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灣區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表列出的是廣州市荔灣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及登記保護文物單位,關於荔灣區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及廣州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請參見廣州市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列表

荔灣區文物保護單位[編輯]

第一批[編輯]

2011年9月27日公佈,共計8處。[1]

順序號 名稱 圖片 年代 地點 備註
1 八和會館 中華民國 恩寧路177號
2 寶慶大押 中華民國 多寶路寶慶新中約39號、39號之一、之二、41號、41號之一、43號、45號
3 千里駒舊居 中華民國 多寶路77號
4 多寶路73號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路73號
5 多寶路75號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路75號
6 吉祥坊1號民居 中華民國 恩寧路吉祥坊1號
7 昌華新街27、29、29號之一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路昌華新街27號、29號、29號之一
8 龍津西路55、57、59、61、63、65、67號民居 中華民國 龍津西路55號、57號、59號、61號、63號、65號、67號

荔灣區登記保護文物單位[編輯]

第一批[編輯]

2009年公佈,含伯捷舊居等共計3處。[2]

第二批[編輯]

2011年12月27日公佈,共計108處。[3]

古遺址(共1處)[編輯]

順序號 名稱 圖片 年代 街道 社區 地點 備註
1 西禪寺遺址 金花街道 吉祥社區 西華路

太保直街1號廣州市第四中學內

古建築(共18處)[編輯]

順序號 名稱 圖片 年代 街道 社區 地點 備註
2 華林寺舍利塔 清康熙四十年(1701) 華林街道 寺前社區 下九路西來初地華林寺前31號華林寺內
3 斗姥宮舊址 明代崇禎年間 金花街道 蟠虬社區 光復北路斗姥前街與蘆荻西街交匯處
4 思謙蔡公祠 西村街道 增埗社區 增埗街32號
5 東漖郭氏大宗祠 明正德年間 東漖街道 東漖社區 龍溪東路仁秀坊185號
6 花地羅氏宗祠 花地街道 小策社區 聯桂北路大策直街60號
7 沙溪梁氏宗祠 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 海龍街道 龍溪社區 龍溪大道沙溪村381號
8 茶滘簡氏宗祠 清道光四年(1824) 茶滘街道 汾水社區 茶滘路汾水大街47號
9 南漖陳氏祖祠 東沙街道 南漖社區 廣寧坊116號
10 詠梅關公祠 明萬曆年間 東漖街道 西塱社區 花地大道南江廈村122號對面
11 五顯古廟 清代中葉 東漖街道 西塱社區 花地大道南大橋坊1號
12 北溪郭公祠 清光緒十一年(1885) 東漖街道 東漖社區 浣花西路觀蘭坊74號
13 文祐關公祠 東漖街道 西塱社區 芳村大道南永安大街一巷1號旁
14 半溪五約亭 清同治三年(1864) 昌華街道 泮塘社區 龍津西路泮溏五約直街街口
15 皥遐書舍 昌華街道 泮塘社區 龍津西路泮塘五約七巷21號
16 樂行會館舊址 龍津街道 洞神坊社區 龍津東路洞神坊小禹里14號
17 橋梓一巷8~14雙號民居 清咸豐年間 石圍塘街道 南塘社區 芳村大道西橋梓一巷8、10、12、14號
18 西浦樓巷坊135號民居 清末 海龍街道 海北社區 西浦路樓巷坊135號
19 橋梓一巷3~7單號民居 清咸豐年間 石圍塘街道 南塘社區 芳村大道西橋梓一巷3、5、7號

石窟寺及石刻(共2處)[編輯]

順序號 名稱 圖片 年代 街道 社區 地點 備註
20 文昌南路碑記 華林街道 彩園社區 文昌南路慶壽里18號側 包括禁賭碑、禁賭娼碑
21 廣州舊界碑 中華民國 石圍塘街道 山村社區 洞企石路永寧街23號旁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共87處)[編輯]

順序號 名稱 圖片 年代 地點 備註
22 多寶南橫30~34雙號民居 中華民國 昌華街道昌華苑社區
23 廣安里3~11單號民居 中華民國 花地街道新隆沙社區
24 西浦樓巷坊132、133、136號民居 清末 海龍街道海北社區
25 十六甫東街15、17號民居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連登社區
26 舊寶華3號民居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曾巷社區
27 冼基西15、15-1、15-2號民居 中華民國 嶺南街道冼基社區
28 冼基西30-1、30-2號民居 中華民國 嶺南街道冼基社區
29 冼基東24號民居 中華民國 嶺南街道冼基社區
30 三連直街25、25-1、25-2號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街道寶源社區
31 逢源正街22號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街道寶源社區
32 逢源大街4號民居 中華民國 昌華街道西關大屋社區
33 鄺其照舊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34 鄺伍臣舊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35 鄺明覺舊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36 鄺衡石舊居 中華民國三年(1914)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37 毓桂頭9號民居 清末-中華民國初 華林街道彩園社區
38 十五甫正街15、17號民居 中華民國七年(1918) 多寶街道泰華社區
39 冼基西5號民居 中華民國 嶺南街道冼基社區
40 翁源里12~18雙號民居 華林街道連登社區
41 聚龍村2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42 聚龍村3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43 聚龍村6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44 聚龍村7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45 聚龍村8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46 聚龍村9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47 聚龍村10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48 聚龍村12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49 聚龍村13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50 聚龍村14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51 聚龍村20號民居 清光緒五年(1879) 衝口街道聚龍社區
52 十六甫西二巷21~25單號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街道吉祥坊社區
53 昌華新街16號民居 中華民國 昌華街道昌華苑社區
54 永慶大街24~28雙號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街道至寶社區
55 昌華新街11、13號民居 中華民國二十一年(1932) 昌華街道昌華苑社區
56 昌華新街15號民居 中華民國 昌華街道昌華苑社區
57 昌華橫街10號民居 中華民國 昌華街道昌華苑社區
58 多寶南橫28號民居 中華民國 昌華街道昌華苑社區
59 沿江西路61號民居 中華民國 嶺南街道十三行社區
60 華業里9號民居 中華民國 西村街道協和社區
61 多寶南橫26號民居 中華民國 昌華街道昌華苑社區
62 南京路28號民居 中華民國 西村街道協和社區
63 綸園舊址 中華民國 龍津街道洞神坊社區
64 南京路26號民居 中華民國 西村街道協和社區
65 華業里8號民居 中華民國 西村街道協和社區
66 十六甫東四巷14號民居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連登社區
67 十六甫東四巷16號民居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連登社區
68 逄源路159、161號民居 中華民國 逢源街道梁家祠社區
69 小禺里4號民居 中華民國 龍津街道三元坊社區
70 基督教女青年會鶴洞會所 中華民國 白鶴洞街道山頂社區
71 鶴翔路12號民居 清末-中華民國初 白鶴洞街道山頂社區
72 梅家大院舊址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鴻昌社區
73 南村涼亭 中華民國 海龍街道海北社區
74 皇上皇佳棧燒臘店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懷遠社區
75 西榮橫參茸行舊址 中華民國 嶺南街道揚仁東社區
76 鶴翔路2號民居 中華民國 白鶴洞街道山頂社區
77 培真路52號民居 中華民國 白鶴洞街道山頂社區
78 寶源路101號民居 中華民國 逢源街道逢源北社區
79 寶源路109、111號民居 中華民國 逢源街道逢源北社區
80 和息里7號民居 中華民國 嶺南街道和平社區
81 大同路121~125單號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街道叢桂社區
82 蓬萊正街10號民居 中華民國 多寶街道恩寧社區
83 長壽西路112號民居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鴻昌社區
84 寶華正中約40、42號民居 清末-中華民國初 多寶街道泰華社區
85 華業里4號民居 中華民國 西村街道協和社區
86 華業里6號民居 中華民國 西村街道協和社區
87 西村士敏土廠舊址大樓   中華民國十八年(1929) 西村街道西灣社區
88 廣三鐵路石圍塘站舊址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 石圍塘街道山溪社區
89 文昌南路當鋪舊址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鴻昌社區
90 大新大押舊址 清光緒初年 石圍塘街道秀水社區
91 迪吉大押舊址 清末-中華民國初 嶺南街道聯慶社區
92 昌興大押舊址 中華民國 昌華街道西關大屋社區
93 李小龍祖居 中華民國 多寶街道恩寧社區
94 廣三鐵路總工會舊址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 石圍塘街道山溪社區
95 四會會館舊址 清末 華林街道連登社區
96 晚興麥公祠 中華民國二十五年(1936) 東漖街道西塱社區
97 天市門樓 中華民國 西村街道增埗社區
98 廣州市郊區鶴洞公社涌口電排站 1958年 衝口街道杏花社區
99 協和中學舊址 中華民國 西村街道協和社區
100 美華中學舊址   中華民國十二年(1923) 西村街道增埗社區
101 培英書院舊址 中華民國二十四年(1935) 白鶴洞街道山頂社區
102 些華倫士樓
(含培英書院花地校區舊址)
中華民國三年(1914) 花地街道新隆沙社區
103 林護堂 中華民國二十六年(1937) 昌華街道西關大屋社區
104 何竹林舊居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光復社區
105 孫中山東西藥局舊址 清光緒十九年(1893) 嶺南街道冼基社區
106 中華基督教西村堂舊址 中華民國二十二年(1933) 西村街道協和社區


107 協和神學院舊址 中華民國七年(1918) 白鶴洞街道山頂社區
108 萬善福音堂   中華民國十五年(1926) 金花街道蟠虬社區

第三批[編輯]

2022年2月28日公佈,共計5處。[4]

順序號 名稱 圖片 年代 地址 類別 備註
1 中共廣東省臨時委員會活動舊址 中華民國 逢源街道文昌北路耀華東街49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
2 周文雍、陳鐵軍革命活動舊址 中華民國 華林街道和平中路榮華西街17號二樓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其他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3 廣州兒童劇團團部舊址 中華民國 嶺南街道梯雲東路42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重要歷史事件和重要機構舊址
4 中共赤崗黨支部舊址(郭氏宗祠) 清代中葉 中南街道海南香凝街14號 古建築-壇廟祠堂
5 謝愛瓊婦孺醫院舊址 清末 華林街道寶華路十六甫大街70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醫療衛生建築

第四批[編輯]

2022年9月29日公佈,共計12處。[5]

順序號 名稱 圖片 年代 地址 類別 備註
1 六松園古石橋 清乾隆年間 花地街道芳村大道中275號醉觀公園內 古建築-橋涵碼頭
2 南漖門樓、武帝古廟、陳永澤水埠建築群 東沙街道南漖村東勝坊堤岸邊 古建築
3 文瀾書院清濠公所石碑 清光緒八年(1882) 多寶街道恩寧路吉祥坊1號西北側涌邊 石窟寺及石刻-碑刻
4 開越陸大夫駐節故址碑 中華民國 南源街道廣州發電廠南門圍牆內 石窟寺及石刻-碑刻
5 聽松園門額石刻 清代 白鶴洞街道培真路60號培英中學方社鍾亭旁 石窟寺及石刻-碑刻
6 招村清代民居 衝口街道芳村大道東招村東八巷1、2號 古建築-宅第民居
7 陶陶居 清光緒六年(1880) 華林街道第十甫路20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中華老字號
8 嶺南藝苑舊址 中華民國十九年(1930) 華林街道第十甫路湛露直街24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傳統民居
9 萬源堂參茸行舊址 嶺南街道光復南路西榮巷2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典型風格建築或構築物
10 廣州酒家 20世紀30年代 華林街道文昌南路2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中華老字號
11 泮溪酒家 中華民國三十六年(1947) 昌華街道龍津西路151、153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中華老字號
12 白天鵝賓館 20世紀80年代初 沙面街道沙面南街1號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其他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第五批[編輯]

2022年11月25日公佈,共計1處。[6]

順序號 名稱 圖片 年代 地址 類別 備註
1 聚龍村更樓舊址 清光緒五年(1879) 荔灣區衝口街道芳村大道東聚興大街聚龍村27號旁 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其他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第六批[編輯]

2024年5月7日公佈,共計2處。[7]

序號 名稱 圖片 年 代 地 址 類 別
1 南海中學堂碑刻 中華民國 金花街道西華路460號廣州市南海中學「半邊亭」內 石窟寺及石刻-碑刻
2 重修古廟碑記 清嘉慶二十年(1815) 海龍街道龍溪沙溪四街一巷1號天后古廟內 石窟寺及石刻-碑刻

參考文獻[編輯]

  1. ^ 荔灣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关于公布荔湾区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2011-09-27 [2018-01-16]. [永久失效連結]
  2. ^ 关于公布西禅寺遗址等108处不可移动文物单位为我区第二批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通告.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 2011-12-27 [2018-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 
  3. ^ 荔灣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关于公布西禅寺遗址等108处不可移动文物单位为我区第二批登记保护文物单位的通告. 2011-12-27 [2018-0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18). 
  4. ^ 关于公布第三批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及其保护措施的通告.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22-03-02 [2022-06-23]. [失效連結]
  5. ^ 关于公布第四批广州市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及其保护措施的通告.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22-10-08 [2022-10-19]. [失效連結]
  6. ^ 关于公布第五批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及其保护措施的通告.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22-11-28 [2022-12-03]. [失效連結]
  7. ^ 关于公布第六批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及其保护措施的通告. 廣州市荔灣區人民政府入門網站. 2024-05-07 [2024-05-27]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