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主题:女性主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女性主义主题

International Women's Day, Bangladesh (2005)
女性主义(或称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性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女性主义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sexuality)之上。女性主义政治行动则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产假薪资平等投票权代表权英语Representation (politics)性骚扰性别歧视同性恋跨性别性暴力等等的议题。女性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化)、身体家务分配压迫父权

女性主义的观念基础是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一个男性被给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权的父权体系之上。

现代女性主义理论主要、但并非完全地出自于西方的中产阶级学术界。不过,女性主义运动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草根运动。每个文化下面的女性主义运动各有其独特性,并且会针对该社会的女性来提出议题,比如苏丹残割女性生殖器(genital mutilation)或北美玻璃天花板效应。而如强奸乱伦母职则是普世性的议题。

更多关于女性主义...


特色条目

罗诉韦德案(英语:Roe v. Wade),410英语List of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cases, volume 410 U.S. 113 (1973年),又译为露对威德案,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于妇女堕胎权以及隐私权的重要案例,对于妇女堕胎的问题,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承认妇女的“堕胎权”,受到宪法隐私权的保护。此外,对于堕胎权的限制应采取“严格审查”标准,并提出“三阶段标准”。
更多关于“罗诉韦德案”……


特色图片

夏绿蒂·科黛刺杀马拉图,1860年描绘
夏绿蒂·科黛刺杀马拉图,1860年描绘
作者:Paul-Jacques-Aimé Baudry

夏绿蒂·科黛Charlotte Corday,1768年7月27日-1793年7月17日),是法国大革命恐怖统治时期的重要人物。出身破落贵族家庭,她是温和共和派支持者,反对罗伯斯比尔的激进派独裁专政。后策划并刺杀了激进派领导人马拉,被逮捕并杀害。

更多关于夏绿蒂·科黛……

当年今月

胡达·沙拉维(右)


特色人物

玛丽二世Mary II,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以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女王的身份,自1689年统治直至逝世。玛丽是新教徒,随着光荣革命而登上王位,她信奉罗马天主教的父亲,詹姆斯二世被废位。玛丽与其夫婿威廉三世与二世(亦玛丽的表兄、荷兰执政)共治,在1694年玛丽死后,威廉便成了二个国家的单一统治者。历史普遍将共治称做“威廉与玛丽”。玛丽虽然是英国皇室的正统继承人,但所行使的权力小于威廉;玛丽在威廉留在英格兰时,割让了她大部分的权威予她的夫婿;话虽如此,威廉仍十分依靠玛丽。然而,玛丽在威廉于海外忙于军事战役时,还是独自统治国土的,证明了她仍是一位强大、果决、有力的统治者。身为英国国教会最高统治者,玛丽十分积极、活跃于英国国教会。尽管她与夫婿共有王位,玛丽主要仍是独自行使其权力。


你知道吗

埃米·诺特

分类

维基专题

欢迎参与

你可以做

特色内容

特色条目

优良条目


主要话题

相关主题

其他主题

维基媒体计划

进入以下维基媒体计划可获取更多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