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2016年帝吧出征事件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落選2016年帝吧出征事件曾獲提名優良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條目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6年7月23日優良條目評選落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6年1月29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台灣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條目標題不敢苟同[編輯]

    首先大陸對於部分台灣網民來說很不中立,其次網友是什麼鬼,要不要叫小粉紅?--孤竹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05:22 (UTC)[回覆]

    指的是大陸部分?語言修正了一部分,將「被認為」改為「組織者規定」,添加了「實際上」;網友是大陸叫法,由於先前模板有誤,已經修改,zh-hant:網民。QFA7301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06:35 (UTC)[回覆]
    只知政治詞彙小粉紅,不知道大陸日常網路用語網友,狠好奇是不是跪舔的大陸公知告知。其次發表政見要怎麼才算中立。當然我知曉台灣的二二八,江南案,鄭南榕,雷震的自由中國案,大力水手案,黃文雄,林宅血案,也了解二戰時期美軍空襲台北所造成的傷害。Jg451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12:03 (UTC)[回覆]

    標題:2016年中國大陸小部份網民出征臉書事件,如果改成這樣呢?--9g9g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06:09 (UTC)[回覆]

    都可以,尚待後續討論。QFA7301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06:35 (UTC)[回覆]

    或是:帝吧網友出征Facebook事件。(剛剛看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的文章介紹此一事件)--9g9g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12:28 (UTC)[回覆]

    實際上不只帝吧,帝吧只是發起者,也有很多知道後自發性的,帝吧規定不罵髒話,實際上也有罵髒話的,那些應該都不是帝吧的人。QFA7301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12:50 (UTC)[回覆]
    反了吧?我怎麼記得中國用网民,台灣用網友?--Liaon98 我是廢物 2016年1月23日 (六) 12:53 (UTC)[回覆]
    轉換組已經去掉。如果有意添加,請再來Talk里討論。--Techyan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13:02 (UTC)[回覆]
    中國大陸用同時使用网民和网友,其中网民表示僅僅表示上網用戶,而网友表示友好的网民。---Yejianfei留言2016年10月3日 (一) 11:10 (UTC)[回覆]

    沒意義的宣傳內容?(刪除爭議)[編輯]

    請問某位提報速刪的IP用戶,何為「無意義」?——by 小林林「何それ 意味わかない」留言Email 2016年1月23日 (六) 10:46 (UTC)[回覆]

    CSD模板已去掉。不用管那IP用戶。--Techyan留言2016年1月23日 (六) 11:00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需要查證[編輯]

    這篇引用「帝吧「表情包」遠征FB成績單:台獨電視台嚇呆」[1],寫「蔡英文三立刪博台灣網民崩潰」、 「但最終蔡英文頂不住大陸網友們刷屏的壓力刪文」,這出自吧友的誇大的自嗨文,跟我們這裡臉書看到的實際狀況有差。蔡英文的臉書跟馬英九一樣是幕僚經營的,並非本人,而且當日所見也沒有被逼刪文的狀況,當時達達四萬多的刷屏文都還在[2]。認知有差。---Outlookxp留言2016年1月29日 (五) 14:03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2016年中國大陸網民「出征」Facebook事件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提名人: 晴空 · 和岩 討論頁 2016年7月16日 (六) 00:24 (UTC)[回覆]

    投票期:2016年7月16日 (六) 00:24 (UTC) 至 2016年7月23日 (六) 00:24 (UTC)
    1支持,2反對,落選。--183.30.255.146留言2016年7月23日 (六) 08:30 (UTC)[回覆]

    慎用「恐怖」與慎用「事件」[編輯]

    一、維基百科恐怖主義有這樣一句話「各國在刑事法律上對恐怖主義的定義都不一致」,所以我建議中文維基百科學習英文維基百科,不要在標題中加入「恐怖」二字。例如「2016年尼斯襲擊」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是我修改過來的,我把恐怖刪掉了。但後來在末尾又被加上了雞肋的「事件」,雖然有點多餘,但也算個事件吧。

    恐怖難以定義,在最初很難做出準確的區分,所以標題內不用恐怖是中立之舉。

    二、「事件」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為

    • (1) [incident;event]∶有一定社會意義或影響的大事情

    「平陸事件」充分體現了黨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

    • (2) [work]∶泛指一般的大事情;具體事務

    四叔家裡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祝福》

    • (3) [giblets]∶禽、畜的可以吃的內臟

    雜煎事件

    所以我認為2016年中國大陸網民「出征」Facebook事件算不上事件。2016年尼斯襲擊事件才能稱為事件。 中國大陸網絡模因能稱得上事件的大概僅有賈君鵬事件

    PS:建議將2016年奧蘭多夜店槍擊案內所有同志更換為同性戀,同志是個多義詞。為什麼我不換?我換了之後,肯定有人要換回來,說我歧視同性戀,你看他們一點兒都不中立。--Fxqf留言2016年7月17日 (日) 12:06 (UTC)[回覆]

    如果按照模因的話,duang是不是也應該是事件呢?——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7月18日 (一) 00:58 (UTC)[回覆]
    命名有需要過中立嗎?不是常用、名從等嗎?——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7月18日 (一) 00:55 (UTC)[回覆]
    (+)支持:我也不認同維基百科幫恐不恐怖下定義。- 執行編輯 Aotfs2013 留於 2016年7月28日 (四) 06:28 (UTC)[回覆]
    我們不定義恐怖,我們只是轉述普遍觀點是否認為是恐怖。——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7月28日 (四) 06:33 (UTC)[回覆]
    而事件的核心意義就是發生了事情,1和2的解釋都是口袋解釋,怎樣套都行,所以只要能印發一定程度的現實關注,而且有一定的持續性(如果類比的話,一秒鐘內結束很難說是事件吧),所以我認為對於普遍發生的足夠持續和關注的「事情」可以以「事件」作為後綴修飾,而且也符合語法的描述。——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7月28日 (四) 06:48 (UTC)[回覆]

    對應的英文條目居然被刪了[編輯]

    en:2016 Chinese memes war on Facebook --Yejianfei留言2017年7月22日 (六) 03:48 (UTC)[回覆]

    英文條目已重建,不過有人(@Lasersharp)提刪。我倒是要看看能怎麼樣。 --Yejianfei留言2017年9月14日 (四) 19:38 (UTC)[回覆]
    原提過恢復en:Wikipedia:Deletion_review/Log/2017_August#16_August_2017,但是並沒有成功,故現直接重建條目。--Yejianfei留言2017年9月14日 (四) 19:4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6年中國大陸網民「出征」Facebook事件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9月4日 (一) 04:47 (UTC)[回覆]

    建議改名:「2016年中國大陸網民「出征」Facebook事件」→「2016年帝吧出征事件」[編輯]

    2016年中國大陸網民「出征」Facebook事件」 → 「2016年帝吧出征事件」:互助客棧討論的結果。--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9年4月25日 (四) 09:34 (UTC)[回覆]

    討論見此,Talk:帝吧。--貝塔洛曼外交公務箱本月驚悚熱映 2019年4月25日 (四) 09:35 (UTC)[回覆]

    參與者相關的討論[編輯]

    RE[編輯]

    這兩個來源要結合一起來看。確實,來源2存在偽造的可能性。但來源1的內容證明有這個講座在,而且與來源2圖片裡的文字沒有出入。所以也進一步證明了來源2圖中的資訊是正確的,並非隨意編出來的。如此一來就查證了。
    反而你說的換Logo這件事才是編的。--1.168.72.36留言2019年8月12日 (一) 16:39 (UTC)[回覆]
    你說的沒錯,我發現日期也不一樣。這樣變成人大的來源會有查證上的困難。行,我剛換上了幾個新聞媒體的來源。感謝你的指正,希望編輯紛爭到此為止。--1.168.72.36留言2019年8月12日 (一) 17:23 (UTC)[回覆]

    re[編輯]

    既然上面的絲糖叫我積極溝通,那麼: 來源1:我退一步,即使此來源屬於大學官方,也只能證明此人為團中央幹部,僅此而已,與條目主題無關。 來源2:微博不是可靠來源,在大陸有「開局一張圖,故事全靠編」的笑話,如果這張圖出現在網易、新浪、騰訊新聞這些可靠的新聞文章就是圖片可靠的,個人微博發布的內容無法查證(eg:我把上面的Logo換成清華大學,發在我的微博上)。--AlexLeeCN留言2019年8月12日 (一) 16:25 (UTC)[回覆]

    可是,1是黑大,圖片寫的是人大,不是同一個大學阿,無法證明人大的講座存在。。。--AlexLeeCN留言2019年8月12日 (一) 16:43 (UTC)[回覆]
    OK,稍作刪減,之前兩個來源刪去;大紀元。根據Wikipedia:可靠來源/常見有爭議來源列表,刪去,其他保留。--AlexLeeCN留言2019年8月12日 (一) 17:2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