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兒塔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鐵木兒塔識蒙古語ᠲᠡᠮᠦᠷᠳᠠᠰᠢ鮑培轉寫Temürdaš;1302年—1347年),字九齡康里人,又譯帖睦爾達世帖木爾達識帖木兒達失(塔識)、鐵木兒達識元朝大臣,元順帝時中書左丞相。曾祖父是康里王族乞失里,曾祖母苫滅古麻里氏,父親康里脫脫

鐵木兒塔識年輕時入國子學,後事元明宗於藩邸。元文宗時,歷任同知都護府事、禮部尚書、參議中書省事、陝西行台侍御史、奎章閣侍書學士、大都留守、同知樞密院事等職。元順帝至元六年(1340年),拜中書右丞,至正元年(1341年),升平章政事。他贊輔順帝理政,諫以治道。建議在和林(今蒙古國哈拉和林)儲米百萬斛以供嶺北酷寒之地的邊餉。又減免江浙行省鹽額年十三萬引。至正二年(1342年)高麗國奏稱,有日本商人100多人遇風飄流到高麗,鐵木兒塔識說:「間諜在敵國之間是歷來有之的,現在天下統一,國力強盛,有什麼好刺探的?如果有,恰恰可以讓他好好地看看中國的強盛,回去告訴國王,使其學習我們。」至正五年(1345年),任御史大夫,建言廢除大臣獲罪株及妻孥族裡之刑。奏請出贓罰鈔糴米萬石,賑濟京城近畿饑民。他對伊、洛諸儒的書,深有研究。參預修《宋史》、《遼史》、《金史》三史,任總裁官。鐵木兒塔識又下令分漕運來的糧食40萬石置於沿運河兩岸各處的官倉,以備饑荒之年。又曾遣官坐市肆,打擊貪民利用購買民眾賦籌獲取高利的活動。至正六年(1346年),任平章政事,建議恢復科舉,徵用賢才。至正七年(1347年),任左丞相,修飾綱紀,置倉備荒,興辦國學。後得暴病去世,追封為冀寧王,贈右丞相,諡號文忠。

延伸閱讀[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元史·卷140》,出自宋濂元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元史/卷200》,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