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華北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的大陸地區(紫色)與中華民國實際管轄的台灣地區(橙色)。

中華北京,是立法委員林昶佐於2016年2月在立法院質詢時提出的代稱,以抗衡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國際組織將中華民國稱呼為「中華臺北」。

背景[編輯]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定都北京市。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形成臺灣海峽兩岸分治的臺海現狀,衍生出國際場合的「中國」代表權爭議以及臺灣問題

中華臺北的使用[編輯]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通過,同意「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組織中的合法權利」,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代表是中國在聯合國組織的唯一合法代表,並「立即把蔣介石的代表從它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佔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1]。1979年,「中華台北奧林匹克委員會」(英語: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的名稱開始在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出現;1984年,「中華臺北」(英語:Chinese Taipei)的名稱開始用於薩拉熱窩冬季奧運洛杉磯夏季奧運,即「奧運模式」。[2]

中華北京[編輯]

2016年2月23日,立法委員林昶佐首次質詢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夏立言時表示,海峽兩岸關係並無對等尊嚴,若按馬英九政府九二共識邏輯,對岸應叫「中華北京」。[3]

2016年2月24日,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安峰山回應林昶佐「中華北京」說時表示,「大陸反臺獨立場堅定不移」,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按「一個中國」原則處理國際事務涉臺問題。[4]

參見[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聯合國. 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中文本). 聯合國. [2018-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5). 
  2. ^ 趙麗雲. 「中華臺北」會籍名稱使用事略. 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2001-11-02 [2010-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4) (中文(臺灣)). 
  3. ^ 林昶佐首次質詢:我的立場就是台獨,中國應該叫「中華北京」.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1). 
  4. ^ 回應林昶佐「中華北京」 國台辦重提反台獨、一中原則. 雅虎新聞. 2016年2月24日 [2022-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0)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