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耶律希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耶律希亮(1246年—1327年),字明甫,元朝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元初大臣耶律楚材之孫,中書左丞相耶律鑄之子。1246年希亮生於和林。憲宗蒙哥曾派遣耶律鑄到北平核錢糧,耶律鑄帶兒子同行。耶律希亮在北平師事趙衍,九歲已能賦詩。春夏之交,憲宗召耶律鑄還和林,耶律希亮獨自留北平。1258年,憲宗駐軍六盤山,耶律希亮前往晉見。1258年憲宗南征伐,耶律鑄和耶律希亮隨行。1259年,憲宗崩於蜀,希亮將輜重北運回陝西。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弟阿里不哥反,起兵奪汗位。世祖遣使召六盤山駐軍主將渾都海。耶律鑄遊說渾都海等人入朝忽必烈,渾都海等人不從,耶律鑄於是不顧妻兒,隻身投奔忽必烈。渾都海得知耶律鑄投奔忽必烈,大怒之下,遣一百騎兵追趕不及。渾都海又派百人監視耶律希亮母子,迫脅從行,從靈武過應吉里城,到西涼甘州。後來阿藍答兒、渾都海為忽必烈大兵所殺,殘兵北逃,叛軍推舉哈剌不花為帥。耶律希亮潛匿甘州黑水東沙陀中。後因行蹤暴露,為叛軍捕獲,送往肅州。但因哈剌不花與耶律鑄是親戚,又因哈剌不花在蜀生病時,耶律鑄曾召醫師為哈剌不花看病,送酒食, 因此哈剌不花說:「你父親是我的恩人,現在是知恩圖報的時候」,便將希亮釋放。希亮與兄弟徒步跋涉,不火食者數日,抵達沙州北川。同年冬,涉雪逾天山,到北庭都護府。1261年,到昌八里城。夏,過馬納思河,抵葉密里城。1262年五月,耶律希亮又為阿里不哥兵所驅趕,西逃千五百里,至孛劣撒里。六月,又西至換扎孫不剌城。又西行六百里,至徹徹里澤剌山,后妃和 輜重都留在此,耶律希亮母及兄弟亦在。耶律希亮單騎行二百餘里,出布兒城,又行百里到也里虔城,而哈剌不花追兵到,希亮又跟從二王興師,到不剌城,與哈剌不花戰,將其殲滅,哈剌不花首級送忽必烈。十月,抵達亦思寬至元四年(1267年),耶律希亮抵達可失哈里城。四月,阿里不哥追兵又到,耶律希亮隨軍出征,至渾八升城。當時希亮母從後在阿體八升山避暑。世祖遣不華到二王所,以璽書召耶律希亮。六月,耶律希亮由苦先城哈剌火州,出伊州,涉大漠。八月,在上都大安閣覲見世祖,世祖賜鈔千錠、金帶、幣帛,命為速古兒赤必闍赤至元八年(1271年),授奉訓大夫、符寶郎。

至元十二年(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滅宋,世祖命耶律希亮問宋朝降將,可否征伐日本。宋朝降將夏貴、呂文煥、范文虎、陳奕等都說可以攻打日本。希亮上奏反對:「宋朝和遼、金攻戰已三百年,現在剛剛太平,人民須要休息。過幾年之後,俟數年,再興師不晚。」世祖認同。

至元十四年(1279年),轉嘉議大夫、禮部尚書,不久升任吏部尚書。至元十七年(1282年),耶律希亮告病辭官歸田,退居總陽二十餘年。

至大二年(1309年),元武宗訪求先朝舊臣,耶律希亮復出,出任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後出任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兼修國史。泰定四年(1327年)耶律希亮逝世,享年八十一。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180》,出自宋濂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127》,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