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醫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主題首頁主題首頁  從哪裡開始從哪裡開始

醫學主題

生命之星
生命之星

醫學,是處理健康相關問題的一種科學,以治療和預防生理和心理疾病和提高人體自身素質為目的。狹義的醫學只是疾病的治療,但也有說法稱預防醫學為第一醫學,臨床醫學為第二醫學,復健醫學為第三醫學。醫學的科學面是應用基礎醫學的理論與發現,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學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統計學流行病學等,來治療疾病與促進健康。然而,醫學也具有人文與藝術的一面,它關注的不僅是人體的器官和疾病,而是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和生命。「生理、心理、社會模式」是廣為接受的理論,而其他如「生理心理靈性社會的照顧」、「全人、全隊、全程、全家的醫療」也都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理論。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的人文性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醫學倫理目前最廣為人知的是四初確原則方法論:「自主、行善、不傷害、正義」。在信息化時代,醫學需要用信息表達,其表達的模型結構至今未定義。

特色條目

腦膜炎(英語:meningitis)指發生於腦膜急性炎症,腦膜是包裹大腦脊髓的保護薄膜。腦膜炎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頭痛頸部僵硬。兒童通常只會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症狀,如易怒、精神萎靡或餵食困難。如果出現皮疹,則可能暗示腦膜炎發生的原因,如由腦膜炎球菌引發的腦膜炎英語Meningococcal disease就可能伴隨特定形態的皮疹。

腦膜炎的病原體可能為病毒細菌或其他微生物藥物偶爾也會引致腦膜炎。腰椎穿刺是診斷或排除腦膜炎的重要依據,其作法是將穿刺針戳入脊椎管英語spinal canal,採集大腦和脊髓周圍的腦脊髓液CSF)檢體,再送往實驗室進行醫學檢驗。

更多關於「腦膜炎」……

特色圖片

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一般認為應該是後人根據埃及史上第一位留名的醫師印何闐所留下的資料,於西元前1600-1700完成的醫學論文集,也是人類史上第一部醫學著作,由莎草紙寫成,長約5公尺,寬約33公分。這份手稿的長度僅次於西元前1550左右完成的埃伯斯紙草文稿。採用僧侶體描述解剖觀察和檢測、診斷、治療和預測,共詳細了記載48種病情。圖為第6和第7頁莎草紙,討論面部創傷。

分類

相關主題

維基專題

維基媒體計劃

維基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