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College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henzhen University
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徽
建立日期1997年 信息工程學院
2006年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
(非光電相關部分)
2019年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隸屬深圳大學
院長丁文華
黃磊(執行院長)
黨委書記周浩江
教師數140人
職工數230人
本科生2358人
研究生1239人
博士生70人
地址 中國深圳市南山區深圳大學粵海校區南區致信樓N座
網站http://ceie.szu.edu.cn

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成立於2019年,前身為深圳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成立於1997年)和深圳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成立於2006年)的非光電相關部分。

歷史沿革[編輯]

原信息工程學院[編輯]

  • 1983年,深圳大學電子工程系建立,包括無線電專業和計算機應用專業,清華大學童詩白教授任首任系主任[1]
  • 1997年,以電子工程係為基礎的深圳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成立,內設電子工程系和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 2001年,獲批通信工程本科專業。
  • 2005年,獲批電子與信息工程專業碩士點。
  • 2006年,深圳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信號與信息處理博士點亦同時獲批[2],獲批集成電路工程專業碩士點;在信息工程學院下設軟件學院。
  • 2008年,新增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隨後該學科調入深圳大學醫學部[3]
  • 2009年,信息工程學院下設的軟件學院單獨建院,成立計算機與軟件學院
  • 2011年,獲批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4];4月,信息工程學院整體搬遷至後海校區南校區[5]
  • 2013年,信息工程學院整體進入一本招生[6]
  • 2015年,9月,深圳大學工程學學科首次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也是深大首個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學科[7]
  • 2018年,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本科專業停止招生[8]

原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編輯]

  • 1995年,應用物理系開辦光電子技術本科專業。
  • 1998年,光電子技術本科專業調入工程技術學院,並更名為電子科學與技術本科專業。
  • 2002年,獲批物理電子學二級學科碩士點。
  • 2004年,獲批電路與系統二級學科碩士點。
  • 2006年,原工程技術學院電子科技系、光電信息系重新組建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9]
  • 2009年,開設微電子科學與技術系,獲批微電子學本科專業[10]
  • 2010年,獲批電子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點。
  • 2013年,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整體進入一本招生[6]
  • 2014年,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整體搬遷至後海校區南校區;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調入光電工程學院[11]

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編輯]

  • 2019年,1月,整合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非光電相關部分)組建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12],中國工程院院士丁文華教授出任學院院長[13]
  • 2021年,7月,整合深圳大學各學院的集成電路學科資源,組建微電子研究院;10月,獲批電子信息專業學位博士點[14][15]
  • 2022年,5月,深圳大學工程學學科首次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行列,也是深大首個進入ESI世界排名前1‰的學科[16];6月,獲批設立廣東省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基地;12月,深圳大學牽頭組建申報的「射頻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已獲批立項建設[17]

管理團隊[編輯]

專業設置[編輯]

學系 本科專業 碩士專業 博士專業
電子信息工程系 電子信息工程
  • 電子信息工程
  • 電子信息拔尖創新實驗班(文華班)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術學位)
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學位)
通信工程(專業學位)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術學位)
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專業學位)
通信工程(專業學位)
通信工程系 通信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學術學位)
集成電路工程(專業學位)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系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組織機構[編輯]

原深圳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院徽

學系[編輯]

  • 電子信息工程系
  • 通信工程系
  • 電子科學與技術系
  •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系

科研平台[編輯]

國家級科研平台

  • 射頻異質異構集成全國重點實驗室
  • ATR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深圳大學深圳分室
  • 試驗物理與計算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
  • 國家衛生局5G+網格化社區智能醫療管理應用示範平台

廣東省科研平台

  • 廣東省數字創意技術工程實驗室
  • 廣東省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 廣東省基站天線與電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移動終端微波毫米波天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大規模移動計算與智能網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位置感知與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多媒體信息服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廣東省移動智能終端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 廣東省智能無人系統與自主環境感知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深圳市科研平台

  • 深圳市現代通訊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
  • 深圳市媒體信息內容安全重點實驗室
  • 深圳市先進導航技術重點實驗室
  • 深圳市天線與電波重點實驗室
  • 深圳市數字創意技術重點實驗室
  • 深圳市半導體異質集成技術重點實驗室

知名學者[編輯]

  • 毛軍發:電子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深圳大學校長,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
  • 丁文華:廣播電視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院長、特聘教授[13],曾任中央電視台總工程師。
  • 謝維信:信號處理學者,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深圳大學校長。
  • 汪國平:納米光子器件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曾任武漢大學教授、深圳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
  • 黃繼武:信息安全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IEEE Fellow,深圳大學特聘教授。
  • 黃磊:信號處理學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深圳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執行院長、創新技術研究院院長、特聘教授。

知名院友[編輯]

工商、財經界

  • 溫乃粘—84電子,原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8]
  • 陳金培—88電子工程,深圳市富通實業有限公司總裁

政府公務員

學術界

參考資料[編輯]

  1. ^ 一、自强不息,其命维新——历史沿革. [201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31). 
  2. ^ 深大实验室创建堪称“深圳速度”.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4月12日). 
  3. ^ 深圳大学医学院明年招生. [201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3-21). 
  4. ^ 今年高考深大新添6个招生专业. [永久失效連結]
  5. ^ 南校区新貌巡礼. [201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9). 
  6. ^ 6.0 6.1 深大7专业在粤 纳入一本线招生. [2017-08-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5). 
  7. ^ 热烈祝贺我校工程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 [2018-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4). 
  8. ^ (32)专业设置、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0). 
  9. ^ 我校调整为21个学院.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9). 
  10. ^ 深圳大学09年拟招本科生6200人 新增四个专业-学科网资讯头条. news.zxxk.com. [2020-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8). 
  11. ^ 教育--深圳年鉴.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12. ^ 深大完成最新一轮学院和学科优化调整:这些信息你需要知道.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8). 
  13. ^ 13.0 13.1 深圳在全国“数字政府”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_深圳新闻网. www.sznews.com. [2020-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0). 
  14.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下达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www.moe.gov.cn. [2021-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15. ^ 深大新增七个博士点,完全新增博士点数量全国高校第一. m.mp.oeeee.com. [2021-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6). 
  16. ^ 孫穎. 深圳本土高校有了首个ESI全球前1‰学科. 南方+. [2022-05-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6) (英語). 
  17. ^ 本土高校“零的突破”!深圳大学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 新浪新聞. 2023-01-03 [2023-0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03). 
  18. ^ 广东移动副总温乃粘被查 中移动1月内落马3高管--新疆频道--人民网. xj.people.com.cn. [2020-11-08]. [失效連結]
  19. ^ 碳排放统一测算“尺子” 省人大代表呼吁广东率先建立标准计量体系. 深圳新聞網. [2022-04-17]. 
  20. ^ “融合多元环境,坚持特色发展”——卢惠辉副教授访谈录. lgxy.jnu.edu.cn. [2020-11-08].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