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吴芝瑛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吴芝瑛

吴芝瑛(1867年2月20日—1933年3月1日),紫英,别号万柳夫人安徽省桐城县人。父吴康之曾任山东甯阳禹城知县。堂叔吴汝纶桐城派名家。

生平[编辑]

1885年(光绪十一年),与无锡廉泉结婚。1894年廉泉中举人,翌年会试于京,与康有为等“公车上书”。1896年始任户部主事,次年荐升户部郎中,与湘潭王廷钧同官,王廷钧即秋瑾的丈夫。1898年,芝瑛赴京会夫,居北京南城绳匠胡同。

1900年八国联军入京,翌年订《辛丑条约》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清廷为此而广征税收。芝瑛上书提“国民捐”,议“产多则多捐,产少则少捐,无产则不捐。”

1903年,侠女秋瑾重返北京,与廉家为邻,两人情投意合,结为姐妹。秋瑾赴日留学,赖芝瑛资助多。[1]第二年廉泉辞职南归,与吴芝瑛移居沪上。翌年购地筑园,于上海曹家渡营别墅,名小万柳堂,芝瑛始号万柳夫人。

1907年秋瑾遇害后,吴芝瑛与徐自华葬秋瑾于杭州西泠桥畔,[2]芝瑛书自华撰写之墓表,勒文于碑。[3] [4][5][6]

1911年武昌起义,次年中华民国成立。一月中旬孙中山下达北伐令。吴淞军政府领导下有“女子光复军”,司令陈也月。芝瑛慷慨疏财,以助粮饷,并于《民立报》写致陈司令书,公开请缨,继而写《从军乐》六章,传诵一时。后南北议和宣统退位之后,北伐乃罢。[7]

袁世凯复辟帝制时,芝瑛上书名为《万柳夫人上容庵(袁世凯)先生书》。声讨其假共和而行专制,规劝袁早日下野,以谢国人。

1933年吴芝瑛于无锡去世,享年66岁。[8]

吴芝瑛悼秋瑾诗[编辑]

《哀山阴》(二首) “爰书滴滴冤民血,能达君门死亦恩。今日盖棺论未定,轩亭谁与赋招魂?” “天地苍茫百感身,为君收骨泪沾巾。秋风秋雨山阴道,太息难为后死人。”

《简寄尘(徐自华)》 “昔日同游地,今朝来哭君。百年谁不死,三尺此孤坟。时事那堪道,英灵自有群。行人痛冤狱,掩泪话殷勤。” “碧血千年事,悠悠那足论。此心天可白,一死我何言。玄酒空山奠,孤亭落日昏。旧交三两在,谁与诉烦冤?”

《西泠吊鉴湖》 “大樽放饮尔如何?回首江亭老泪多。今日西泠拼一恸,不堪重唱宝刀歌。” “忍忆麻衣话别时,天涯游子泪如丝。独看落日下孤冢,别有伤心人未知。” “独荐寒泉证旧盟,可堪生死论交情。罪名莫更王涯问,党祸中原尚未平。” “不幸传奇演碧血,居然埋骨有青山。南湖新筑悲秋阁,风雨英灵倘一还。”“

题秦岐农《西泠悲秋图》 “风雪渡江去复还,故乡归骨为兄难。挑灯漫纪山阴狱,恐有冤魂诉笔端。” “杜鹃啼血土花新,海内争传法外仁。莫向西泠桥上望,更无风雨亦愁人。”

注释与引用[编辑]

  1. ^ 永田圭介:《秋瑾-竞雄女侠传》
  2. ^ 郭长海、郭君兮辑注《秋瑾诗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
  3. ^ 《思公:晚清尽头是民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4. ^ 郭长海《吴芝瑛葬秋瑾诗文纪事》《江淮文史》2007年第2期
  5. ^ 郭长海、秋经武主编《秋瑾研究资料·文献集》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6. ^ 郭长海、郭君兮辑校《徐自华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4年
  7. ^ 赵立彬,李瑾:《辛亥革命时期上海女子军事团体源流考》论文网,2006年6月
  8. ^ 陈谧《吴芝瑛传》云:“二十二年卒,……”(载国史馆编《国史馆馆刊》创刊号,收入《民国人物碑传集》)