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册封体制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汉字文化圈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册封体制”是汉字文化圈专题的一部分,一个主要对(即汉字文化圈,或称“东亚文化圈”“儒家文化圈”等)为主题的文章作编辑、收集、整理、完善的专题。如果您愿意参与,可以编辑这篇文章,或者访问本专题页面了解专题的工作,并欢迎参与讨论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条目质量提升计划专题 (获评丙级
册封体制条目质量已经提升,根据条目质量标准参考的评分,结果如下: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朝贡体系(6-0)[编辑]

from Wikipedia:条目质量提升计划/票选主题

上次讨论的时候,好像一堆的人感兴趣,结果我写了这么多,连个帮手都找不到,汗……

现在越写越没有信心,一家之言的东西越来越多,特别是再往下要涉及到评价、研究什么的时候更是如此,大家有空来帮帮忙吧。金翅大鹏鸟(talk) 06:17 2005年7月1日 (UTC)

支持[编辑]

  1. 金翅大鹏鸟(talk) 07:22 2005年7月1日 (UTC)
  2. FDyyr 09:54 2005年7月3日 (UTC)
  3. 楼兰蔻 23:05 2005年7月6日 (UTC)
  4. Yttrium 11:20 2005年7月29日 (UTC)
  5. -- Stewart|恶龙 (讲讲讲!) 07:20 2006年1月26日 (UTC)
  6. 阿脚 10:46 2006年4月3日 (UTC)

反对[编辑]

评论[编辑]

  • 辛苦金翅大鹏鸟了.--楼兰蔻 23:05 2005年7月6日 (UTC)

名称[编辑]

看了条目内容,我怎么觉得应该叫做朝贡制度更对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53 2006年9月18日 (UTC)

朝贡=朝贡制度。朝贡体系=靠朝贡制度维持的国际关系体系(与威斯特伐里亚体系相对)。我想这样解释应该可以说明它们的区别。至于这个条目怎么写,我想应该以国际关系学为主较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3:05 2006年9月21日 (UTC)

请问,中国的各个朝代的“藩属国”,可否详细列出??[编辑]

请问历史专业的人士,是否可以详细的说明一下,在每个朝代里,各有哪些国家是属于中国的“藩属国”(或者说向中国政府朝贡的国家)??希望能在条目中,以独立的选项来叙述!!
强烈建议:最好能独立的辟建条目,来详细列出中国在各个朝代时期里的“藩属国”有哪些,并且以列表的方式来述写,以便清楚地比较,谢谢!!----飞翔未来 07:32 2007年2月4日 (UTC)

“藩属国”这个名称,带有强烈的中国中心色彩。中国自认为的藩属国,其实很多仅仅是和中国保持正常贸易往来的国家,因此单列一条目,似有较大争议。金翅大鹏鸟(talk) 08:41 2007年2月4日 (UTC)

同意--2001:B011:E:1D25:84F8:2F4E:8E10:8638留言2018年7月17日 (二) 23:24 (UTC)[回复]

名称[编辑]

我将条目由“朝贡体系”移动到了目前的“中华朝贡体系”。因为查阅英文版发现西方也有不完整的朝贡体系,而本条目中关于中华朝贡体系已经比较成型,故移动至此。——全麦面包请张嘴2014年8月4日 (一) 14:18 (UTC)[回复]

建议改名:“中华朝贡体系”→“册封体制”[编辑]

中华朝贡体系” → “册封体制”:理由如下--琪琪与拉拉留言2018年7月18日 (三) 15:59 (UTC) 理由:[回复]

  1. 第一方面,中华朝贡体系是西方人发明创造的词汇,是一个叫做 John King Fairbank的人 所发明的,详情请见英文版维基百科
  2. 第二方面,以本条目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来说
    • 首先,朝贡体系不等于中华圈内使用的。蒙古满洲哈萨克帖木儿金帐汗国游牧民族国家都有朝贡,欧洲的俄罗斯曾经向金帐汗国朝贡、她强大后喀山汗国等游牧国家又反过来向俄罗斯朝贡;克里米亚汗国突尼斯摩洛哥奥斯曼土耳其朝贡,古代波斯帝国、奴隶制马木路克埃及,都逼迫周围弱小国家向他们朝贡,印度王公领也向英国朝贡。
    • 朝贡一词并非形容东亚独有的政治及外交状态,但是俄罗斯的朝贡、蒙古的朝贡却不见使用“欧洲朝贡体系”、“游牧朝贡体系”这样的说法。
    • 另外,中国的辽朝金朝元朝清朝,实际上采用了‘中华朝贡+游牧朝贡’双轨制,例如四大汗国也对元朝朝贡,但是远在俄罗斯的金帐汗国早已脱离了本条目所讲述的中华朝贡体制,可金帐汗国却是莫斯科大公国的宗主国;再例如,克里米亚汗国,本身已经和中国无半点关系,但是它实行的朝贡体系和同为蒙古的元朝的如出一辙,唯一区别就是入主中原的元朝有了“册封这一中国特有的技术”',而克里米亚汗国也没有去册封小部落、金帐汗国也没有去册封莫斯科大公,这些游牧国家只有朝贡、没有册封。因此,册封体制一词更加能凸显东亚的朝贡体系的真实情概况,而且实际上也是如此。
    • 中华朝贡体系字数太多,太显累赘,而且明显是“翻译西方文献”而造出的用语,中国直接用“原本就有的”册封体制既能表达一切。中华朝贡体系一词,原本是维基百科在翻译英文版本的朝贡,以及合并原本存在东亚朝贡体系等等页面时候,为了符合英文的翻译、又能概括已有的东西,在维基百科上人为创造的用语。(参见本条目的移动历史和讨论页面就能知道了)。
  3. 第三方面,以网上的搜寻量来说,
    1. 开启搜索里面的书籍、文章专门搜索工具
      • 台湾谷歌——册封体制: 21,600条,中华朝贡体系: 3,020条
      • 香港谷歌——册封体制: 28,600条,中华朝贡体系: 3,020条
      • 中国百度——册封体制: 15,387条,中华朝贡体系: 8,683条
      • 综合计算——册封体制: 65,587条,中华朝贡体系: 17,723条——册封体制明显较多
    2. 开启全部搜索
      • 台湾谷歌——册封体制:196,000条,中华朝贡体系:140,000条
      • 香港谷歌——册封体制:215,000条,中华朝贡体系:140,000条
      • 中国百度——册封体制:146,000条,中华朝贡体系:284,000条
      • 综合计算——册封体制:557,000条,中华朝贡体系:564,000条——相差不多,中华朝贡多一点,但是,如果你搜一下为什么百度的中华朝贡体系搜索量明显比较多,是因为‘一带一路’的影响,一带一路被称为新的朝贡体系,多家中国大陆媒体以此为版面,故导致搜索量上升。并且台湾香港的有关于“中华朝贡体系”的新闻,大多也是直接翻译英文媒体的名称,因此导致中华朝贡体系的搜索量上升
    3. 日文网站搜索
      • 日文雅虎——册封体制: 58,000条,中华朝贡体系: 12,900条(日文雅虎还弹出“您找的难道不是中华朝贡体”吗?)
      • 日文谷歌——册封体制:215,000条,中华朝贡体系:131,000条
      • 册封体制还是比较多,故建议改成册封体制。

欢迎讨论~~ --琪琪与拉拉留言2018年7月18日 (三) 15:59 (UTC)[回复]

已完成移动[编辑]

--琪琪与拉拉留言2018年7月26日 (四) 10:22 (UTC)[回复]

建议改名:“中华朝贡体系”→“册封体制”[编辑]

中华朝贡体系” → “册封体制”:承前议--绀野梦人 肺炎退散 2021年8月9日 (一) 02:32 (UTC)[回复]

完成--A1Cafel留言2021年8月22日 (日) 10:25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