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

座標39°54′12″N 116°23′30″E / 39.90333°N 116.39167°E / 39.90333; 116.39167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城樓 地圖
類型方形廣場
地點 中國北京市中心
座標
建造
落成日期1959年9月24日(現代化改建)
天安門廣場
漢語名稱
正體字 天安門廣場
簡化字 天安门广场
漢語拼音 Tiān'ānmén Guǎngchǎng
滿語名稱
滿文 ᡝᠯᡥᡝ ᠣᠪᡠᡵᡝ ᡩᡠᡴᠠ
轉寫elhe obure duka
天安門城樓長安街人民大會堂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國家博物館正陽門東交民巷
天安門廣場簡明地圖
1958年至1959年間天安門廣場附近的航拍照片
天安門廣場的衛星圖像 (1967年9月20日)

天安門廣場是位於中國大陸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因位於明清北京皇城的南門「天安門」外而得名。廣場北端設有國旗杆,每天都會隨日出日落進行升旗、降旗儀式。

根據《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天安門廣場地區及廣場東側、西側各100米範圍內禁止設置戶外廣告。另外,駛經天安門廣場的公共汽車的車身也不得有廣告。因此在天安門廣場上,除節日豎立起的政治標語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廣告標語。

天安門廣場上歷來發生了許多重大的、對中國歷史發展之沿革有著相當影響力的歷史事件,例如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毛澤東接見紅衛兵六四天安門事件天安門金水橋恐怖襲擊案等等。

位置和面積[編輯]

中國國家博物館長安街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的門樓,跨越長安街可以看到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左側,而人民大會堂在右側。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區中心,北京中軸線上。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44萬平方米。

參觀[編輯]

自2021年12月15日起,遊客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廣場區域參觀[1]

歷史[編輯]

紫禁城航拍圖(1900年-1901年),可見「T」型廣場

天安門廣場的所在地,是明朝清朝的「千步廊」及其東西鄰近建築物和道路。北京皇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皇城南垣長約1,650米,南垣正中為天安門。天安門前復築「T」型宮廷廣場,正對天安門的正中是「千步廊」的通道。通道東西狹、南北長,通道內東西建有廊房各110間,又北部東西折有北向廊房各34間,均為連檐通脊,灰筒瓦硬山頂,紅牆。千步廊南端為大明門清朝大清門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門)。中華門南隔「棋盤街」與北京內城正陽門城樓相對。天安門前長安街東西有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此二門南各與千步廊東西兩端相接,構成封閉的「T」形廣場,禁民通行[2]

中華民國成立後,為便利通行,1912年12月將長安左、右門的漢白玉門檻拆除;1913年1月1日長安街正式通行。1914年,拆除千步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8月,長安左、右門被全部拆除。1958年,拆除千步廊東西復牆。1959年,拆除中華門[2]

1959年1月進行天安門廣場改建工程,同年3月北京內城區域停駛有軌電車,此後拆除了廣場周圍的有軌電車軌道。金水橋南至國旗杆間的道路從兩幅改建為一幅,形成寬80米的石板道。東、西邊緣各闢30米瀝青混凝土道路,即今廣場東側路廣場西側路。其間,同時建成了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人民大會堂等建築,並改建了金水河北面的天安門觀禮台。全部工程均於1959年9月24日完成。1959年10月1日在此舉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檢閱和遊行活動。改建後的廣場總面積292,700平方米。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同年在廣場南原中華門的位置建毛主席紀念堂[2]

1999年10月1日,舉行國慶五十周年大典。在大典之前,天安門廣場的地磚全部更換,換下來的舊地磚為收藏家熱捧,1塊地磚炒到了數千元人民幣。

重大事件[編輯]

1919年5月4日,北京13家大學逾3000名學生聚集,五四運動開始。[3]

廣場及其周邊主要景觀[編輯]

旗杆[編輯]

開國大典上的旗杆高22.5米,是用北京市自來水公司四根不同管徑套起來焊接,底部粗大上部細小,並且有三節明顯的焊接印。原本要求旗杆與天安門城樓等高,經測算為35米,但當時條件有限,未能找到合適的材料[4]。199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頒布實施後,根據國旗法要求,天安門廣場的旗杆在1991年更換過一次,新旗杆高30米[5]。原來的旗杆於1991年改造後立在原中國革命博物館,2007年拆裝後於館內庫區收藏。2011年6月2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重新對公眾展出[6][4]

其他[編輯]

另請參閱[編輯]

相關作品[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天安门广场将自12月15日起实施预约参观措施. 中國新聞網. 2021年11月19日 [2023-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0). 
  2. ^ 2.0 2.1 2.2 張先得. 明清北京城垣和城门.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 ^ 2019年香港中央圖書館五四運動百周年記念展對此的照片說明,參見1919-05-04 May Fourth Movement the 100th year April 2019 SSG 17.jpg
  4. ^ 4.0 4.1 宋振喜.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亮相国博. 新聞晚報. 2011年7月1日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9日). 
  5. ^ 天安门广场国旗教育基地. 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2011-07-15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1). 
  6. ^ 應妮. 开国大典国旗杆与《血肉长城》浮雕在国博落成. 中國新聞網. 2011年6月21日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