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佛山市第一中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佛山市第一中學
地址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文沙路25號
其它名稱Foshan No.1 High School[1]
類型佛山市直屬重點中學
創辦日期1913年(1955年正式定名)
學區 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
校長譚根林
年級三年制普通高級中學
學生人數約3200人
語言中文(普通話)
英文(英語課、外教課等外文課程)
校訓科學與人文並舉 規範與個性共存
鴻鵠志 家國情 書卷氣 儒雅風
內美修能 上下求索
學校網址http://www.fsyz.com.cn
百年校慶時的校門
華英時期的鐘樓(前)與校舍(後)

佛山市第一中學(英語:Foshan No.1 High School),簡稱佛山一中、一中、佛一,為廣東省首批重點中學。佛山市第一中學前身為1913年創辦的華英學校,在1955年8月正式定名為佛山市第一中學。在文革期間,學校一度改名為佛山水泵廠中學,之後恢復佛山市第一中學校名。學校現有教學班75個,其中高中班72個(高一、高二和高三各有24個),西藏班(初中)3個,在校學生約3200人。佛山一中是佛山市教育局唯一直屬的全寄宿制普通高中,亦是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校史[編輯]

早期[編輯]

  • 1853年,英國基督教循道公會(Methodist Church)華南教區首位教士喬治‧俾士Rev. George Piercy)在廣州增沙開設教堂並附設男子學校。
  • 1858年,俾士夫人溫樂鍾Joan Wannop)在廣州南門外增沙創辦中國第一個女子寄宿學校(華英女子中學前身)。
  • 1903年,溫樂鍾創辦的女校由梁美懿小姐(Mis Britton)繼任,更名為淑正女子學校,並附設幼稚園。
  • 1909年,循道公會陶佐治牧師(Rev. S. George Tope)在佛山文昌沙購買20畝地用作建造校舍。
  • 1912年,循道公會正式決定籌辦學校,創辦學校的負責人是循道公會兩廣教區主席張輔德牧師(Rev. Denstoe)。
  • 1913年,校舍興建完成,校長是詹姆斯‧理查德牧師。循道公會為紀念英國人海格博士(Dr. Haigh)對中國的教育事業的捐助,最初把學校命名為海格學院(Haigh College),開學不久校名改為「華英學校」(英語:Wa Ying College),意思是一所由「中國文化和英國文化雙結合的學校」,當時只收男生,普遍稱為「華英男校」。 [2]
  • 1914年,循道公會醫生晏惠霖妻子怡和蓮自願捐款創辦女子學校-「怡和蓮女校」(英語:Elizabeth Primary Girls School)。
  • 1916年,華英男校黎伯廉牧師繼任校長,男校設立了高中。怡和蓮女校正式啟用,最初由晏惠霖負責,隨後由廣州淑正女子中學的梁美懿小姐接任。
  • 1920年,華英男校第二任校長黎伯廉牧師(Rev. Arthur H. Bray)回英國渡假時,籌款擴建男校校舍和籌備開辦華英女中。
  • 1922年,淑正學校停辦。
  • 1923年,淑正學校和怡和蓮女校合併,改稱為「華英女子中學」,校長是英國人梁美懿女士。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廣州淪陷前夕,華英為保師生安全,師生三百餘人遷校。「華英男校」南遷香港,先後於大嶼山東涌炮台[3]沙田何東樓,深水埗巴色樓[4]等地方設校;「華英女子中學」暫借灣仔中華循道公會香港堂為臨時校舍上課。
  • 1941年底香港淪陷,華英女中被迫停辦,華英男校搬到廣東曲江(今韶關),以循道公會英光小學作校址。
  • 1942年在戰亂中複課,因校舍關係,男女合校上課,並在曲江一帶同時招收男女生,華英男校和華英女中合併為「華英中學」 。
  • 抗戰勝利,華英遷回佛山文昌沙原校址,1946年11月正式複課,男、女校校舍合二為一使用。

1949年後[編輯]

老校長樓
白屋與舊體育館
棺材巷與荷花池
老校長樓後的落羽杉
新體育館
新舊圖書館
  • 1949年,中共建政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各類私立學校開始被當局充公,轉為公辦。
  • 1950年,當局把佛山蓮華中學併入佛山中學。
  • 1952年,佛山市人民政府接管華英學堂,與原南海縣佛山中學合併成「佛山市第一中學」,校址設在華英中學佛山文昌沙原址。接管後,原辦學團體循道公會被迫遷出並失去校舍等資產,學校改制為公辦中學。
  • 1962年,香港的華英校友為了延續華英精神,籌組成立「華英中學香港校友會」,推動復校的籌備工作。
  • 1971年9月1日,「華英中學在港復校,沿用佛山創立時的英文名稱「Wa Ying College」。香港華英中學繼承原佛山華英的教學理念以及基督教的傳統,沿用原佛山華英的校徽,校歌除了首二句改成「禪山發軔,綿衍龍城」外,其餘均與1913年佛山華英男校創辦時的校歌完全相同。[5][6][7]
  • 1999年,佛山市第一中學初中部獨立復辦,改制為國有民辦,依然由佛山市教育局主管,並復名「華英」,稱「佛山市華英學校」。[8]而華英原本的英文名是粵式郵政式拼音Wa Ying College」,佛山華英則使用了漢語拼音「Hua Ying」。
  • 2013年12月8日,佛山市第一中學聯合佛山市華英學校華英中學舉辦了「華英中學-佛山一中辦學百年紀念活動」,即百年校慶[9],在佛山一中舉辦「佛港兩地三校辦學交流會」,簽訂《兩地三校聯盟合作框架協議書》以建立中港兩地三校「華英系」合作交流平台[10]。。
  • 2023年12月15日,為紀念創校110週年,「華英中學」,「佛山市第一中學」和「佛山市華英學校」於佛山國際體育文化演藝中心舉辦110周年慶典暨文藝匯演[11]

校園建築[編輯]

學校建築分為古蹟和現代建築兩部分。

現代建築主要包括行政樓(原高中教學樓)、圖書館樓、主教學樓(原華英樓,西區)、綜合樓(東區)、藝術樓(原科學樓)、體育活動中心(新體育館)、體育館(舊體育館)以及三棟學生宿舍(1號樓為西藏部與高一女生宿舍、2號樓為高二高三女生宿舍、3號樓為男生宿舍)。

古蹟主要包括老校長樓、舊圖書館樓(又名棺材巷,現為校友聯誼中心)、白屋(現為外籍教師宿舍)、紅樓(現為女教師午休宿舍)、鐘樓(現為校醫室)、舊教學樓(現為飯堂職員宿舍)以及舊宿舍樓(現為男教師午休宿舍),均為佛山市人民政府法定古蹟。

學校西區原為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院址。隨着醫院後來搬離,學校擴張至西區,但東西兩區被文沙北街(舊北街,屬公共街道)阻隔。為使師生進出東西校區免於穿越北街,學校於1957年將北街開啟一個缺口,路下興建了一條寬約2米的通道,校內稱之為「地道口」,成為溝通兩校區的交通要道,存在逾半世紀。每逢就餐時間,千人爭過地道口時的跑步聲和飯盒響聲成為畢業生的回憶。2008年,文沙北街劃歸佛山一中管理,東西兩區直接連通。學校在地道口原址處修建樓梯,並在綜合樓與教學樓之間修建天橋,方便師生往來,地道口遂成歷史。

校歌[編輯]

1952年後,華英以粵語唱誦的原校歌被取消。現時佛山一中的校歌《走向明天》以普通話唱誦,除前奏及開頭致敬華英原校歌外,與後者曲詞並無聯繫。香港華英中學將原佛山華英校歌的首兩句歌詞修改成「禪山發軔,綿衍龍城」後繼續沿用 ,以頌唱出華英「佛山創立,香港復校」的校史。原曲也被譜上新詞,用作其他香港循道衛理學校之校歌。

華英學堂(粵語)[編輯]

禪山古地 卓立華英 我校眾愛所傾
其名其聲 我樂頌唱 其譽我樂誌銘
為學孜孜 與遊與嬉 快樂度日於斯
及至學成 年事屆長 召我揚鑣分馳
雖則分馳 我心靡離 友誼金索連繫
摯愛回憶 作我羈靡 直至永世無既
副歌
華英 華英 其名斯馨 以我童年愛與祝
以我聲音 以我熱誠 同唱一曲永無停

華英女校(粵語)[編輯]

華為文德俊傑為英 華英為我女校令名
培養文德造就俊傑 佛鎮樹風聲
華英學子濟濟多才 凡從學華英茅塞開
德比太王才比詠絮 聲名獨佔魁
智體奕其精神 道德固其本根
宏施教育以勵同群 效果種乎前因
華英學子如坐春風 雨化同占學業日隆
母儀修明躬持貞靜 為巾幗英雄

佛山一中時期(普通話)[編輯]

主歌一段
禪山屹屹 汾江綿綿 春風常駐美麗的校園
英才輩出 花開年年 天涯海角遍桃李爭妍
主歌二段
紫荊簇簇 人影翩翩 綠茵笑語又歌舞管弦
大好青春 難忘華年 共磋互礪更攀高履險
副歌
愛校尊師 勤學苦練 是我們的銘言
動靜分明 立志成才 是我們的信念
同學們 立足今日 走向明天
明天 明天 為祖國多做貢獻

華英時期學校文化[編輯]

級社[編輯]

級社源於英國教育重視培養人的獨立精神及建立學生社團組織的傳統,自1935年起,華英男校已開始成立級社,到1954年已設立19個學生組織,女校也設立近10個組織。

級社由同屆同學組成,發揮橫面聯繫作用,並籌辦謝師宴,畢業聚餐及出版畢業同學錄等活動。級社社旗均於每年校慶日展示,以作為薪火相傳,延續華英精神。1952年華英由政府接辦後,級社被取消,佛山華英最後一屆級社年份是1954年。而香港華英繼承佛山華英傳統,為畢業學生成立級社。

歷屆級社社名[編輯]

現時學生社團[編輯]

東區綜合樓
天橋與西區教學樓
操場
樓梯所在位置即原地道口
舊北街現為校道
  • 管樂團、舞蹈團、合唱團
  • 模擬聯合國、JA經濟社、詠風演藝社
  • 紙質媒體社、佛山一中電視台、佛山一中蜚聲電台
  • 小蜜蜂志願者協會、地平線旅行家協會、滄浪文學社、心理協會、翎音漫社、傾弦樂社、環保社、電樂社、民樂社、新粵社、日語社、英語協會、武術社、DIY社
  • 推理社、魔術社、街舞社、悠悠球社、歐美文化與藝術社、荒野求生社、棋藝社、氫工業立體模型社、攝影社、陶藝社、Penbeat社、清泉書畫社、銀河社、美式足球社、電影鑑賞社、設計社、騎士俱樂部

歷任校長[編輯]

華英時期(1912-1952)[編輯]

  • 詹理德(英,譯音)1912年1月-1914年7月(華英正式創辦前)
  • 張輔德(英,譯音)1914年7月-1917年7月(華英正式創辦);1920年7月-1922年7月
  • 黎伯廉(英,譯音)1917年7月-1920年7月;1922年7月-1925年8月
  • 李連枝 1928年9月-1932年8月
  • 蕭維元 1932年9月-1934年8月
  • 楊景循 1934年9月-1941年12月(香港複課時期)
  • 司徒衛 1942年8月-1944年1月(韶關複課時期,男女合校)
  • 謝志理 1944年2月-1948年8月(1945年8月回遷佛山原址)
  • 陳人闈(代校長) 1948年9月-1949年3月
  • 司徒漢賢 1949年4月-1950年12月
  • 廖振祥 1950年12月-1952年3月(1952年3月被政府接管,併入佛山中學)

華英女校(1853-1941)[編輯]

  • 溫樂鍾(英,譯音)1853年-1878年
  • 胡安妮(英,譯音)1885年-1903年
  • 梁美懿(英,譯音)1903年-1918年(淑正女子學校);1918年-1923年(怡和蓮女校)
  • 晏惠霖(英,譯音)1916年-1918年(怡和蓮女校)
  • 陳永福(英,譯音)1923年7月-1929年7月(1923年兩校合併為華英女子中學)
  • 李孔懷 1929年8月-1933年7月
  • 李健全 1933年7月-1938年7月
  • 余艷梅 1938年7月-1941年12月

佛山中學(1952-1955)及佛山一中時期(1955起)[編輯]

  • 王燦 1952年8月-1953年2月
  • 梁其穎 1953年3月-1955年7月
  • 張華京 1955年8月-1959年6月(佛山一中定名)
  • 羅克 1959年6月-1964年7月
  • 【黃雄傑 1964年-1980年(待考證)】
  • 黃民 1964年8月-1969年7月
  • 王勇碧 1969年8月-1972年6月
  • 劉紹宏 1972年7月-1978年6月
  • 張士華 1978年6月-1986年7月
  • 曾光 1980年3月-1981年3月
  • 梅彼得 1986年8月-1991年10月
  • 馮瑞烘 1991年11月-2002年1月(1999年初中部分離成立佛山華英,馮兼任兩校校長)
  • 梁倩儀 2002年1月-2006年3月
  • 毛雨初 2006年3月-2011年8月
  • 譚根林 2011年8月-

知名校友[編輯]

  • 鋼琴教育專家—李素心[14]
  • 樂隊指揮家—楊樺[15]
  • 管樂演奏家—鄭祖綿[16]
  • 指揮家和音樂教育家—賴廣益[17]
  • 音樂教育專家—梁得靈[18]
  • 合唱指揮家、作曲家—司徒漢[19]
  • 科學家—彭加木[20]
  • 政界名人—葉選平[21]
  • 人民音樂家—冼星海[22]
  • 國際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產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張五常 (1935-) (佛山華英)
  • 香港70至90年代股壇著名人物一—香植球(1927-2003) (佛山華英)

升學率[編輯]

  • 2009年高考重點率53.89%,本科上線率91.39%。
  • 2010年高考重點率57.38%,本科上線率95.63%。
  • 2011年高考重點率61.90%,本科上線率97.00%。
  • 2012年高考重點率66.20%,本科上線率98.10%。
  • 2013年高考重點率72.80%,本科上線率98.59%。
  • 2014年高考重點率77.60%,本科上線率99.10%。
  • 2015年高考重點率79.40%。

參考文獻[編輯]

  1. ^ 2015年8月公佈之學校章程(試行)第一條規定英文校名為Foshan No.1 High School,學校官網標記亦是。另有學生借書證上校名印作First High School of Foshan。詳見《佛山市第一中學章程(試行)》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佛山現代文明的搖籃 -佛山日報電子版. 2013-04-25 [2014-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25). 
  3. ^ [1][永久失效連結]
  4. ^ /526 华英中学校史(共三页). [2014-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0). 
  5. ^ 華英中學 本校歷史. [2014-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16). 
  6. ^ 華英中學學校歷史: 研究報告
  7. ^ 華英中學校史
  8. ^ 佛山市华英学校. 2013-07-17 [2014-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30). 
  9. ^ 华英中学——佛山一中、佛山华英学校百年校庆公告. [2018-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09). 
  10. ^ 佛山一中百年校庆 逾万学子高呼:母校,我们回来啦!. [2019-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06). 
  11. ^ 你好,110岁的佛山一中. 
  12. ^ 教书育人的华英中学. [2014-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9). 
  13. ^ 華英校友會 華英中學歷屆級社社名(佛山華英中學)[永久失效連結]
  14. ^ 著名钢琴教育专家—李素心.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15. ^ 著名乐队指挥家—杨桦.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16. ^ 著名管乐演奏家—郑祖绵.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17. ^ 著名的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赖广益.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18. ^ 著名音乐教育专家—梁得灵.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19. ^ 著名合唱指挥家、作曲家—司徒汉.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20. ^ 著名科学家—彭加木.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21. ^ 政界名人—叶选平.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22. ^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2008-04-23 [201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