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峯雲級護衛艦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峯雲級護衛艦
みねぐも型護衛艦
概觀
艦種反潛護衛艦
擁有國 日本
前型山雲級(早期型)
次型山雲型後期型
動工1967年-1970年
完成數3艘
服役1968年-2000年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2,100
(42DDK增加50噸)
滿載排水量2,800噸[1]
全長114 m(42DDK 為 115 m)
全寬11.8 m
吃水3.9 m(42DDK 為 4 m)
鍋爐柴油引擎 x 6 台
動力
功率26,500 ps
最高速度28(DD-118為27節)
續航距離7,000海浬(20節巡航)[2]
乘員220 人
射控裝置
  • Mk.56×1(40DDK)
  • FCS-1B (41,42DDK)
  • Mk.63×1台
    (42DDK中,後替換為FCS-2)
偵搜系統
  • OPS-11B 對空搜索
  • OPS-17 對水面搜索
  • OQS-3艦首裝備式
  • SQS-35可變深聲納 (42DDK)
武器裝備
電戰系統NOLR-1B無線電探測裝置
裝甲公釐
艦載機2 × QH-50 DASH(後期取消)

峯雲級護衛艦(英語:Minegumo-class destroyer)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運作的一類護衛艦[3] [4]

以之前的山雲型(37DDK)為基礎,主要武器改為QH-50 DASH (無人反潛直升機)作為反潛驅逐艦(DDK) ,並在第二次和第三次國防軍發展計劃中推出。20世紀60年代1960年代計劃期間總共建造了三艘船。但由於DASH性能較差, 1960年計劃後建造的艦艇又重新按照37DDK設計建造。另外,該型號的DASH操作設備後來也更換為ASROCK。與山雲級長期配套支持八艦六機時代的護航艦隊後,於20世紀90年代末期陸續改為訓練艦,並於1999年2000年間被除名。[4]

設計[編輯]

基本設計遵循山雲型(37DDK)。基本計劃編號為E105。[4]

船體[編輯]

此型的船體和引擎與37DDK大致相同,但為了利用船體後部作為DASH的操作空間,統一了煙囪以適應甲板佈局。另外,在37DDK中,橋結構和煙囪一體形成前上部結構,但在該模型中,它們分開了1米,以減少柴油主機振動的影響,這一點在2017款中也沿用了。後來的型號(44DDK)。第三艘艦村雲號(42DDK)在艦橋上部增設了防空指揮所,與正面的印象略有不同。 後上層建築的前端有第二個定向板,緊接著有第二個砲塔,後端用作DASH的機庫。 後甲板用作 DASH 的著陸和出發甲板。[3] [4]

此外,在 37DDK 的海試期間,在 20 節左右的標準航速下,出現了大量水花撞擊艦橋的問題。 結果發現,這是由於艦橋稍後的外蒙皮缺乏外擴所致,因此該型號和同年的高槻級後期(40DDA)在船首外側安裝了轉向節。[5]主錨的佈置也遵循此。後來,當DASH作業設備拆除並安裝Asrock時,兩側各附有兩條長鋼板帶,跨度約佔總長度的70%,以確保船體強度。[3]

機構[編輯]

與山雲型一樣,主機採用由六台高輸出二衝程V型中速柴油機組成的多柴油系統。發動機配置包括三井系統和三菱系統,與山雲型類似。前者是V型12缸發動機,每側3台12UEV30/40,產生4,650馬力,後者是V型12缸發動機,輸出功率4,250馬力,兩側各配置兩台1228V3BU-38V和一台1628V3BU-38V,功率5,600馬力,16V型。峯雲和村雲採用三井方式,而夏雲採用三菱方式。與山雲型一樣,機艙也有前、中、尾三個機艙,前機艙兩台發動機,中間機艙左舷發動機控制左軸,中間機艙右舷發動機控制發動機艙也控制左軸,採用了右軸由後艙和後發動機艙內的兩台發動機驅動的換檔布置。[6]

電源配置與37DDK相同,均採用柴油發電機,均配備兩台輸出400千瓦的主發電機和一台輸出200千瓦的應急發電機。[3]


設備[編輯]

護航艦村雲(1988)

此型傳感器沿用了37DDK的無線電波探測系統(ESM) ,但雷達改進了性能OPS-11 B,聲納具有與同型AN/SQS-23相當的性能,更新為國產生產了OQS-3 。 Murakumo還配備了SQS-35(J)可變深度聲納,這是自服役以來第一艘配備該聲納的海上自衛隊DD。[3] [7]

在武器系統方面,如上所述,最大的變化是安裝了兩架QH-50 DASH (無人反潛直升機)作戰設備,而不是阿斯洛克反潛飛彈系統。 DASH是一種很有前途的新裝備,預計能提供遠遠超過阿斯洛克的遠程反潛火力。但由於事故頻發,美國海軍1969年停止使用,海上自衛隊也因備件供應中斷於1979年停止使用。為此,DASH作戰裝備改為SH-2F LAMPS Mk.曾計劃將其改裝為I型直升機,但這一計劃並未實現,最終於1979年和1982年被拆除,並以阿斯洛克取代,使其在武器裝備方面與山雲型相同。另外,第三艘「村雲」號(42DDK)在其他兩艘之前於1978年進行了翻新,因此其飛彈裝載機構與37DDK相同,為機械輔助和人力驅動。另外兩艘則翻新了三艘多年後的1981年,配備了與初雪級驅逐艦相同類型的直裝裝置。 [3]

作為指揮這些反潛武器的水下攻擊指揮系統(SFCS),第一艘艦「峰雲」號(40DDK)上配備了SFCS-3,第二艘和第二艘上配備了陀螺羅盤Mk.19作為導航儀器。與此相適應,安裝了SFCS- 3A,它取消了SFCS-3的橫搖/俯仰檢測功能。後來,隨著 DASH 的移除和 Asrock 的安裝,它被替換為SFCS-4B/4B-1 . [8]

主砲配備兩門50口徑76公釐雙聯速射砲(68式),與37DDK相同。 至於火砲火控系統(GFCS),在首艦「峯雲」(40DDK)上,前面的第一方向板是Mk.56,後面的第二方向板是Mk.63,還有37DDK。配置隨之而來,從二號艦「夏雲」號(41DDK)開始,第一艘方向板更新為國產FCS-1B。 與阿斯洛克一樣,DASH在反潛攻擊時也需要使用第一方向板進行跟蹤,因此防空火力僅限於手動Mk.63,並且與山雲型一樣,它具有應對空中威脅的能力。問題是下降 這個問題對於這種類型來說尤其嚴重,因為 DASH 需要比 Asrock 更長的攻擊時間。 此外,三號艦「村雲號」(42DDK)於1975年將第二方向板改為FCS-2實驗機,並於1978年改裝為Asrock的同時,將後座50口徑3吋雙發速射砲更換為62口徑,改裝為76公厘速射砲,從事下一代火砲武器系統的測試。 這種火砲武器系統被廣泛應用於4號後的防衛艦艇(例如初雪級),但這些裝備在測試完成後仍然保留下來,後來開發了FCS-2實驗機,將其重新轉換為實用模型2013年2月21日。[3]

同型艦[編輯]

舷號 艦名 造船廠 動工 下水 服役 轉為訓練艦
(船型變更)
除役
DD-116
TV-3509
峯雲
みねぐも
三井造船
玉野造船所
1967年
(昭和42年)
3月14日
1967年
(昭和42年)
12月16日
1968年
(昭和43年)
8月31日
1995年
(平成7年)
8月1日
1999年
(平成11年)
3月18日
DD-117
TV-3510
夏雲
なつぐも
浦賀重工業 1967年
(昭和42年)
6月26日
1968年
(昭和43年)
7月25日
1969年
(昭和44年)
4月25日
1995年
(平成7年)
8月1日
DD-118
TV-3511
村雲
むらくも
舞鶴重工 1968年
(昭和43年)
10月19日
1969年
(昭和44年)
11月15日
1970年
(昭和45年)
8月21日
1998年
(平成10年)
3月16日
2000年
(平成12年)
6月18日

來源[編輯]

  1. ^ 海人社 2004.
  2. ^ Sharpe 1989,第322頁.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香田 2015,第90-97頁.
  4. ^ 4.0 4.1 4.2 4.3 阿部 2000,第92-95頁.
  5. ^ 吉原 2000.
  6. ^ 阿部 2011.
  7. ^ 多田 2010.
  8. ^ 艦艇武器裝備技術史 2013.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