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10年高雄地震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台灣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地震專題 (獲評初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地震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地球科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命名討論[編輯]

從google map看起來震央應該是在甲仙鄉境外。 —Luuva (留言) 2010年3月4日 (四) 06:43 (UTC)[回覆]

沒錯,23°00′N 120°44′E / 23.0°N 120.73°E / 23.0; 120.73在茂林鄉和桃源鄉交界,甲仙是地震測站所在。-Areong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01:04 (UTC)[回覆]

因此我提議移動至2010年高雄地震,大家同不同意?-Areong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10:25 (UTC)[回覆]

支持你。Luuva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10:30 (UTC)[回覆]
我從心理上支持你,但實際上還是按照台灣本土的叫法比較合乎常理。-- [ M   2010年3月5日 (五) 11:23 (UTC)[回覆]

移動完畢。雖然大家好像常用甲仙地震,要不要開頭寫說「又稱甲仙地震」?我知道就這問題會有很多意見出現。-Areong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11:37 (UTC)[回覆]

剛看了編輯歷史,原來已經有人移動過了(高雄→甲仙),的確這次媒體報導很多,還是移回來好了(意志動搖中),大家先討論。移回來的話,可寫成「雖然稱做甲仙地震,其實震央不在甲仙鄉而是在茂林鄉,是因為氣象局發佈時描述為甲仙地震站X方XX公里使媒體引用造成」(或許最後面那句話就不用寫了)。-Areong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11:47 (UTC)[回覆]

還是用「甲仙」比較好,因為用開了。就像前幾年的恆春地震不在恆春,而是在恆春外海,完全有前例可尋。--Koika (留言) 2010年3月6日 (六) 02:54 (UTC)[回覆]
移回來了。-Areong (留言) 2010年3月6日 (六) 06:30 (UTC)[回覆]
  • 2006年恆春地震發生地點是在台灣外海,我想請問「海」上何來的「地名」?再者,海洋範圍這麼廣,難不成要稱做「南海地震」?發生在海上的地震本來就是要用最接近震央的陸地地名來命名啊,而此次地震是發生在陸地上,兩者怎麼可以亂扯?(竟然還都沒有人發現)。我在2010年11月11日時在編輯摘要中的補述:「將行政區提高一級至縣,以降低混淆性,台灣地震列表已有詳例」,講明一點,也就是往後如果任一個台灣地震的條目的命名上發生爭議的話,可將行政區提高一級至縣市,這是一個最兩全其美的辦法,因為毫無發生地之行政區的爭議可言,也完全不存在誤導問題,否則爭議永遠存在,再者,百科全書的建立宗旨不是要給媒體牽着鼻子走的,也不是用來誤導大眾用的,否則假設當年若有媒體一個不小心引用「日月潭地震測站」來誤導大眾,難不成「921/集集大地震」豈不是要被重命名成「日月潭大地震」?!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0年高雄地震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7年7月30日 (日) 15:1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