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特色条目

特色条目列表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1

1924年,台湾议会请愿团抵达东京车站时,与前来欢迎的当地台湾留学生共同合影。
1924年,台湾议会请愿团抵达东京车站时,与前来欢迎的当地台湾留学生共同合影。

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发生于20世纪上半叶,是由新民会发起,向日本帝国议会争取在台湾设置自治议会的运动;这场运动是台湾对日本统治从武力反抗转为近代式政治运动的转捩点,也是台湾日治时期历时最久、规模最大的政治运动。其起源可追溯1918年的《六三法》撤废运动林呈禄认为撤废《六三法》无异于接受当局的内地延长主义政策,有损台湾的特殊性和独立性。受其主张影响,运动的方向遂由撤废《六三法》转为设置台湾议会的诉求;基于日本立宪政治的精神,应设置台湾议会,将台湾总督府的立法权交还给人民。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除了对台湾民众建立法治的观念和确立对宪政精神的追求,也影响日本政府在1935年让州、市、街、庄议员半数改由民选,成为台湾地方自治的肇始。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2

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分配的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领土示意图(图片中着色部分在当时为日本领土),其中包含台湾。
由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分配的同盟国军事占领日本领土示意图(图片中着色部分在当时为日本领土),其中包含台湾。

台湾地位未定论或称台湾主权未定论,认为台湾的主权归属未定,是关于台湾国际地位的论述之一。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美国驻台新闻处处长罗伯特·卡度于1946年即提出该论述。在后续和约中,日本都只有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等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并未表明台湾主权归属于何方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政府依据《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以及《中日联合声明》或《中日和约》来否定台湾地位未定论,并各自主张拥有台湾与澎湖群岛的主权。而美国政府则视《开罗宣言》与《波茨坦公告》中关于台湾的部分为从未正式执行的意向声明,并认为台湾地位未定。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3

桃园市政府警察局中坜分局
桃园市政府警察局中坜分局

中坜事件1977年中华民国县市长选举中,由于中国国民党桃园县县长选举投票过程中作票,引起中坜市市民愤怒,群众包围桃园县政府警察局中坜分局,捣毁并放火烧毁警察局,最后演变成警方发射催泪瓦斯以及开枪打死青年的事件。最后许信良以22万票对13万票,胜过中国国民党提名的欧宪瑜,高票当选桃园县长,事件渐告平息。因为中坜事件的影响,提拔许信良的中国国民党组工会主任李焕因此辞职。李焕下台后,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王昇的权力也因此扩大。中坜事件被认为是台湾民众第一次自发性地上街头抗议选举操控手法,开启尔后“街头运动”之序幕。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4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4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5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5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6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6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7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7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8

Portal:台湾独立运动/特色条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