天進食時間長達10個小時以上。由於熊貓攝食的竹子種類很多,而它的棲息地又有很多種竹子生存。對於竹子周期性的開花死亡,沒有確鑿的研究證據表明熊貓會因此挨餓而危及生命。倒是棲息地的人工開發,讓熊貓的生息環境縮小從而無法找到合適的竹林。熊貓有時亦會吃肉,尤其是懷孕期的熊貓,常需要吃肉攝取營養。古時候有許多關於熊貓吃鐵的記載,熊貓還因此得名食鐵獸,這多發生在熊貓闖入人的居住地,它強勁的下顎足以咬下鐵鍋,但為什麼要吃這些東西就不得而知了。(在人工養殖下,成年大熊貓每天食用17-20公斤竹葉或者竹竿,夏天則食用45-50公斤鮮嫩竹筍,成都市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還為熊貓專門配製了窩窩頭、蘋果、牛奶和玉米粥)

成年大熊貓的發情期很短,一年裏雌性熊貓的發情期只有幾天,交配後就分開,由雌性單獨養育。熊貓在野外身手靈活,善於爬樹,遇到危險時奔跑速度很快。


錦里
錦里

成都中國四川省會副省級城市。成都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所在的川西平原自古就被譽為「天府之國」。因為唐時當時蜀地盛產蜀錦,有朝廷專管織錦的官員居住於此,因此被稱為錦官城簡稱「錦城」。又因為五代後蜀後主孟昶,曾在成都城牆上遍植芙蓉花,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蓉」。成都是中國西南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是國務院公佈的第一批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近4000多年的歷史。在夏代紀年的早期階段,成都平原已形成了高度發達的金沙文明,它是古蜀文化發展的一個巔峰,也是中華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源頭。公元前4世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